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堂社会的由来及其组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体育课堂社会”的由来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课堂社会是输入了负熵流后形成的一个高级的有序的体育课。体育课堂社会与运用社会学进行体育教学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体育课的一种宏观改变,后者只导致与传统的体育课产生一些偏差。体育课堂社会的组合功能是宏观上对体育课组织法功能的观念转变,是将原体育课的组织法功能有意识地向多功能的方向演化,使之形成立体的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体育课堂是由参加上课的全体师生组成的“社会群体”。体育课上,师生在教与学、学与练的过程中,有相互间的交往,有共同的活动目的,构成了一种“体育课堂社会”。过去,我们为了改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质量,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过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  相似文献   

3.
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层面讲,所谓“悦动”就是愉悦运动或快乐运动。当下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这种现象,所暴露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机械式的、僵化式的、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长此以往,无疑会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给体育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让体育课堂“悦动”起来,如何构建小学悦动体育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实践。  相似文献   

4.
常态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第一课堂,高效的常态体育课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育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犯错误,发生“反常现象”,并影响整节体育课进程.因此,分析具体的“反常现象”案例,探究应对“反常现象”的技巧,成为体育课堂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体育教研活动中的配乐体育课的有关资料,提出应加强对配乐体育课教材、教法的研究,并认为配乐体育教学是一种新的教法手段,对配乐体育课给予肯定。本文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参加“音乐进课堂”讨论者的基本观点。总的来看,“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讨论的初步结论是——作为一种教法手段,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要充分发挥音乐在体育教学中作用,还需在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至于“边唱边练”看来是不可取的。“怎样看待音乐进课堂和边唱边练”的讨论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体育课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在中小学体育《暂行规定》检查验收标准中,第七条明文规定,要“有一个形成习惯的课堂常规”.  相似文献   

7.
84年天津市优秀体育课评选活动总结中指出:“体育课教学的容量潜力是很大的,也是完全可能做到的,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王占春同志曾讲过:“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以合理地加大课堂教材的容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为准则。”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在体育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逐步向体育教学科学化方面发展。但在体育教学研究中作定量分析的还很少,仅限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强度及运动负荷等。为了使体育教学逐步达到科学化,并对课堂组织教法、教材搭配及课的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定量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我们对体育课课堂容量和宽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教育局体卫处、市教育学院体育系组织领导的上海“体育课堂社会专题组”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九至三十日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沙龙讨论会。会议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各位代表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体育课堂社会”进行了见仁见智的讨论。这里,将这次会的主要讨论问题概述如下,以引起广大读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广泛、深入地研究学校体育课的改革问题。一、“体育课堂社会”的产生和由来市教育学院的姜建华认为:1)现代人才素质的竞争是带有根本性的,因此我们必须从世界人才竞争这个背景来考察现代人才素质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的学习要由预期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告诉我们,身体练习是其主要特征。身体练习作为学生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技能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由此看来,能否设计出适合的课堂练习才是打造有效体育课堂最本质的问题。近来,课堂诊断成为体育教研的流行风,于是,体育教学中的许多隐性病症完全“暴露”出来,练习设计“病”这个顽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观的变化,我们已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跨入了多维体育观。体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必然也要从单纯注重“生理因素”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和具体的“心理训练”实验,说明在体育课中注重心理训练。对改善体育课小群体的人际关系、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心理品质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浩 《体育师友》2013,(5):37-39
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启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注重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传习运动技能为主的外场教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思考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运动技能专长形成的同时,是不是对体育课堂的理论课教学有所忽视.或更为偏激的说是“废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科技赋能+体育教学”解决路径,论述“智慧”体育课堂运转场景。以科技赋能体育教学为逻辑起点,提出4条应对策略:动作练习智能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效能化,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智造”安全课堂环境,降低学生受伤概率;评价标准个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智慧”体育课堂运转场景可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情景化集成系统与智能化操控系统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出台后,许多教师坦言:不会上体育课了。主要因为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要实现的目标太多。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情感、态度、价值……网上曾有过“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讨论,但结果是谁也未能让谁信服。在新课改之前,学校体育偏重三基和身体素质;新课改后,大部分地区的体育课堂却又走向“放羊式”教学。有人责怪《新课标》的制定者,可是《新课标》制定者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强调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不能被误解成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运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体育课中班群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系,班群对个体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和如何结合体育的特点进行群育等问题。旨在揭示体育课堂“小社会”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规律,本文认为,进行群育,教师必须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现代的教学指导观。(二)现代的教学任务观。(三)现代的群育品质。(四)现代的群育方式。通过群育,体现体育课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能力、道德品质,理智能力、意志品质、审美观等方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堂结构最优化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落实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角度,制定适宜的体育课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创设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十分有利于高校体育课堂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体育课从观念上的更新,把师生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的体育课堂视为一个社会的缩影,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看成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代体育课堂",去分析、了解体育课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堂与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超越技能,强调学生主体的构建。“乐学”是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搭建丰富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乐于参与学习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慧动”是在“乐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与发展的过程。研究尝试从“注重知识与技能”走向“关注学生”、从“单一管理”走向“协同管理”、从“课堂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从“体育课堂”走向“课外体育”四个方面实现体育课堂中的“乐学”与“慧动”,发挥体育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8.
省教育厅和省招生委员会在4月中旬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起把体育课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课目。对此,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些人表示赞同,但也有些人认为,体育课不过是“玩玩课”不是什么“文化课”不该列入升学考试的课目。体育课是“玩玩课”还是“文化课”?这里就涉及到体育是不是文化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体育不是文化,体育课必然不是文化课,假如体育是文化,体育课也必然是文化课。那么,体育是不是一种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独有的文化的基本特征即可以积累和传递。如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体育课堂社会的内涵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共同属性的总和。“体育课堂社会”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包括体育、体育教育、课堂和社会。也就是说,它把体育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解释其中发生的体育教育的各种现象。因此,“体育课堂社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交互的一群人。二、体育课堂社会的外延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体育课堂社会的外延可从“人际关系”、“社会教育”、“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研讨。 (一)人际关系体育课堂社会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在这个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有三条主干,即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生干关系。此外还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相互交叉、重叠、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转型是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方向。自浙江省教研室提出课堂教学转型后,衢州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双优”行动,即“优化大单元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转型”。本文以课堂教学转型标准为导向,从“教学组织小组化”入手,通过实践研究、数据分析得出常态体育课中“教学组织小组化”的优势,验证中小学体育课堂小组化教学组织的实践价值,提高常态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