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银  顾涛 《时代教育》2010,(2):268-269
社会退缩已成为2f)世纪8()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原因、亲子依恋关系、师生关系等。目前主要采用社会技能训练、游戏治疗与矫正改善儿童的退缩行为: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州市210名幼儿进行调查,探讨幼儿社会退缩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的内疚感引导、焦虑感引导、监管,与幼儿的沉默害羞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保护儿童与幼儿沉默害羞负相关;内疚感引导、权威控制、贬低儿童与儿童主动退缩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儿童主动退缩呈负相关;家长独立与儿童被动退缩呈正相关.父母应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并适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亲子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退缩儿童是指主动地从社会交往活动中退出而独自活动的儿童或从不主动发起交往、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儿童.社会退缩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概念的发展等方面.对社会退缩儿童的教育对策包括培养儿童准确理解社会情境的能力、训练儿童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等.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社会退缩具有从低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会对儿童发展与社会适应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同时会受到儿童年龄、性别与所处文化背景的制约。未来关于社会退缩的研究将着重从积极行为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社会退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干预的内容和策略两个方面梳理了儿童社会退缩干预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干预研究存在针对性差和概化迁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据此作者认为干预研究应注意:(1)及时了解并反映儿童社会退缩病因学和行为特点研究所取得的进展,(2)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等中介变量,(3)将儿童行为改变与环境的重建结合起来,(4)充分发挥干预的重要代理人,如研究者、教师、同伴和家长的作用,(5)在判断干预效果时,重视社会效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社交退缩已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社交退缩的界定、亚类型,并从社交地位、友谊和社会信息加工几个方面对退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征进行了述评,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考察了环境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微系统中,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影响较大的为家庭生态系统(亲子互动、教养方式)和班级生态系统,其中班级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同伴互动子系统(同伴接纳、同伴拒绝及同伴欺负)和师生互动子系统(教师的移情、关怀和亲社会行为).在宏系统中,文化模式和文化态度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关注中系统和外系统的影响,考察微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制定系统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行为问题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社交的退缩行为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行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矫正和预防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在娱乐、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下使儿童社交问题消失、退化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人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929名3-5年级的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小学中高年级社交退缩亚类型儿童的同伴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存在性别差异,退缩女孩的同伴关系发展状况优于退缩男孩;(2)安静退缩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状况在各种退缩类型儿童中发展最好,而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同伴关系较差;(3)退缩儿童的友伴存在更多的退缩行为,更容易遭到同伴拒绝,但退缩儿童的友伴比退缩儿童受到同伴更多欢迎.  相似文献   

12.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退缩作为儿童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儿童常常出现的问题,其不仅仅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等问题,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内部的生理、认知模式等因素,还包括外部的亲子依恋关系、同伴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行为矫正技术、游戏治疗与矫正和经验性矫正来改善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退缩是在社会情境下儿童独自游戏或独处的行为。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社会退缩至少有三种亚型.其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社会退缩的干预需要实现预防和干预的统一,在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基础上.重视相应生态社会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采用两种方法研究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交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有不同,和正常儿童有区别,且受到性别、同伴关系、情绪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方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108名3~5岁儿童,通过对其进行一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任务测试及社会行为评定,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对其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退缩行为发生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2)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水平不能预测其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二孩家庭儿童的发展差异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保障,亦是贯彻落实人口新政配套政策体系的重要诉求.本研究以3 818个二孩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社会能力显著高于头胎儿童,愤怒攻击、焦虑退缩显著低于头胎儿童;头胎...  相似文献   

17.
儿童行为退缩是指当他们无论是面对陌生还是熟悉的环境时,都表现出孤独、畏惧、害怕等行为问题.行为退缩的成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儿童的气质类型、能力水平及儿童的性格特征;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起作用.行为退缩的预防措施主要有:自信心、独立能力的培养;治疗措施主要有: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18.
孙铃 《教育导刊》2006,(11):63-63
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重要背景。发展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期缺乏社会交往是成长中的危险因素,社交退缩被看作儿童的消极行为表现。然而,很多临床研究者认为社交退缩只是儿童暂时的行为表现,能够自行调节,不需要特殊干预。社交退缩指交往场合中,儿童不跟其他人交往,独自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交退缩行为逐渐被看作复杂多维的现象,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退缩行为表现:抑制行为,指儿童的无所事事和观望行为,反映了儿童气质上的羞怯、抑制,既希望又害怕接近同伴的动机冲突;安静退缩,指儿童单独进行安静地探索或建构性游戏,…  相似文献   

19.
刘伟 《考试周刊》2011,(92):215-216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儿童社会性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儿童社会性退缩的概念、研究方法、类型、影响因素及儿童社会性退缩的干预研究,并针对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孤独和不与人交往等。社会退缩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都有负面作用。产生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有重要他人态度、个体身心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班就读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