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东兴 《新闻窗》2007,(5):8-11
今年5月16日,贵州电视台高端对话节目《论道》开始播出,几个月来,节目赢得各界好评。本文作者对《论道》节目以及电视访谈节目作了一些剖析和探讨,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并对贵州电视台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评价。请予以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吴晨  陈阳 《新闻世界》2014,(5):77-78
随着第四媒介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逐渐壮大,受到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采取措施打起了反击战。我国电视栏目在分众化媒体时代,必须做到栏目定位突出才能在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品牌化走向已逐渐明晰,本文根据《杨澜访谈录》近十年的经营发展浅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品牌化运作趋势。  相似文献   

3.
凤凰卫视从落地到发展壮大,经历了短短十来年左右的时间。有人惊讶,也有人质疑,更多的人是羡慕,进而去模仿。凤凰卫视的走红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真人秀碾压式发展,传统的人物访谈节目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在新的传播形式下,传统的人物访谈节目该如何变革,东南卫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节目给出了答案,它通过改变空间限制、表现形态等,开启了人物访谈节目的3.0时代。节目不再拘泥于空间和表现形态,打破一切壁垒,以人为主体,以秀为手段,以传播观点、价值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的受众特质、表现手法和赢利模式决定了艺术收藏类小众节目必须走大众化路线。像艺术收藏类节目那样,受众群存在扩大潜力、适于电视表现且主题有张力的小众节目才可能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而且还要进行娱乐化、知识化和互动化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6.
唐建满 《东南传播》2012,(3):107-108
电视新闻访谈作为电视工作的创新成果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种新闻栏目的重视,尤其是在民生新闻栏目中,这种形式则更经常的被采用。虽然,访谈有着吸引力强、可塑性高的优势,而且节目内容的深浅度也可根据需要灵活的把握。但是,由于很多实际问题的困扰,比如时长有限、主题严肃、内容枯燥等,让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操作难度很大,想做的"好看"并不容易。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民生面对面》"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福州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大型系列访谈节目为例,从节目策划、制作、受众角度分析了节目策划要点,探讨新闻访谈节目制作手法和创新技巧。  相似文献   

7.
马琳林 《东南传播》2011,(2):114-116
写文章要讲究修辞,口语也不例外.因为两者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实践.口头语言作为人们最重要、最直接也是使用最频繁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只要说话就离不开口语修辞,所以口语修辞也是一种全民性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语言活动.它对于每个人、尤其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创造各种美好语言产口的必要手段.本文以访谈...  相似文献   

8.
李晓梅 《传媒》2010,(4):73-74
正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十年前就已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2001年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有180个左右,分别以新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休闲等为主题,几乎涵盖了社会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栏目生存与发展的灵魂,2003年年末央视《艺术人生》以敏锐的新闻触角、独家的视点成功策划的《红楼梦20年再聚首》节目,充分体现了创新在一次成功策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是新闻节目的延伸,是一种表现电视真实的手段。与西方访谈节目相比.我国访谈节目起步较晚.远远谈不上竞争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学习西方成功经验。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访谈节目在一步步趋于成熟。当年只是《实话实说》一枝独秀,今天的访谈节目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百家争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出品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分析主持人陈鲁豫的访谈特点。指出陈鲁豫是整个访谈节目的核心,决定着节目的成败。集中讨论了陈鲁豫的访谈风格,从讲礼貌,成功发问,认真倾听和善意回避4个方面来阐释她的柔性访谈特点。最后说明陈鲁豫的柔性访谈表现出她特有的从容和自信,从而确保《鲁豫有约》能够成为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现在,国内的人物访谈节目特别是同人访谈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同人访谈的同质化现象的研究来分析同人访谈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危害,并探讨了规避同人访谈内容同质化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电视访谈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赢得了众多电视观众认同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  相似文献   

15.
一档声情并茂的访谈节目不仅需要主持人出口成章、机智幽默,更需要主持人对节目嘉宾的认真倾听。本文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两岸故事》为例,论述倾听在访谈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闲鹤 《视听》2021,(2):25-26
《十三邀》是由腾讯和单向空间联合制作、许知远担任主持的一档网络访谈节目,在节目形态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和突破.本文从文际性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十三邀》作为一档访谈节目所展现出的电视节目文际性——它的创新是建立在与其他类型节目的水平文际互动中的,而其文本本身极具张力的垂直文际性(多义性)促使其能够"出圈"流行.  相似文献   

17.
访谈节目是以两人或多人沟通交流的谈话方式为主,实现信息共享、观点共识、情感共鸣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①它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节目形态之一。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访谈节目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央台和地方台不断地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逐渐走向衰落。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国内访谈节目生存困境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两档现存优秀电视访谈节目制作特点的深刻解读,以求探索出一条企业电视台自办访谈节目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不少城市电视台都推出了访谈类节目,但是必须看到,作为城市电视台,由于受传播区域和影响力的限制,在资源上与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无法比拟,那么应该如何做好这类节目呢?作者认为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