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悦 《中华武术》2007,(10):42-43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 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拳种源流太乙五行拳,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势,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门派于明朝弘治年间(孝宗朱佑樘公元1488~1564年),由武当山道教龙门派宗师张守性创新而成。太乙五行拳,实际上有两个含义,在内是指人体真气按五行方位运行之功夫,在外是指拳家运用五行生克原理,采用擒拿、封闭、打穴、抓筋等技击技术,克敌制胜的方法。这是一个崇尚内功修炼的武术门派。  相似文献   

3.
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修为.太乙五行拳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身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为一体,通过有步骤的练形、练意、练气、练功,达到化柔为刚,积柔成刚,以意领气,阴气归元,意气劲形,内外双修,强进功力,旨在筑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太乙五行拳产生于道门。它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练修为,在追求长生久视的长期修炼活动当中,逐步形成了'柔韧圆活,动如蛇行,以胯带腰,两手环抱,脚走括弧,指穴擒拿'的神功玄技。太乙五行拳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全部内容,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神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  相似文献   

5.
太乙与龚雪     
读者中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曾荣获"百花奖"、"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龚雪,与久己失传的太乙拳有过几年的缘份.最近,记者忽然得到一个旧时的新闻:龚雪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曾师承太乙拳传人钟福康学过几年太乙腰腿功、金刚拳和太乙剑术等.记者专程采访了拳师钟福康.他原是上海溶剂厂的一位退休会计,解放前拜太乙拳师高守武为师,高守武原名高志威,是青岛国术馆馆长高凤林的亲侄子.高风林是当时太乙拳的掌门人,手下有八百名弟子.他为了要侄子志威守住中国的武术,替他改名为高守武.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要高凤林出山当维持会长,被这位爱国武术家断然拒绝,后被日寇暗害,下落不明.高凤林遇难后,他的弟子窦来庚率太乙弟兄八百余人举旗抗日,后遭到兵力大于  相似文献   

6.
全球海选武当高手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道教节日。武当山道教从宋代开始便在这天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庙会期间武当山人流如潮,锣鼓喧天,香烟缭绕。央视"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全球海选复赛也在这一天举行,使今年的庙会更多了几分热闹与红火。  相似文献   

7.
寒山飞虹 《武当》2003,(2):28-29
纵观今日武当拳功理功法的研究,大致走向远未能完全脱出所谓“内家四大楷”之框架,形意远追六合古谱,大成脱胎而立;太极走出家门,愈演愈繁;八卦老树新华,多有点缀;通背未溯宗本,独步武林;一套“太乙五行”压轴,“松溪”独秘,“自然”有继,“三丰”弘阐,“铁松”高倨,“太乙”藏隐……。武当武术已走出了  相似文献   

8.
炮拳,形意五行拳之一,五行属火,五脏属心。拳经云:"炮拳似炮,所以炮拳以迅猛刚烈见长。"炮拳在演练中与其他拳法不同,呈"之"字形行进(与之相同的还有横拳)。这种技法虽与形意拳的"脚踏中门"有所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敌袭来时吾侧  相似文献   

9.
漫话五行捶     
杜子宇 《武当》2011,(9):14-16
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一、文化理性太极拳内功太极拳,借拳练内功,拳显法于外,功运化于内,而拳功之本的文化哲理更隐于秘。故说"学拳容易攻理难"。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底蕴、造化机理恰恰是指导文修  相似文献   

10.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11.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12.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3.
武宣 《武当》2013,(9):7-9
1983年7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筹备组邀请金子弢先生在武当山举办太乙五行拳培训班。10月,《武当》杂志总一期(试刊号)出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成立,《武当》为其会刊。《武当》杂志办刊宗旨是,挖掘整理武当武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任主编黄学民。1985年6月,《武当》正式向全国公开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武术流派期刊。一直奉行"披露道家玄机,奉献内家真谛"的社会责任。1987年1月,《武当》由不定期改为季刊,由自办发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的科研方法,对我国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学关系进行研究与阐述,进一步发掘形意五行拳的健身价值。形意五行拳以五行学说为拳理基础,并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统一,具有坚实的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为形意五行拳今后在健身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范洪 《武当》2013,(2):6-9
一、渊源 武当神功太极拳,又名武当玄武式神功太极拳.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时,受蛇鹊相斗的启发,在继承张云庵道长、火龙真人、邱长春长老的太乙柔拳、金丹仙功的基础上,又汲取少林及民间多派武术之精华,借以鸟蛇龟猫猴等动物的仿生创势,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8,(3):32-33
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峰峦叠嶂,群峰耸峙,自古便有仙山之称,相传真武大帝曾经在此修炼四十二年,最后得道成仙。还有传说东汉的阴长生、晋朝的谢允、唐朝的吕洞宾、宋朝的陈抟以及明朝的张三丰,都曾经在这人间仙境中结庐修炼。或许正是这片云雾缭绕、苍松掩映的仙山中,才能产生出这变幻莫测的武当武术。太乙五行拳就诞生在那里……  相似文献   

17.
细说崩与炮     
张世杰  关学智 《精武》2006,(5):36-36
江湖中曾传言,不论把形意五行拳的哪一拳练好,都能纵横天下。这话确有道理。五行拳是形意拳的精华所在,既是基础,又是领悟形意真功的不二法门。五行拳拳式精简,招招实用,用于防身自卫,效莫大焉。五行拳首推劈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以威名论,崩拳更撼人心魄,被人誉为形意拳的看家拳法。先有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后有尚云祥崩拳无敌。其实炮拳  相似文献   

18.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追求健康长寿,因为生活的美好和幸福都离不开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联合国向全世界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呼唤,引起世人对走年人的关怀。延长生命,减缓衰老,渴望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新课题。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界一切生命都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从我60余年的习武生涯中,尤其是1980年爱先师金子韬先生嫡传武当太乙五行拳后(以下简称太乙五行拳)坚持演练的亲身实践,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合理地坚持武当太极内家拳的锻炼是改善人体生理功能、防患于未然、延缓衰老、防病抗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和良方,我国古代《十叟长寿歌》中“太极朝朝走”说的就是太极拳和武当内家拳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于中医五行学说在五行拳拳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五行学说与五行拳动作的练法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拳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用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对应金、木、水、火、土,和人体五脏肺肝肾心脾,顺应四季天性,通过不同的动作来锻炼相应属性的内脏。由此得出中医理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为武术拳理与拳法动作练习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