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百家争鸣之后,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随后又形成儒、释、道并存的局面.文人士子仕途失意,往往退而谈玄论道,参禅拜佛,阮籍、稽康、李白、王维、苏轼都如此.他们较好地继承了佛老思想.清曹雪芹继承佛老思想内涵,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红楼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野叟曝言》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修养方法、人生归趋三个方面严辨儒家和佛老之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对佛老思想进行了全力批判。《野叟曝言》的反佛老思想极为偏颇,但也指出了佛老思想缺乏社会实践与参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髻》是琦君众多散文中的一篇经典之作,不但继承了作者一贯以"母亲"为主题的思想,更糅合了佛老思想对作者的影响。本文试着从"髻"这一意象分析入手,窥探琦君对于女性乃至人生的体悟。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心性哲学是在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佛老思想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佛老对形上本体的运思方式;其二,佛老"克己"、"主静"的心性修养方法.朱熹在吸收佛老思想的同时,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了佛老"出世"、"无为"的态度,这使得朱熹理学又超越了佛老,成为中国社会后期文化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就苏轼的诗歌理论而言,他在继承、吸收历代传统诗学理论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开拓、充实与新变,他提出了“有为而作”和“平淡”的著名诗学观,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佛老思想是苏轼诗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无论是从诗歌的价值功能,还是从其审美特征来看,苏轼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见地。  相似文献   

6.
苏轼词的自然率真与通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佛老思想影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崇尚自然的创作风格,他的词作结合本人 独特的个性,表现了自然率真的特色,这不仅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生命态度。同时,自然 率真的独特个性使苏轼自觉摆脱传统婉约词的束缚,在继承与创新的通变中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7.
论佛老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一个驰骋于儒释道三家的人物,由于深受佛老思想影响,词作中表现出人生如梦的感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形成了随缘自适、旷达超逸的人生态度。其词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清空脱俗的审美取向。文章试从苏轼词入手,分析佛老思想在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唐代走向鼎盛,在理论上得到空前发展,而作为中国正统思想代表的儒学虽然表面兴盛,但实际上处于一种衰落状态。面对儒学衰微,韩愈、李翱挺身而出,举起重振儒学的大旗,直面佛老挑战。韩愈与李翱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李翱继承了韩愈排佛精神,但与韩愈的排佛思想特别是心性论思想相比较而言,却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对两者的排佛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加深对唐代儒家排佛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苏轼儒释道杂糅,一尊儒学,人所共知;然其思想形成及转捩的重要时期在哪,却见仁见智。惠州贬前,苏轼佛老兼修,治儒为主。惠州之贬是苏轼儒释道思想发展的转捩时期,佛老膨胀,治身、治心为主,治儒次之,达观自处,但悯世之心仍存。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生遭遇过两次重大挫折:中年时被贬黄州,晚年时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济世救民的思想,因受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在黄州时他对于仕途感到过失意,但并未绝望,仍想东山再起,佛老思想是他这一时期用于排遣苦闷和自我安慰的有力工具;来到海南后,他则决意离开仕途,转而效慕陶渊明,而这时佛老思想则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状态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1.
区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研究红楼梦虚无思想的前提;对红楼梦中一些虚无思想的描写应纵观全书,全面辨证地具体地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红楼梦中对佛、道人物和道、观、寺、庙的调侃、嘲讽的描述,说明曹雪芹了解佛道经典而不信佛道。有意无意的借助佛道一些语言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虚无思想,是悲痛中的苦闷彷徨还是对神佛世界神往的超凡出世?从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伟大实践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不能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偏重人生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吸收佛学精义以改造儒学,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如此,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还对后世影响很大,二程朱熹正是借鉴了这一思想,以"援佛入儒"的方式对儒学进行改造,建构了新儒学———程朱理学这一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精深博大,气象万千。它有吐珠纳玉、张扬活力的艺术空间;其禅一般的“红楼”意象、与鲁迅相通的悲剧意识、满含生命哲学的人物性格世界、尽揽个性心灵解放史的丰富意蕴,都使它由“具体之学”升华为“理想艺术”和“优秀艺术”的“哲学”。“红楼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人物众多,称谓语亦非常丰富,且尤以社会性称谓语居多,这些称谓语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的称谓语进行拉网式的搜集,对其进行分类与功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红楼梦》探讨曹雪芹一生思想演变轨迹,大约可分三个时期:其少年时期崇尚老庄思想;步入青壮年后,儒,佛,道三家兼而有之,曹雪芹晚皈依佛门,佛家思想占其主流,道,儒思想淡出。  相似文献   

16.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物质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它不仅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影响了此时期的物质化,章试图通过大量的献资料,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来探求佛教在物质化各方面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惜春性格的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惜春是贾氏四姐妹中最年幼者。自幼既未得到父母关爱 ,又没有兄嫂照顾 ,生活在外祖母的庇护之下 ,形成了情感上的冷、脾气上的僻和思想上的执的特点。在姐妹中不善言语 ,只是随班而行。但是她常与方外人交往 ,与槛外人相厚。作者虽赋予惜春独擅丹青的特点 ,但书中并未铺陈其画技 ,只有几处淡淡的点染。正是艺术这个精灵 ,使惜春感悟了生命的张扬 ,获得了禅悟的机缘 ,预知了家族的命运。她看到了元春富贵的牺牲、迎春懦弱的惨烈、探春孤傲的悲苦、黛玉聪明的可怜、湘云洒脱的不幸 ,可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为了清白女儿身 ,她毅然皈依了佛门 ,实现了精神的彻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不仅仅指它的“形式”表现的对称之美,而且指它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哲学思维、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美质。具体表现在字词的对称美、诗句的对称美、段落的对称美、音律的对称美、思想内容的对称美、哲学思辩的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   

19.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不见长于文学批评方面。尽管如此,但胡适没有忘记《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在胡适的大量研红论著中,有一些观点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红楼梦》的。胡适的不以文艺批评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有其时代和个人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