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短新闻,就是稿件内容要集中,文字要简洁,通过反复地观察和思考,寻求用最经济、最恰当的文字,把事情写清楚,把中心思想表达明白。因此,新闻报道,叙述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而深刻,不要拖泥带水。把新闻写得短而精,对电视宣传尤为重要。因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时间有限,只有每件新闻短了,才能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3.
短消息也能写得生动活泼消息一般都很短,长的七八百字,短的二三百字,简讯只有几十个字。正因为短,要想写生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肯下功夫,短短几百字的消息仍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短消息要想写得生动一些,得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注重写事实。构成新闻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最新鲜、最感人的事实。只要把事实写清楚了,稿件的生动性也就有了。写事实,并非平铺直叙地讲过程,而是要注意截取最能反映主题、最能打动人心的那一段。这就像采茶姑娘采茶一样,要掐嫩生生、毛茸茸的茶叶尖儿,别把枯黄的老叶子也…  相似文献   

4.
我们爱写稿的人,常把写好的稿件相互交换阅读,发现有的稿件错字多,语法不通,尤其在内容上包罗万象,不知所云。其实,这些稿件只要认真推敲、多修改几遍是完全可以校正的。对此,有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有啥关系,反正编辑会修改的。”若问,为啥要把新闻稿写得如此烦琐冗长,回答是:“多提供些材料有啥不好,反正让编辑去删削好了。”  相似文献   

5.
简练,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新闻中充满那些空洞的概念和空泛的议论,语言冗长乏味,其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采写新闻稿件时,就应像高尔基曾经说过的,“要写得简练。紧凑,写最主要的东西,而且要写得像钉子钉进木头那样,一切都钻入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面面俱到是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常犯的一个毛病.在一篇稿子里,对所报道的客观事物涉及的方面过多,哪个方面都写了,哪个方面又都没有写清楚.这样的稿件,文字冗长、材料一般、主题分散,不好刊用. 例如,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关于某单位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稿件.他首先介绍了这个单位的职工住房紧张的情况,接着论述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重要性.他写这个单位的领导怎么下大气力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时,先从找地皮、备材料、盖房说起,最后,写这个单位的领导如何在分房中以身作则不  相似文献   

7.
短小精炼,简洁明快,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一切新闻体裁的起码要求。美联社专门把“简短”作为编辑守则中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朱穆之则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可以把写新闻比做打电报,把写通讯比做写信。”打电报,就要字斟句酌,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文字传递新闻信息。 然而,现在有些新闻报道,当短不短,拖泥带水,五六百字能说清楚的,偏偏要拉扯到千把字甚至更长些,既浪费报纸宝贵的版面,又浪费读者更加宝贵的时间。 有一种看法比较流行,认为“稿件短了说  相似文献   

8.
向国内的对外传播的媒体和海外媒体提供稿件,是地方外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向海外展示当地形象并配合中央外宣的基本手段。然而,内宣和外宣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写内宣稿件的那一套搬到写外宣稿件上来,肯定不会成功。要写好地方外宣稿件,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两条是最基本的: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 一、“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说“写什么”更重要,是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我写稿评仪稿件的良师益友.稿子写得怎么样?成不成功?读者最有资格,最有发言权.因此,我在写稿过程中,常常把写好的初槁念给身边知情的人听,或给他们看,聘请他们当我稿件的评议员,征求他们意见:“你觉得这篇稿子写得怎么样?”他们一听一看一惊,说“写得好”!说明我槁子写得成功,上新闻单位有希望把握.如果他们吞吞吐吐,不大满意,说明我稿子不行,还需要加工补火,并征求他们意见加进那些素材内容适合?然后再修改.实践证明,这样效果很好,发出去的稿件,大部分达到见报上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莎士比亚说:“精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装饰。”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胡乔木半个世纪前也曾疾呼:“短些,再短些。”又短又好的经典篇章,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1.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新闻必须写得精炼,对记者来说,这不是一个苛求。倘若每个记者提笔写稿的时候,都注意把冗长、噜嗦、逻辑不清、语法混乱的现象,通通清除,写出内容精彩,文字简练的稿件来,我想,这对提高我们新闻报道工作的水平是有很大好处的。编辑加工省力了,发稿的效率提高了,报纸版面上容纳的新闻也将会增加。对于这一点,我过去并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往往把稿件加工的责任,推给编辑。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写稿最发怵的,是稿件涉及那些业务知识、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要么就是自己弄不懂,要么自己虽懂而用文字写不清。本来不太复杂的一件事,要交待一下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用语,就会使得稿件冗长。编辑费了好大劲进行编改,见报后,仍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宣传效  相似文献   

14.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4)
挤干“水份”,扬净杂质报道里掺有太多“水份”,自然要冗长。因此,挤干“水份”,象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读者就不会摇头了。看农民收获粮食,总是扬净晒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除了抓取新闻价值较高的事件和注意稿件篇幅之外,关键是要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主办的稿件评比展览会,在三月十二日开幕.这个展览会共分三个部分.在反浪费部分里,展览会以实物和图表,说明了在新华社国内新闻报道工作中浪费人力、时间、电报、电话的情况是严重的.有一张图表统计:去年十二月份新华社共收到记者发来国内稿件2119条,其中有338条没有被总社采用;这三百多件废品,浪费了记者、报务,译电、编辑等许多人力和物力.展览会还展出了许多写得冗长、粗糙的稿件,有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长新闻,被删改后只采用了二千一百字.展览会的材料表明,滥用电报、电话也造成了很大浪费.和这些浪费的情况相对照,展览会还展出了  相似文献   

17.
××同志:信收到.知道你们采访部正在大力提倡写引人入胜的短新闻,展开了怎样把新闻写得又短又活的热烈讨论,大家还都按照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求克短补短的突破点,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写出绚丽多采的好新闻来,读了令人神往!你说这两个月中,有一篇稿子被评为好稿,可是有三篇稿子由于选题不准,或是材料单薄、写得概念化而返工.你认为自己主要的不足是表达能力差,写得不好,决心要在写作方法上下一番  相似文献   

18.
从“迷童招待室”里走出来半年前,我在政法报道中迷路了。我总是啃住“文件精神”考虑,認为政法机关是专政机关,在那里能找到的題材,主要是捕、办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一篇捕反革命分子稿件剛發出,我又来到公安局办公室,找同样題材的线索,结果,乘兴而去,敗兴而归。有一次,写了一篇公安机关逮捕几个專騙小孩衣服飾物的窃賊一稿,稿件突出写了窃贼的厉害,沒有突出写公安人員的功績,领导同志一看就说:“不發了吧,这样写,把我們社会描述得恐怖了,要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自退休后下基层少,写的稿件赶不上形势往往碰壁,所以就不再给报刊投稿,更不敢寄给北京的大报。但有两篇稿件与《中华新闻信息报》接触,深为编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好作风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95年开春,我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提倡写短稿,要记者编辑把反映自己政务活动的稿件压缩再压缩,由3000多字压到800字见报。我很受教育,就  相似文献   

20.
记得初写稿时,总爱写得长一点,全一点,甚至圆一点。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全方位抓好“下岗”再就业工作》的调研性文章,全文共分四大点,每大点下四小点,洋洋洒洒数千言。稿子送到一家日报编辑部。几位编辑善意而又中肯地说:“大众媒体要赢得最广大的群众,就最讲究新鲜活泼、短小精悍、一语中的,你能不能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突出写几段启发性强的文字 ?”编辑们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少“工作研究”类的文章新意少,篇幅长,读者不喜欢。一席话说得我恍然大悟,在编辑们的具体指点下,我将原稿中的“七抓八抓”统统砍去,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