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误读,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曲解和误解。新闻信息传递的整个流程其实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采编人员整合信息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受众接受、认知信息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可能产生误读。正确解读事实,完成准确编码,最终有效避免受众误读新闻事实,这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昕捷 《新闻实践》2010,(10):15-16
几乎热点问题一经报道,很快就有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迅速回应,指称媒体“误读”。“误读”一词相对温和,看起来只是善意的提醒,实则距离指控“失实”也仅有一步之遥。媒体往往被赋予一种向受众解读的功能,然而媒体从业者终究不可能掌握全面的信息,因此误读几乎是不可避免地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产生的过程中,事实始终是唯一的,但不同媒体对新闻的解读经常迥异。有入木三分的洞悉,也有轻描淡写的提及,但无论怎样解读,媒体要坚持的底线是尊重事实。那些背离新闻事件真实性本质的解读,即为通常意义的媒体误读。这种媒体误读,包括客观上媒体由于信息采集与印证能力  相似文献   

5.
赵双远 《传媒观察》2007,(11):23-24
近年来媒体竞争激烈,各家新闻单位在抢抓新闻,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侵权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问题困扰了众多新闻单位及其采编人员,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地市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0,(11):7-7
蒋昕捷在2010年第10期《新闻实践》中撰文说,有些热点问题一经报道,很快就有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迅速回应,指称媒体“误读”。媒体往往被赋予一种向受众解读的功能.却屡屡出现误读。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潘艳君 《记者摇篮》2005,(11):21-23
媒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手段.帮助受众对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进行解释的报道,称为解读性报道。它应受众对信息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需求而产生并大行其道。作好解读性报道,对党报提升自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服务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9.
董强 《军事记者》2005,(5):17-19
几年前,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东海舰队某支队海上合成训练的消息。两天后,总部有关部门打电话来,说这条消息发得好。  相似文献   

10.
李平根  夏盛 《新闻窗》2006,(6):25-27
易中天品三国节目的开播及其随之而来的轰动效应,让人既惊叹于电视这一现代传媒巨大的传播效应,又让人对当下的传媒生态和文化生态下的受众反应表示疑惑和探究。对这个现象的看法五花八门,褒贬兼容。它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文化传播事件,颠覆了传统的学术理念和存在方式。借助于《百家讲坛》这一广阔而厚重的平台,把学术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技术,利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把信息整合包装并传播出去,起到了轰动的大众传播效应。这一文化传播事件的轰动效果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辨明,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传播的内在机制、传者和受者的素质、品位和心理反应以及传播效果方面的一个极具典型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是,以致新闻的可信度急剧滑坡,媒体的公信力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进入融媒体时代,情报新闻的研究缘何浮出水面?因为以网络为脊梁的诸多媒体涌现,信息的传播速度从未有过这么快,负载数量从未有过这么多。导致情报和新闻的重合几率愈发提升。情报新闻范畴是指情报和新闻在外延上相互交集时,所重叠的部分,显露出新闻即是情报,而情报即是新闻。从媒介角度看,情报新闻同样是能够引发受众萌生知情欲望并具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资讯。情报和新闻是一对既同属、又不同、并可互换角色的统一体;情报新闻的分析坐标,包括职责坐标、法规坐标、时限坐标、类型坐标;情报新闻的发布原则,包括法纪原则、核实原则、解密原则、布网原则。这样,媒体专设的资料部门据此才能头脑冷静地搜集分析情报新闻,为编委会提供高能量新闻内核的备选专题。  相似文献   

13.
闫斐 《记者摇篮》2007,(7):55-55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新闻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介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  相似文献   

14.
媒体人从未像现在般如此热切地去关注新闻产品的品质和市场。  相似文献   

15.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原因是社会舆论的多元化。众多媒体对同一新闻事实往往会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但是,一旦有权威的主流媒体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以后,广大新闻受众立即会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八九月间,为抗议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导演“购买”钓鱼岛闹剧,侵犯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相似文献   

16.
郑晓迪 《编辑之友》2018,(1):108-112
新闻的前提是真实,为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有必要对新闻进行事实核查.新闻事实核查是指运用多种方式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在西方新闻史上已经存在近百年的历史.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旧的事实核查手段辨别虚假新闻的难度增大,新闻事实核查的检测和鉴别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介绍西方新闻事实核查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对我国当前网络欺骗性新闻的辨别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我国当前网络新闻中存在的新闻失真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谭倩 《新闻前哨》2022,(2):26-27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思想观念必须与时俱进,业务素养也要紧跟新时期的要求不断提升,才能采制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满足受众的需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如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资源海量化等,随后指出了当前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从提高综合业务能力、适应媒体融合环境、创新采编方...  相似文献   

18.
不同媒体间的融合与贯通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新闻采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特点,指出了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新闻采编工作中,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新闻热线、来访来信、媒体信息互通、网络论坛、QQ群、博客、微博以及人际传播等.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采访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现在记者更多地转向互联网论坛、博客等来寻找新闻线索.新闻热线作为一种相对被动地获取新闻线索的传统方式,似乎已经"落伍",一些媒体对热线电话由最初的依赖到慢慢弱化,甚至完全抛弃.  相似文献   

20.
李彬 《中国广播》2007,(4):49-51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六大需求中,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政令、措施方面的信息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