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构建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创新.这一新的现代化模式内在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三个层面.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团结和谐的旗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动摇的旗帜。始终不渝地高举这面大旗,坚持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逻辑构架、时代特征、战略构想、价值取向、世界意义以及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入学习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今我国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之“矢”来射中国现代化之“的”,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化事业,搞清中国特色则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两个命题具有实践依据和科学性。正确理解和深刻邻会这两个命题,对于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庄重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先进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化。它代表着中国先进化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解读,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既是本土的、独特的,又是世界的、普遍的。对于“中国模式”的普适性问题,应当避免把中国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与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对立起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要真正崛起,还有漫长崎岖的征程,政治民主化较之工业化而言,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则是更大的考验,中国现代化道路还面临着自身文化、文明是否为世界认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一条崭新道路,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对于这条道路的内涵和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科学界定和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特征或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本世纪末召开的一次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新纲领毕竟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旗帜,是当代中国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十六个方面的内容。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税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太决策.都体现了这个思想战略,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俩在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有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提,本文 锉七个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提出到形成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在这一基础上构筑起来的。我们深入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根据时代要求,创新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并在对他们的超越中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他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统一起来,全面更新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以发展为主题,“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揭示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世界性现代化趋势,为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就是这种创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延续,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征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的历史并未终结。迈向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由逐渐走出低潮到谋求振兴的重要转折期。社会主义运动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逐步走向兴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增添强大的中坚力量,展示了世界社会主义全新的发展前景,进而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历史航向,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指导思想,经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国庆30周年讲话全面确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纲领和提出开创"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再到<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这条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路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实践中不断作出新概括,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认识越来越具体、丰富、系统,到十二大开幕,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对这一科学命题提出的历史过程作出评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革命与战争时期还是和平与发展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的终身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科学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动力、步骤、环境、体制、方法,这对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它的基本思想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明显区别;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它是对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先天的、内在的本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理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实践中开创并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并且指明了现实路径。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