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兆娟 《快乐阅读》2011,(25):112-113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滋润呢?  相似文献   

2.
徐爱玲 《教育》2008,(12):56-56
读,看似简单,其实真要读得正确、连贯,把课文读懂,读得有感情,并不那么容易。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赵跃俊 《课外阅读》2011,(5):258-259
人的情绪倾向表明,被动接受总是枯燥乏味、缺乏乐趣,而主动发现则往往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因主动发现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教师要巧妙地组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体的回归,倡导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平平淡淡的教语文,扎扎实实地上出真语文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真实感悟,显得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  相似文献   

5.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1,(90):57-57
母语是可感的,感受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快乐地诵读意蕴灵秀的句子,何其舒畅。只有通过朗读这样一条诗意的途径才能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人一生中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小学语文学习则是阅读的基础。小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拼音扩大阅读量,随着年级的升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果教师能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教给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按照教科书编排体系,从三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为《化学奇谈》译本写的序里指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重温这句经典语言,有助于我们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现在还盛行的“重讲轻读”的偏向。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但是该如何读,读什么,怎样才能“读”具匠心?且听听老师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2.
黄国华 《考试周刊》2011,(45):35-36
随着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古典诗歌鉴赏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作者认为诵读是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古典诗歌教学应"读占鳌头",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四味"——情味、意味、韵味和美味。  相似文献   

13.
从简洁、抽象的数学语言中辨别、选择、整理和组合有效信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是关键,但理解的基础又是"读"。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通过理解"读"、质疑"读"、比较"读"、拓展"读"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读得懂、主动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丰富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才能理解内容感知情感,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特色;而“情”是渗透语文学科的优势特色。正如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5.
何为语文味?把“语”字拆开来看,“言”加“吾”,就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所以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口头的、书面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拥有这样的“语文味”并非易事,其中通过“读”是不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笔者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看了一些关于新课程的资料和书籍。就个人而言,笔者觉得它应该突出一个活,主要指教师的教要活、学生的学要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既在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即通常所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人文性”的张扬,更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征。那么,语文课应怎样张扬人文性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语文课已不再姓“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语教学应充分发掘汉语所渗透、蕴含的人精神和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