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看过《军事记者》没有?好好看看,晚上告诉我读书体会。”到团报道组的第一天,新闻干事给我推荐了《军事记者》,提醒我学习新闻基础知识就先从《军事记者》开始。  相似文献   

2.
倪鸿忠 《新闻实践》2003,(11):28-29
我们《民情周记》版面,以反映民情民声为宗旨。除了少量记者站同志来稿外,这个版面主要靠广大读者的来信来稿支持,其中有许多是政法社会类新闻。如何从通讯员和读者的来信来稿中,发现新闻、抓住亮点?下面我结合编辑《一封上海游客来信引出的故事》、《山村百姓愿望知多少》这两篇获得报社一等好稿的作品谈点体会。我的第一个体会是:专版编辑同样要有大局意识,要增强新闻敏感,善于从老百姓的视角、用生动的故事来报道重大主题,抓出好新闻。省委、省政府作出接轨上海,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后,本报开辟《关注"长三角"》专栏,刊登了一系列报道。《民情周记》专版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任务,但我们同样关注这一重大主题,关注"长三角"报道,力争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7月中旬的这天,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坐在“信堆”前拆阅观众来信,一封山东的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观众向“焦点时刻”推荐选题,内容是工商银行济南支行开展文明用语活动,他建议“集点时刻”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4.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  相似文献   

5.
二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亲信认为《社会主义好》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战歌,一封来信则认为这首歌词有严重问题。到底哪一种意见对,人民日报在发表达两封来信的同时,发表了秦犁的文章《应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者》届满百期,我们愿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几年来走过的这段历程,想一想如何进一步改进刊物的编辑工作,并热切期望读者和同行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为新闻界服务,为读者服务。 1986年春,新华社党组决定将新华社主办的《新闻业务》、《新闻纵横》、《新闻摄影》三刊合并,办一份面向全国新闻界的新刊物。当试刊本于1986年8月问世时,近百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使编辑部同志倍受鼓舞。1987年1月,《中国记者》在广大读者的关注下正式创刊,几年来她一直受到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深切关怀。尤其是中央一些新闻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机关报的主要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姚必强同志的《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读者对此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现选编其中两封来信刊登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姚必强同志的《从信息量看可读性》一文后,读者对此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现选编其中两封来信刊登——编者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初《河南日报》总编室接到了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士德的一封来信.来信说:“两个月前,我采访了我市一对父母义务抚养一个失散女孩的感人事迹,但在采访过程中,失散女孩李小可(现名范鑫鑫)一再请求记者帮她找找她的亲生父母.然而我台只是一个县级新闻单位,影响力只限于当地,希望能与贵报联手,帮助传递这位少女对亲情的呼唤,同时宣传范子红夫妇无私抚孤的优秀品质,因为据李小可讲,她的家可能就在河南.”  相似文献   

10.
她的注视,她的思索,她的笔触——郭玲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几篇报道,又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在这次会议上,郭玲春采写了消息《一万九千余封来信投送北京,人民对人民代表寄予厚望》,《马烽、张贤亮、冯骥才与港澳记者会见》,述评《中国,向世界张开双臂》,特写《“我的母亲叫中国”》等等。这些报道,有的慧眼独具,化平凡为奇崛;有的举重若轻,于活泼中寓深刻。其中突出的是:《一万九千余封来信投送北京,人民对人民代表寄予厚望》以及三作家与港澳记者的会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举行会议期间,人民来信大量增加。新华社和首都其他新闻单位,也几乎在每次会议期间都要报道群众写信给代表大会的情况。这样一项报道,看来是一项例行公事,是一个平常的主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初,《北京晚报》副刊上曾有一个《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主持人是邓拓同志。“文化大革命”对《燕山夜话》的“全国性声讨”结果,反倒引起更多读者对这专栏的兴趣和关注。80年代伊始,随着《北京晚报》的复刊,《燕山夜话》以《百家言》栏目复活了。在新时期,新的《百家  相似文献   

12.
一点声明     
1982年第9期《新闻战线》发表了黄翔鹏同志的《对几件“音乐大事”报道的意见》一文之后,本刊编辑部先后收到了光明日报驻辽宁记者孙钧同志、中国青年报李海燕同志的来信;还收到了研制电子调式分析仪的费梦寒同  相似文献   

13.
《稻花香里》,是江西电视台开办的第一个农村专栏节目。她从去年元旦送上卫星至今,巳满周岁了。栏目开播以来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每期播出以后,不断收到省内外许多农民朋友的来信,每天少则十几封,多则几百封,一年来共收到来信3900多封。许多热情洋溢的来信赞扬这个栏目办得好。表扬和鼓励,激励着栏目组的同志想方设法要把这个栏目进一步办好。今年元月份,栏目组又对百名观众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虚心倾听广大农民观众的心声。湖南浏阳市淳口镇人民政府的潘国良来信说:“《稻花香里》,是我的好伙伴”。我省东乡县愉怡乡城上…  相似文献   

14.
全新改版的《记者观察》即将于2007年与您见面。毋庸置疑,《记者观察》创刊至今,每一次发展,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广大读者的鼓励与支持。我们对多年来支持、关心《记者观察》的每一位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本刊编辑部经常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热情洋溢的来信以及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或者是赞扬与鼓励,或者是建议与批评。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对每一封来信、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次电话、每一件传真都会认真对待,悉心听取读者意见,积极采纳读者提出的良好建议,同时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正是读者与《记者观察》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6)
8月29日,《南方周末》一版刊出中央党校梁清强一封来信,大意是说《南方周末》8月15日版所刊《大话刘晓庆》一文,将饿死数千万人的1959——1961年的灾祸歪曲为“三年自然灾害”,不符合事实。他引用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一段话来阐明问题:“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  相似文献   

16.
案头摆着上海《文汇报》唐海同志于1982年4月1日的一封来信。信上说的是复制一条36年前《文汇报》“加急专电”的事。 36年前登出的一条新闻,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从北京到上海复制呢?原因是新闻研究所报刊史研究室的同志,向我谈起这条新闻时,感慨地说,徐铸成同志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文汇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11,(3):127-128
三联贵阳联谊会收到胡绳同志一封珍贵的来信,这封信是重要历史的珍贵史料,都是对联谊会和《联谊简讯》的爱护和支持,联谊会深深致谢。胡绳同志对《联谊简讯》第17期转载的陈凌同志的回忆录《统一战线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一文,提出了重要补正,是史料价值很高的历史资料。前辈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治史的精神和作风,令人感动,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报道组采用“实况录像剪辑”形式先后播出了《姚依林、李鹏、田纪云答中外记者问》、《赵紫阳总理会见港澳代表和委员》、《彭真会见港澳记者》等7个专题新闻。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小时26分钟,最短的35分钟。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广播电视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不仅体现了对外开放政策,而且也是领导和群众的对话。几位大学生评价说:看了中央电视台关于记者招待会的报道,感到我们同中央领导同志的距离缩短了。记者提出的问题,也是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仲夏,时任舟山地委书记的祝耀祖同志让地委办转来一封上海<文汇报>记者,他的老友全一毛同志的信,嘱我按来信的要求,收集一套地委党史办编印的<舟山革命斗争史资料>并和他致全一毛的复信一并寄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编辑部来信要我谈谈深度报道。开始我不想再谈这个问题了,因为在1987年第8期《中国记者》上我曾撰文谈过这个问题,该讲的都讲了,这以后又没有什么新的见解;但是,近来看了《新闻知识》发表的几篇关于深度报道的讨论文章,其中特别是刘惠文同志《论新闻报道的分类及对“深度报道”的质疑》一文之后,觉得还有“再谈深度报道”的必要。因为,刘惠文同志在文中完全否定了深度报道,把它看成是一种“随心所欲地诡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