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肃北蒙古族是西部蒙古族的重要分支,因居住在祁连山麓的高寒地区,又有“甘肃雪山蒙古人”之称.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保留了蒙古族舞蹈的“大漠文化”和“草原风情”的特点,又有宗教习俗等影响,呈现出了历史的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殊的舞蹈风格.研究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创作,通过对已有文化的整理和传统文化的吸收,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等.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民间舞蹈音乐的音乐情绪、音乐表现力、音乐风格等方面都是舞蹈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成为蒙古族音乐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几种典型的传统民间舞蹈为例,将音乐本体与地域、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相结合,研究其舞蹈音乐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民歌又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大类。蒙古族是个音乐的民族,辽阔的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其民族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等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潮尔"——蒙古族特定的乐器或演唱形式,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本文以潮尔音道《珍贵的诃子》为例,浅析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舞蹈”模块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课程虽然被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但是受传统学院派教材的影响,少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民族音乐、舞蹈上,而极具地方特色的天琴舞蹈未被提及,教学内容有待完善。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出发,让学生了解天琴的历史背景,引入天琴舞蹈,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民族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天琴舞蹈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相结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创作的无伴奏合唱《驼铃》,一经问世即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以及精湛的创作手法征服了众多专家与听众.对该作品的内容、结构安排、多声部语言、象声词使用、音乐发展手法等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正确诠释音乐.  相似文献   

9.
汪阳 《华章》2011,(28)
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民族舞蹈.多彩多姿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被誉为“世界宝藏中的瑰丽之花”.本文仅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民族舞蹈为例,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音乐民族,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蒙古族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区域广阔,由于古时的蒙古先人曾过着"逐水草,习射猎"的游牧生活,才有力地推动了蒙古音乐的向前发展,使其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和短调民歌、牧歌、乐器和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与发展,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民族及这个伟大民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1.
唐娜 《中国教师》2009,(Z1):106-106
蒙古族舞蹈是舞蹈教学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们都要接受蒙古族舞的正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本文从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到舞蹈语汇和训练要求,以及不可缺少的蒙古族舞蹈的音乐和节奏的情感处理三个环节来着重分析如何跳好蒙古族舞蹈。即蒙古舞肢体的解放、蒙古人的气质和艺术化的节奏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一、舞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舞蹈与音乐都是非常古老的艺术.在远古时期,人们把音乐和舞蹈看成同一个概念、同一种活动.随着技艺的发展,有人拍手击节而歌,有人则激昂起舞,这便是音乐、舞蹈分工表演的最初方式.继之出现了乐器及乐器的逐渐完善,才开始有了音乐的独立形式.而舞蹈却保留了“与音乐共存”的这一人类古老艺术的特征.音乐是可塑性强,具象性弱的艺术,但它却可通过严密的逻辑曲式和感人的旋律、丰富的织体来深化人们的思想感受.舞蹈可以把音乐具体化为可见的东西,这两种艺术的结合可谓是“天作之合”.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诞生出了许许多多颇具特色的音乐,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也在中国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里参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历史的记载和诠释不仅仅针对其后续音乐文化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整体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的完善有着非凡的价值.乌兰杰先生所倾注的心血《蒙古族音乐史》对于蒙古族音乐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4.
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在舞蹈艺术的漫漫之路上,舞蹈与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二者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甚至成为舞蹈本体的组成部分。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音乐不是舞蹈的全部,也并非舞蹈的核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对舞蹈肢体的精彩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幕后”作用。  相似文献   

15.
艺术包含着很多门类,各个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有某种或某些相通的共同规律。其中,某些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而且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舞蹈与音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组合之一。音乐和舞蹈都源于情感节奏。舞蹈节奏的“有形无声”和音乐节奏的“有声无形”,在表达人类情感节奏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分别从舞蹈与音乐的起源、舞蹈与音乐的表达和舞蹈与音乐的灵魂三个方面,逐一对舞蹈和音乐的情感节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往,小学音乐大纲明确规定:低年级设“唱游”课,中年级设唱歌课,高年级设音乐课.后来,都改为唱歌课了.现在,又有将低年级的唱歌课改为“唱游”课的趋势.对于中年级可否上“唱游”课,似乎尚无人论及.我从事多年中、高年级唱歌教学,想借此篇幅浅谈一点认识.一、什么是“唱游”“唱”即教学过程中的音乐活动,“游”是对“唱”的演绎和加强.如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拍掌、跺脚、捻指、演奏、舞蹈都含有“游”的因素.它与音乐、语言、舞蹈、演奏紧密地联系,而以音乐为核心,具有丰富的“唱游”内涵.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为此,他创造了“体态律动学”.通过节奏的因素,把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紧密结合,学生逐渐掌握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带有自己的创造性.这种“律动”就包含“游”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哈木尔图案作为蒙古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其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己成为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品牌之一.哈木尔图案已经应用到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受到蒙古族人们的普遍喜爱的图案艺术,成为蒙古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哈木尔”是蒙古语,译为鼻子,所以人们把哈木尔图案统称为“鼻纹”.此纹样在蒙古人心目中表达的是“福禄承袭”、“万物和顺”,“生命永续”、“生生不息”,以至于生命之树常青并且幸福绵长等永续不断的含义.哈木尔图案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蒙古族的音乐发展历史中,集体舞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蒙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舞蹈本身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客观情况。本文拟从元代五种形式的集体舞蹈来探讨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每个民族都有其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其中,蒙古舞以其热情奔放和粗犷质朴的特点久负盛名,传统的蒙古族舞蹈不仅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也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和激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蒙古族舞蹈在编排和表现力上也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现代舞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舞元素对蒙古族舞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简单介绍了蒙古族舞蹈和现代舞的特点,并分析了现代舞元素对蒙古族舞蹈的积极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莉  胡斌 《考试周刊》2009,(7):57-58
蒙古族舞蹈风格奇特,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本文分析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的形成,以及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训练步骤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