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程设置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媒介议程设置是指精英媒介作用于普通媒介的重要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较为优秀的电视节目都有照搬照抄国际精英媒体之嫌。国内电视节目"真人秀热"、"婚恋热"、"调解热"等出现模仿复制现象,我国电视媒介的生态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这无疑是媒介议程设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就《人民日报》的"三农"议程设置作了深入探究。不仅从经验层面揭示了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关系,同时也对媒介议程的变化和政策议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已经逐渐超越传统媒体(一般指广播,报纸等)成为媒介话语权新的"霸主",迅捷而自由的沟通情境衍生出了论坛,博客,以至现在的微博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议程设置理论虽然不断更新发展,但限于理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迎合高速发展又充满变数的新媒体的需要。Twitter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微博网站已经成为了许多媒体的合作伙伴,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更是其中的先驱。以二者为例,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议程设置理论中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的博弈关系及其变化,从而在特例中发现当今媒介与公众新的互动本质和一般规律,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完善议程设置值理论并促进传播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瑛 《当代传播》2005,(6):18-20
“年度新闻人物”是媒介对新闻资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在纷繁变幻的评选结果背后隐匿着媒介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理解与判断。本文研究发现,年度新闻人物传达的是媒介对社会精英评价标准的认知,反映了一种社会期待和普遍认同。另一方面,媒介也通过设计评选程序的方式构造了一个关于评价标准的隐含框架,影响和左右人们的判断, 体现了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牵制与引导。年度新闻人物反映了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合意与妥协,是一个不断协商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颜春龙  马奕辰 《新闻知识》2023,(2):68-74+95
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就以抗日爱国为宗旨对战事进行了全面报道。其中,在抗战初期具有政治、军事双重意义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受到《大公报》的重视。《大公报》始终抓住关键的时间点报道战事进程并加以评论,既很好地展现了战争经过,塑造了守军的英雄形象,又巧妙地化解了“撤退”这一军事决定的影响,在引导国内舆论的同时,吸引国外媒体的讨论,呈现出参与性、共识性、建构性的媒体动员特色,塑造出坚忍不拔的中国军民形象。分析《大公报》对这场战争的报道,可以总结出媒体应如何对战地新闻进行议程设置并引导舆论,为当下主流媒体的话语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欢 《新闻世界》2013,(6):307-309
本文采取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劳教制度”这一议程的建构过程的展示和剖析,试图了解媒介是如何影响政策议程的?本文将媒介影响政策议程的过程分成了具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四个步骤,1、报道焦点事件,成功设置媒介议程;2、媒介议程塑造了民意;3、造成“民意景观”,形成了舆论压力;4、将舆论压力输入政治体系,触发政策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媒介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对面店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传统媒体在对受众进行议程设置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与舆论的议程设置,称之为颠倒的议程设置。这种颠倒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受到网络用户生产内容的压力,放弃了媒介责任和专业精神,跟在网络舆论后面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9.
陈娟 《传媒观察》2014,(8):33-34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强调了媒介在影响大众"想什么"的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议程设置必然包含着"议题"选择的过程,而媒介机构的"议题"并非凭空产生,它必然来源于世界中的生活万象,比如突发事件、节庆活动、名人秘事等等。本文就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例,试图探讨出重大体育事件这一"议题"对媒介的议程设置如何产生影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蒋忠波 《编辑之友》2011,(12):129-131
自1935年7月至1936年5月间,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踏上了西北之旅,写下了大量关于西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通讯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当时的《大公报》上,产生了极大反响。随后,天津大公报决定将这些通讯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名结集出版。1936年8月,《中国的西北角》首次由天津大公报馆  相似文献   

11.
张晴 《新闻知识》2013,(2):29-31
1963年以来,学雷锋报道成为中国媒体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议程。本文通过对1963-2012年3月5日当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雷锋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此项媒介议程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雷锋形象的构建和嬗变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余人  李彤 《编辑学刊》2016,(2):45-49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出版是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图书是一种大众传播产品,图书的选题策划就是议程设置的过程。《蚁族》的议程设置模式是把媒介议题变成公众议题,引发社会深层思考:《秘密花园》的议程设置模式是把公众议题变成媒介议题,引起读者广泛共鸣。两本图书的议程设置思路有差异,但都做到了"接地气",因而能引起读者的认可、共鸣、响应,也推动了图书的热销。编辑在做选题策划时要有眼光、有魄力做恰当的、巧妙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3.
王舜 《青年记者》2013,(2):16-17
在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并不总是由媒介决定,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成为一个非闭合的流程。本文尝试以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为例,探析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转移的路线,并以此观照个体、社群、媒介、公众、政策等之间的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新特点。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与议程设置1.第一阶段:议题的媒介显要性获得和转移及属性显要性设置2012年2月29日,浙江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百年华装看旗袍丝博中国旗袍百年展3月晋京展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22):11-20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报纸媒体对翟天临事件的议程建构。本研究共收集和分析了326篇新闻报道,结果显示,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链式曝光"事件表现出水平媒体牵头,垂直媒体扩散的议程融合设置模式,属性设置的路径表现为议题→属性→议题的传递与扩散,在具体媒介呈现中"链式曝光"事件的某些议题和属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考察这些相关性后发现,媒体以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建构议程,从而影响公众对于议程的理解。这一研究在如何发挥好议程设置功能的问题上,能够给予传统媒体一些新的启示,也为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提供些许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刘露 《今传媒》2014,(7):18-20
从web1.0到web2.0,我们的时代俨然演进为了全媒体时代,每个公民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利用各种新兴通渠来"发声"[1]。传统媒介的霸主地位似乎已经时移世易,风光不在。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已经牢牢抢占了媒介话语权,交互式的平台衍生出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的媒介形式。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被传播学奉为经典,但新的媒介环境下,经典的理论同样也遭遇了局限和缺陷,本文试图以案例出发,以内容分析为研究方法,透析出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议程与媒介议程的关系,进而发现一般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构建和谐的传播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传播研究中,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为选举期间议题在新旧媒介间的流动及其结构性影响提供了有力解释,但鲜少有人将其放置在社会运动情境中验证。2014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反服贸学运"为探索这一效应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难得案例。通过时滞分析发现,社会运动情境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确实存在跨媒介议程互动。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主要体现在初期提供议题资源和产生"共鸣效果",而在后续抗争中赋予议题情感属性的框架过程依然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这一结果与选举情境下的议题流动模式并不一致。当社运者将社交媒体更多作为资源动员的新工具时,其框架建构的驱动力与效果往往不如有政治偏向的传统媒体,这意味着新媒体及其裹挟的民意依旧很难摆脱被党派意识形态操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议程设置是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研究学者发现,传媒议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充分运用议程设置功能,可更好地实现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引申出的研究认为,议程设置可分为政策议程、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两次参与中三角报道,我一直关注其媒介传播效果。可以发现,在中三角报道中,能清晰地理出一条从媒体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叠加  相似文献   

19.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在这个信息量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电视新闻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已赶不上网络媒体,因此如何进行议程设置对电视新闻栏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以成都电视台《早安成都》为例,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单个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的传播手段使公众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同时还可以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信息的流向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并直接影响政治议程、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