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职技高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吴祖新、职技高师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职技高师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母机”,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体系之一。近1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拉动了职技高师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2.
职技高师教育 职技高师是我国一种新的高等师范教育类型,由于其大部分是由高等专科学校改办的,培养方式仍然沿袭着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以致造成职技高师学生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这种情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前不久,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教育和身体训练并列,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职技高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职技高师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工作母机”.自八十年代由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催生以来,这种新型的师范教育类型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探索中发展,并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但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职技高师必须作出全方位的战略性调整,其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职技高师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职业技术师范高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是专门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机构,十余年来,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职技高师在满足中等职教师资需求方面,尚有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探讨职技高师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逼近,人们日益认识到,职技高师教育的质量对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中等职教师资,是面向21世纪职技高师教育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一目的,职技高师农艺专业:必须以“厚基础、宽方向、重能力、高素质”为基本培养目标,努力办出职技高师农艺教育特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态度,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定的课程、教材、教法的实践与研究本领及创新能力.下面我们从教学诸环节入手,分析一下如何实现职技高师农艺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职技高师的培养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严格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师范教育尤其是教师技能训练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任教能力,提高从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技高师师范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几年来,我们在教育实习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往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落实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因而缺少稳定的专业布局和适度的学生规模,使教育实习的落实工作难度增大。 2.实习经费匮乏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7.
梁云福 《教书育人》2001,(10):13-14
职技高师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工作母机”。自八十年代由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催生以来,这种新兴师范教育类型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并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但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与过去的经济形态相比,经济的繁荣将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取决于知识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因此职技高师必须作出全方位的战略调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职技高师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职技高师的“师范性”教育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除使其掌握某一门学科或专业,具有较高深、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一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即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职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所以“师范性”教育不只是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实习,它还包括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状态等.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就中等职业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9.
职业高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职业高等师范(以下简称职业高师)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师范教育,也不同于普通的文、理、工科高等教育。职业性与师范性有机地结合是职业高师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充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其毕业生除了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之外,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往往决定了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在我国属于新型的师范院校。这类院校应该怎么办,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是一个有待探讨问题。笔者认为,要使职技高师办出特色,首先应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的改革着手。  相似文献   

11.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职技高师教育“是必须走在教育现代化前列的教育”,因此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析当然重要,但绝不是第一要素,第一要素应该是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的质的发展,即人的现代化,这是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2.
职技高师是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经过多年的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决策,一种更具前瞻性的选择———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谈通才教育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通才教育。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知识经济需要知识丰富、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即通才。也只有依靠通才,知识经济才能顺利发展。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起,系于教师”。当前,如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步伐,适应社会分工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作为职教师资的培养基地的职技高师院校,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探索、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办学过程中,职技高师院校在培养职教师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技术的创新与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成效。在教育逐步走向终身化和大众化的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职技高师应发挥优势和特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的发展、传播与创新而承担使命。但目前职技高师院校还有诸多现存问题,制约或影响其发展。一…  相似文献   

15.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3,(21):53-54
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以培养目标为基点,由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多维结构体系,它反映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把职技高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区分开来,指明了职技高师教育的根本方向。要提高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基点出发,全方位、多维度研究影响人…  相似文献   

16.
职技高师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其它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师资力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各种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因此对职技高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职技高师大多是从其它性质的院校改组调整过来的,从一定角度讲,其教育存在相对的滞后性。在办学方向、育人观念、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授课计划、教材教法及投入、布局、评估、体制等方面都亟需更新改进。我们通过对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21个县,进行有关用人需求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定位是职技高师院校生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职技高师必须立足院校特点,坚持战术利益与战略利益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寻找最佳发展方向。职技高师的战略定位应是,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师教育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为两翼,职前培养教育和各类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立足区域,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18.
职技高师担负着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大力发展职技高师。职技高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搞好课程建设是办好职技高师的关键,也是基础性工作。 课程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继承性很强,内容很丰富的严肃工作。它需要领导和教师们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搞好。笔者认为:课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农科职技高师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全面具备的优秀人才,是摆在职技高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职技高师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21世纪的农业教育与职技高师人才培养规格 展望21世纪,世界将是一个科学技术更为发  相似文献   

20.
职技高师创新人才的培养,将直接影响未来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职技高师教育必须明确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向,建立健全创新教育机构,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