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广大数学教师努力实践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数学课堂因此变得精彩纷呈。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时,却发觉在表面的热热闹闹下掩盖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1.小组结构方式单一。当前的学习小组结构方式一般为"同组异构、异组同构",即同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又有中等生,还有后进生;不同组别的结构方式相同。在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从"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评价"的流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执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也会得到全面提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依赖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是落实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力抓手。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学,浅显论述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它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上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与交流,来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并能够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作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互相学习,进而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然而,因为受到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目的不明确、方式太单一以及评价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文章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使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抓住合作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突出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今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方兴未艾。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互相学习,进而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然而,因为受到部分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目的不明确、方式太单一以及评价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文章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有增进了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学生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正在探讨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伯芳 《广西教育》2013,(22):27-27
合作学习主要是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流程是导入新课——布置任务——共同探究——反馈应用——总结延伸.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从小组的分组、学习的分工、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氛围的营造,小组的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刘建娟 《成才之路》2012,(30):11-12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并从中学会倾听、讨论、表达、组织和评价等,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有效开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摆脱传统教学中模仿与记忆的套路,要依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动手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当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尚不成熟,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欠佳。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它突出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学生单一知识接受转变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重视小组的合理分工,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任务式学习和组间交流,同时注重学生小组学习效果评价,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以及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