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整合是课程回归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目标整合属于观念上的整合,是课程整合中最基础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课程整合是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儿童中心论的思想、后现代课程观及脑科学的研究都为课程整合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3.
课程整合是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儿童中心论的思想、后现代课程观及脑科学的研究都为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整合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显现都使整合失去了其原本的涵义,而变成一种形式。领域间目标整合过程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凸显领域目标重点以及渗透性不强,都不是科学有效的整合目标,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什么要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些问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概述为了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水平和整合的内容。1.对信息技术的两种不同认识对信息技术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概述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认为信息技术是对信息机器及其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这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学习信息机器、…  相似文献   

5.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从学校及学校教师的层面上来认识课程整合 ,重新审视课程整合背后的理念 ,并就学校层面上的“实然的”课程整合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2):105-106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已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空间。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及其基本思想、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目标及其功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以期能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明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的目标价值,进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7.
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文章采用统计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上的"课程整合"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课程整合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笪远胜 《考试周刊》2012,(53):61-6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新课程成功的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本文具体分析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张健 《职教通讯》2012,(31):1-6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纵深推进,必然要求将合作的触角延伸到课程领域,同时也赋予课程整合创新意蕴:即不同学习领域的贯通整合,不同学习地点的统属整合,不同施教主体的互渗整合,不同学习内容的内在整合。这种整合创新课程的体现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其实现路径是: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课程性质的整合;焦点和背景的转换:课程结构的整合;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整合;"做学教合一":学习途径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课程的含义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综合课程的含义   在有关综合课程概念的探讨中,至少有三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是综合课程与整合课程的概念之争;二是综合课程本身的定义;三是综合课程与综合课的区别。   1关于综合课程与整合课程。汉语中,部分合成为整体常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综合、整合和融合。一般意义上的综合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①因此,综合绝不仅仅指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要求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也即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综合,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上的综合”。②   整合原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的是各…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新课程成功的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分析,本文尝试着提出了“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课程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能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全面和谐的人"的最终形成。课程整合目标的厘定需要纵向或横向考察不同层次的教育或课程目标,课程整合内容的商榷亟需深度分析各学段物理/历史课程标准或教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选择具体的课程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各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也比比皆是,课程整合的研究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种整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究其原因是对整合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对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各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也比比皆是,课程整合的研究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种整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究其原因是对整合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课程实施是一个预期的课程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过程。课程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实施,实施的程度可以用某种量化的方式进行考察。当教师实现了设计的课程变革内容时,就可以认为实施是成功的。实现课程方案的程度越高,表明实施的效果越好。如,很多学者主张应用LOU(课程的使用水平)问卷去测量课程实施的程度。用这个问卷考察课程实施程度可以分为以下8个水平:理想的课程实施是一个互动调适的过程,是一个由课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使用、反思、调整和改进的过程。因为许多课程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谈谈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粗浅认识。一、认识:何谓"整合"何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的学者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  相似文献   

17.
开发校本课程是音乐课标倡导的,也是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渠道。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生对校本教材的认可是一个重要因素,即校本课程生本化。教师如何多元整合,推进校本课程生本化?本文从整合学科资源、整合校园文化、整合开发渠道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8.
周兢 《学前教育》2008,(5):16-19
在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幼教界有关课程改革的中心话题转向整合课程的实践问题。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特别是课程研究的工作者启用了整合课程的概念。其中的一个突出想法是希望通过这个概念来强调幼儿园课程知识观的变革,强调课程内部的有机联系誊整合课程将课程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当代儿童学习、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的新观念。在课程实践中,从构建有利于儿童经验成长的整体教育环境出发。如何实现整合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幼教工作者跨越从分科教学到整合课程鸿沟的难点所在。本期继续从课程实践研究的角度。探讨整合课程有机联系的核心问题。与幼教界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实施第一线的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关键是要加强课程意识。 一、正确理解课程的涵义 具体来讲,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或者说,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不同的职业学校,有不同的师生和环境,就有不同的课程。同一所学校,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相同课程,由于学生的不同,课程的内容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广大一线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课程整合的模式,理论工作者也从思辨的角度对课程整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及其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尚处于研究、探索、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