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沿用多年的老课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材的变革,老课文的功能、作用乃至编排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期选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老课文新教法的问题,期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郭文革,从教十余年,他始终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时代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而富有创新意识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5.
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如何认真学习、充分吸纳、全面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问题。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思考焦点、新的实践任务。要准确把握和落实新课标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这样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国内语文教学现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说在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许多学校,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考试模式单一、呆板,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少地方在阅读教学中还一味偏重琐碎的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情感品质。这与时代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面对这种不良现状,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以革新。下面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9.
10.
曹津源 《现代语文》2003,(12):24-24
“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四句中的三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策勋十二转”只是言木兰记功次数之多,也不能理解为木兰被提升了十二次。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古汉语中不但有“虚数…  相似文献   

11.
《观潮》一文描写的是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八日杭州城南举行的观潮盛典。对于北方内陆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学习课文就真正了解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那是很困难的。要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从资源共享、重点赏析、美读体味等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资源共享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2.展示资料,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增加知识储备。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选出较为出色的资料在班里展示。资料一: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把浙江省放大,…  相似文献   

12.
13.
黄少黎 《文教资料》2007,(7):137-139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了女大学生埃丝特在虚伪世界中迷失、抗争、追寻的心路历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埃丝特,或者更可以说是普拉斯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执着地反抗并追寻着自我。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倡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感知是对事物的感觉和初步印象。对某一新事物的正确感知是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的基础,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就是要对文本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印象,这是语文教学由过去的对文章支离破碎的分析过渡为真正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前提。然而,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有些教师对“整体感知”感到无所适从,往往回到过去那种简单的线索梳理、段落层次的划分上。那么如何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呢?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对文本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呢?在讲解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时,我借助形象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设计理念 古诗简练。但容含丰富。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展现诗中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竹石》是一首好读易懂而又意蕴丰富的诗。诗面意思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领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诗中竹、石的形象显性呈现,通过咀嚼能体味出两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对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历史课和政治课、语文课各说一套,互相抵触,致使有的学生这样发问:初中的社会发展史和高中的历史课说新生的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可是语文课分析到的每一个资产阶级分子都是大坏蛋;难道全由坏蛋组成的阶级还有革命性、进步性吗?像《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老头难道也有革命性、进步性的一面P-57语文教师该怎么回答?我想略陈己见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枣核》一文写了一位生活在异国“美丽的山城”,“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可是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的已风烛残年的老人,托作者来美时为她带几枚生枣核,以在花园里试种的故事。本文情节简单,叙事朴实,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重点应在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和饱含深情的语言上;难点应在于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一人类崇高的情感上。对成年人来说,文中所叙之事不论是语言还是所表达的感情,都明白易懂;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完全理解课文中美籍华人的感情就绝非易事。若忽略了这一点,教学中势必会出现学生和作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