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计量在局部Web空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计量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是通过对网络信息本身或网络结构单元的计量,从虚拟的Web空间反映现实空间的社会问题。这类研究将Web视为一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对目前网络计量在局部Web空间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将局部网络空间划分为学术空间、商业网站空间、政府网站空间和特定主题网络空间,研究重点主要体现为共链分析、网络影响因子、简单链接统计等方面,由此推论现实空间中的社会现象。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较低以及分析工具的缺乏是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领域似乎又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关于网络与公共领域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网络所拥有的自由、匿名、平等、开放等特点,似乎天然具备了公共领域的所有要求,而学术界对其公共领域的潜力也以乐观为主,如郭玉锦、王欢(2005)认为“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①李蕉更是认为“传统媒体‘得而复失’的公共领域,能在博客受众‘失而复得’”。^②网络真的能肩负起世人赋予的重任吗?网络公共领域的现状与水平到底如何?这将是本文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学者在"媒介塑造时空"议题上的基础理论成果,包括:网络时间的新形态和新特征、"媒介时间"和"网络空间(cyberspace)"、空间观念、时空关系等。同时也梳理了外展性的应用研究资料,包括:时空观念及其关系的塑造给个人及其交往的影响研究,时空转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和应用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管窥媒介与时空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理解媒介和时空转化所带来的现实影响。但是现有研究多为对前人观点的梳理和阐释,且多为思辨性的理论分析,今后的研究需要结合当下媒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各学科领域网络链接研究的基本特征,然后详细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空间分析、虚拟民族志三种社会科学方法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实例,旨在为情报学领域从事网络链接研究的学者提供新的视角。最后解释这三种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领域受关注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新闻的影响力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相较于其它大众媒体,网络媒体表现出更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生成既源于媒介技术,也源于网络的空间特性。有关网络媒介技术的著述比较多,而对网络空间的分析以及网络空间与网络新闻影响力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意在分析网络空间特性对网络新闻影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社会也应是法治社会,而非"法外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律是要由人来遵守、人来实施的。现在提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依法管网"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严格  相似文献   

7.
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与万物皆智"的数字时代,社会之中出现了大量主动的隐私披露与被动的隐私让渡行为,许多人在网络空间中选择主动曝光自己的私密信息、私密活动和私密空间.这既有传播科技的持续渗透,又有个体在实现隐私自主过程中个性化选择的因素,还有公私组织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以及网络平台责任缺失的影响.未来的隐私治理应围绕公...  相似文献   

8.
现实社会政治实践中遭遇诸多困扰的公共领域理论,能否藉由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沟通平台得以确立的问题,一直是学界聚讼纷纭的焦点。在对网络公共领域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学者们存在着立场清晰的态度分野,或认为互联网为建构理想的政治讨论空间提供了可能,而此空间无疑发挥着公共领域的实践作用;或则认为新媒介为协商民主实践所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乐观,理论在网络实践中的适用性有待商榷。本研究对网络公共领域持不同态度的学者观点及研究结论予以爬梳考量,并辅之以网络热点事件的深度剖析,以期较为理性地展示这一论争的多重维度和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从网络空间的特质出发分析了网络空间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同时分析网络公共领域中话语权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网络公共领域里话语权的归属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里,具有公共意识的知识分子将成为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话语权的掌握者。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有学者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的网络空间治理,并对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产生了分歧,尤其是"互联网自由"和"政府管制或法律规制"方面的争议.弥尔顿·L·穆勒的《网络与国家》提出政府-国家主义、网络-国家主义、政府-全球主义、网络-全球主义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共领域开拓了新的存在形态.作为公共领域的网络空间,在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因其不规范而存在种种危机.本文从公共领域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后又分化出"在下者"和"在上者"的犬儒主义。而犬儒主义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泛滥的社会根源主要有经济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崛起以及对利润与效率的追求超越了终极的关怀等因素,并使得犬儒主义在网络公共领域主要通过权势犬儒,精英知识分子犬儒化,信仰功利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孙立 《东南传播》2012,(1):83-84
现在,在视觉已经占有"霸权"的时代,对网络空间的视觉样式研究显得迫切和必要。笔者将以四大网络社区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出其空间视觉样式;进而对这类网络空间视觉样式进行理论深入探析,以期挖掘其视觉样式背后的现实根源和理论依据,希望对正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网络社区空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依据近年来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阐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信息安全可泛称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指称网络所带来的各类安全问题,网络空间安全则特指与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并列的全球五大空间中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三者均类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都聚焦于信息安全,可以相互使用,但各有侧重;三者的概念不同,提出的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厘清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在信息安全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上形成清晰的认知,在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形成业界内外公认的学术规范。图1。表3。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也逐渐成为舆论引导、思想引导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作为拥有全球最多网民的网络公共领域,网络空间中的正确引导方式更凸显出其重要性。而通过让野蛮生长的网络舆论形成合力,不仅会为现实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助力,也有助于社会道德观念的维护。本文尝试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网络公共领域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飞  孟晖 《新闻世界》2023,(4):7-10
现代化理论指出,技术和经济发展会引起社会领域的变革。因此,现代化不仅指技术、经济等物质层面现代化,而且精神层面社会领域变革治理也要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着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网络技术发展促进了网络现代化,另一方面,引起相应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衍生或引起了网络违法犯罪以及网络空间生态乱象,网络空间治理也需要现代化。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应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精神,不断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有序与混乱——网络空间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延伸,是对现实空间的虚拟,是现实空间的映射。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差异是导致网络信息传播中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原因。其矛盾与冲突表现在八个方面:网络开放性与网络安全性;信息主权与信息霸权;信息超载与信息短缺;信息污染与信息有效性,信息共享与信息垄断;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信息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自由主义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杨吉 《新闻实践》2013,(10):12-13
网络应当被规制,网络可以被规制。 网络空间的差别不仅在于所允许的规制多少,还在于其中所蕴藏的价值以及所允许的规制方式。通过当前对互联网空间的一些治理实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空间可以由社区规范来规制,并且可以被程序编码所改变;另一些空间则还需借助外部力量强化控制。在政府、商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联合操纵下,网络空间被构筑起一道道厘定权利边界的墙。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的技术形式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下,社会功能和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使"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网络舆论呈现爆炸性、多元化、多变性等特征,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对政府的网络治理构成严峻挑战。美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从美国网络空间治理现状、面临的挑战与特朗普政府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分析美国网络治理现状与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