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小甘:对于许多准传媒人而言,新闻专业学习是今后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前奏、如何在这个阶段了解行业需求、树立职业精神、磨砺专业悟性、培养创新能力?传媒专家、资深传媒人范以锦先生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的“新闻学生茶座”中,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郭家轩(@微波小咖)对话探讨,给出了中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生是传媒业未来的生力军。这些即将进入媒体工作的传媒新兵,应该如何迈好步入职场的第一步?又该如何在新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间把握好职业方向?传媒专家、资深媒体人范以锦先生十分关注对传媒新生代人才的培养,他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新闻学生茶座”,以新闻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切口,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世笑瑾(@世笑瑾)展开对话,并延伸探讨了如何看待传媒业及相关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修炼媒介素养对坚守自己的志向有何作用等问题。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新闻学生和青年新闻工作者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小甘: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重大的、引起新闻界广泛争议的新闻伦理失范事件发生。对于即将步入媒体工作的未来新闻从业者而言,掌握好新闻工作技巧固然重要,但加深对新闻职业伦理的认识也尤为关键。本期,传媒专家、资深媒体人范以锦先生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的“新闻学生茶座”中,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悦(@榨菜的窝儿)展开对话,从媒体公关、新闻造假、隐性采访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坚守媒体的伦理底线问题。  相似文献   

4.
常玲 《记者摇篮》2005,(11):11-12
“我是新入门的,请问各位,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一个什么样的记者容易获得成功?”在各大网站传媒聊天室里,最常见这样的帖子。回应者也往往寥寥数语,说得不痛不痒。  相似文献   

5.
赵金 《青年记者》2006,(14):105-106
职业化是任何一种行业或专业成熟的标志。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称呼新闻工作为一门“职业”,许多研讨会、研究职业道德的学、传媒人员也在大量地探讨如何提高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然而,职业化是与能力、培训、知识体系、道德意识、评价标准等相关的,在这些标准的关照下,新闻职业化的内容建设怎样?新闻工作目前是一种职业吗?我国的新闻工作离职业化还有多远?这恐怕要从头考虑。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0,(3):87-87
《传媒经营变革》(南方日报传媒集团郭全中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广东省记协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导范以锦为该书作序。序中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全国报业中为数不多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创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后.郭全中有幸成为第一个进站人员。郭全中在进站之后的一两年中.  相似文献   

7.
媒介转型背景下,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流动现象愈来愈明显。劳动报酬、传媒转型、员工满意度以及传媒产业聚集等因素对新闻从业者职业流动产生较大影响。传媒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需重视新闻人才流动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提升传媒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优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新闻从业者合理有序地流动,满足媒体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业飞速发展。但是传媒人职业良知的缺位与不完善,成为影响新闻职业伦理的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代新闻职业伦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好新闻职业伦理要从两方面抓起: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二要加强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追求,作为维系新闻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新闻职业精神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公众并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历来重视新闻传媒及其新闻工作者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他们在自身的办报实践中总结出若干新闻职业建构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明确新闻职业的社会使命,倡导为人民利益服务是新闻职业精神的核心要件;强调新闻职业的实践准则,坚持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活动的题中之义;追求新闻职业的崇高理想,培育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陈栋 《今传媒》2007,(11):4-5
范以锦,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系,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闻侵权诉讼(即我们习惯所称的新闻官 司)的增多,新闻传媒感受的压力也倍增。虽说媒体当被告已经司空见惯,但打官司肯定要牵制很大的人力、物力。一旦败诉,还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新闻传媒行动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从而极大地限制新闻传媒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搞好舆论监督又能防范新闻官司,成为传媒面临的共同难题。 多年来处理新闻官司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防范官司的关键是传媒行业自律,包括新闻自律和经营自律。也就是说,传媒自律是以健全的自身机制对自己的职业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2010年第1期《今传媒》上刊文,表示要尽快建立有利于各方利益的激励平台。范以锦分析了财经杂志团队离职风波,认为,无论是利益还是  相似文献   

13.
蒋昱思 《青年记者》2012,(33):97-98
作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以锦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新闻"微"茶座》我前前后后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第一遍是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范以锦老师以"新闻学生茶座"为名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连载",我以碎片  相似文献   

14.
新闻职业精神,简单地说,就是新闻工作为了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拥有并展示的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勤业态度。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价值形态:它包括对新闻传媒业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对新闻工作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暗访”、“卧底”、“揭秘”——打开今日报章、网络、电视,这些热词如有魔力深深吸引公众视线。打着虚拟的身份,借着虚拟的由头,似演员周旋于各色人群之间,如侦探穿越迷雾寻觅真相……当暗访给记者带来淋漓快意,给受众带来鲜活猛料,一个关于暗访的道德伦理困境悄然浮出水面:离不开欺骗手段的暗访,如何处理世俗伦理与职业伦理的冲突?怎样把握动机与手段的统一,避免暗访逾越法律、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边界,沦入“导演新闻”乃至编造新闻的危险暗区?这些需要传媒从业者理性考量,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建构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社会要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杜超 《新闻窗》2012,(4):64-65
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概述(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概念职业操守,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必须秉持的职业行为和必须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总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在其工作领域内遵守该行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得跨越其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4,(11):79-79
汤耀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我经常遇到一些人,尤其是比较年轻的,当问及职业时,则答“搞传媒的”,使得人不得不再问一句:“是不是干新闻?”往往大都点头而已。为什么不直接称“干新闻”而代之以“搞传媒”?我想可能是与“传媒”一词的日渐走俏有关。当新闻仍是一项有待追求的事业时,传媒已迅速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白领职业,这一职业名称因其宽  相似文献   

19.
熊壮  贺碧霄 《新闻记者》2012,(10):71-77
市场化改革给新闻业带来了重大而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我国传媒人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失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一现实问题,在对经验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展现这一现象背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从业者对此的适应性类型。最后,强调了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理论的"道德即责任"的传媒责任模式来看待职业规范缺失问题在研究策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肖景辉 《传媒》2007,(2):10-12
范以锦,堪称中国传媒界重量级人物.刚刚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掌门人"岗位上退下来、就任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不久的他,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被推荐为"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可谓是实至名归,范以锦也再次成为传媒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