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术内家拳与道教同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家拳拳理的核心思想即道教的"道"的核心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练或研究内家拳,最重要的目的是修身养性,领悟经典传承。道教内丹之学,源远流长,其养生观是一个注重有机整体的体系,是科学的养生观;内家拳的拳理体现出许多道教内丹养生思想的生命观和修持观,其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胡孚琛 《武当》2009,(10):45-46
历代内丹家多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内丹修炼中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在此,我们概要地阐释内丹学的理论,并予以必要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武当武术动作要领、特点与道教内丹养生术以及三丰丹法功法进行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中"沉肩垂肘,虚心实腹""细长深勻,气沉丹田""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要领、特点分别是道教内丹养生术筑基阶段炼形、炼气、炼心的整套功法的要诀。  相似文献   

4.
道文化是我国一支丰富的文化体系,本文简述了道文化的渊源、主张、派别,重点从南阳汉画像石“龙虎呼吸”图入手,详述其蕴藏着的道文化中内丹学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6.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7.
孔德 《武当》2010,(9):47-49
东派 内丹学东派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为陆西星。  相似文献   

8.
谭大江 《武当》2007,(7):23-24
一、太极拳原本是高级的气功我们知道,太极拳最早诞生于中国道家的内丹养生术,是内丹养生动功形式的一种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9.
胡孚琛 《武当》2010,(6):45-47
内丹学源于先民的氏族原始宗教巫史文化,是神仙家将自古流传的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楚辞·远游篇》可以看作早期的内丹学文献,其中透漏了王乔功法可以激发人体先天真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赵德贵 《武当》2009,(9):45-47
吕洞宾(755-?),生于唐末,中年于长安道中遇钟离权,受钟离权“点化”,得授内丹秘诀,终成一代宗师。 吕洞宾的内丹理法,独成体系,其精微透彻之处,达到了无上的境界,从而为宋元时期内丹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道教的发展,内丹学说后分为南宗北派。南宗张紫阳,北派邱长春,都得到了吕洞宾的亲传,皆崇奉吕祖为祖师。  相似文献   

11.
张苏辰 《武当》2014,(3):49-50
炼内丹功,火候最为关键。炼丹必须掌握火候,因内丹是先天真燕,不得火候,难以烹炼成丹。  相似文献   

12.
张方 《精武》2010,(6):69-70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追求热、胀、麻等生理效应。内家拳修炼之始自然也离不开此类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极易生患。有一位给我划过拳架的太极拳老师,因为非常强调用意行拳,且走架极慢,所以导致气滞成弊:才过五十岁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炎、静脉曲张、高血压等病症,健康状况尚不及常人,寿禄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14.
王德明 《武当》2006,(12):41-42
内丹功修炼只要做好“三调”,对身心则是百益而无一害。所谓三调,即调理饮食,调理呼吸,调理身心。  相似文献   

15.
王春华 《武当》2009,(1):44-45
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不断消除自我阴质的基础上,使自我纯阳化。因此,有必要对“神”(阴神和阳神)的概念与实质,有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17.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辟谷客 《武当》2010,(4):46-47
修内丹的过程虽然我写得比较简单,但是修内丹的过程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你练得比较勤快,最多两个月就能通三关,如果你练得乱七八糟,一年也通不了。至于在练习中会出现的问题,因人而异,只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十根手指也不一样长,每个人的情况肯定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陈禾塬 《武当》2005,(2):64-64
大量史籍证明,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内丹修练二十余年,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等内丹名著,后又隐居华山少室山,并仙逝于此。然而,九室岩究竟在何处?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张方 《精武》2010,(12):16-17
肾间动气的概念源于内丹学,吕洞宾就非常注蘑以肾间阳气作为丹母。正宗的武式太极门和吴式太极拳则明确的提出:以修炼肾间动气作为太极拳的基础。原传武式太极拳的内功窍要是“内转四象,外运五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