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李丽  叶梦利 《四川教育》2009,(10):41-41
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如何点燃和激起学生的火热思考并欣赏数学冰冷中的美丽,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要让学生自觉地探索抽象的知识,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这是二者融合的润滑剂。也就是说,文本与生本动态平衡的支点,是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高怡 《上海教育》2008,(1):63-64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在深厚的师生情感中去诱导、启发、激励,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在听虞老师《"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前,看到他给学生的文本,发现第六自然段是这样的:"船上一共有——人,——。"觉得挺奇怪的,课文中怎么会有空白呢?  相似文献   

4.
张贵生 《陕西教育》2005,(11):22-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数学课而言,主动体验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笔者将从课堂教学和课程管理两方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A5):58-59
很多教师困惑于课堂的死气沉沉: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却无动于衷。"小手如林,小脸通红"成了理想的境界。究其原因,学生置身于文本之外,游离于课堂之外,处于事不关己的状态,很难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去,以主人公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领悟、体验情感。这样的角色体验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素养,真正激活了课堂。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把文本视作“活的生命体”,“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通过改换文体、挖掘课题等方式激活凝固的文字,创生出文本的生命活力,折射出文本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诠释一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所指涉的乃是关于文本的理解等问题。然而,对于"诠释究竟是否意在还原作者本意?"这一问题历来却聚讼纷纭。如果从文本、诠释与意义的逻辑关系此一进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诠释活动并非是以还原作者本意为目的,而是不同的诠释者在面临其所涉境遇时,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启文本意蕴的过程。这种开启的过程既是丰富文本本身的过程,也是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现代哲学发动了一场“语言学转向”的革命,从语言的角度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维特根斯坦说:“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这种转变深刻影响并启发了文学理论界。正如伊格尔顿所言:“语言,连同它的问题、秘密和含义,  相似文献   

9.
活力·篮球     
生命在于运动。的确,运动能给生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运动会让人如痴如醉。我们正是一群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少年,我们钟爱运动。所以,同样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篮球便是我们的最爱。自从进了初中,篮球一直是我们班的第一运动,特别受到了男生们的青睐。几乎每个男  相似文献   

10.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其所谓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13.
梁昌辉 《师道》2011,(1):21-22
陌生化,在作家,是创作创新的精妙所在;在阅读,是增加敏感与激励兴趣的方法与手段;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则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打破僵化程式,帮助师生经历高峰体验的可能性。一、提“领”一顿僵化的情节、环境与人物的三要素分析,似乎已经使小说教学波澜不惊,很难再激起学生踊跃的参与兴趣和满怀阅读“猎奇”的心理期待了,甚至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乏味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共出现16次。因此“生态体验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它将师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之中,感受、理解和领悟生态之运作规律.经历内心感悟的过程与状态。它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了,焕发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态的、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课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语文体验的过程。那么,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态体验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学生普遍觉得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从下笔。语文教师应做好写作的指导,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进自然、走向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寻找亮点,从而积累更多的素材,拓宽习作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注重实践活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案例 某校在六年一期的一次期末考试中,出了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是:3千米收费8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收费1.6元,出租车行驶13千米收费多少元?现有30元钱,坐出租车最多可坐多远?”面对这样一道生活气息很浓的题,笔者查看了该校180余名六年级学生的试卷,发现此题两问全部解答正确的仅占1/18。 进一步研究发现,做对的同学,他们平时并不是班上的数学尖子,而是一群敢想、敢说的“小捣蛋”! 那些循规蹈矩的数学高材生是如何解答此题的呢?请看——  相似文献   

20.
新语文课标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入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好的选材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此要引导学生创造作文素材,指导学生选材的角度,做到广泛、新颖、独特,从而攻下素材难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进而写出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又能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好作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