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征 《课外生活》2020,(9):24-27
释词:①牧童:放牛的小孩。②振:振汤,回汤。说明牧童的歌声嘹壳。③林樾:道旁成荫的树。译文:一个放牛的小孩骑在黄牛背上,欢快地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树林之中。忽然,小孩看到树上有一只鸣叫的蝉,便想捕捉,于是赶紧捂住嘴巴,停止唱歌,屏气凝神地站在树旁,生怕蝉儿受到惊吓飞走了。  相似文献   

2.
曹银根 《语文知识》2000,(12):40-43
唐弢先生的《琐忆》是篇忆往怀人的佳作。写作上,它琐而有序,琐而有纲,又能以小见大;内容上,通过“琐忆”,形象而风趣地再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因此,新教材高中第一册将它作为典范的记叙文而收录之。对于这篇文章的选材,各种教学参考书一致认为,是唐弢先生将自己与鲁迅的交往情况作题材的,换言之,文中所忆之事,都是  相似文献   

3.
《所见》是一首美妙的歌,是生活中的一幕鲜活场景,虽平白如话,却也令人回肠九转。尤其是那一动一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这动和静的变化里,充溢着生活的情趣,带给人美的享受。立足于此,在教学中,我设  相似文献   

4.
杏花微雨里,春姑娘一个哈欠,吹绿了湖边嫩柳,染黄了枝头迎春,唤醒了梢头啼莺,催发了指间春阳……又到了一年放风筝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5.
《所见》是一首美妙的歌,是生活中的一幕鲜活场景,虽平白如话,却也令人回肠九转。尤其是那一动一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在这“动”和“静”的变化里,充溢着生活的情趣,带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先后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带来的纸船和风筝,询问学生这是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板书"纸船""风筝",并顺势引导学生认识"筝"字. 师:"筝"是个生字,同学们是怎么猜出它的读音的? 生:因为老师带来的贴纸是风筝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坏扎抓莓幸福吵受)。会写8个生字(坏扎祝句松抓福幸)。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怎样真诚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认写生字。⑵有  相似文献   

9.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友谊”为灵魂 ,以“纸船和风筝”为线索 ,讲述了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动人故事。虽然他们的友谊有过波折 ,但纸船和风筝又让友谊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课文语言优美 ,感情真挚 ,是对学生进行维护友谊、友好相处的范例。本文的三幅插图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对学生的朗读感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至七自然段 )生字较多 ,第二部分 (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情感丰富。生字既要会认 ,又要会写 ;生字读音难点较…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坏扎抓莓幸福吵受)。会写8个生字(坏扎祝句松抓福幸)。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怎样真诚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⑴认写生字。⑵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图文对照,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小熊和松树之间“友好——吵架——和好”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感受童趣 1.这节课,老师要把你们带到童话的王国中去。(教师板画:高山、小溪、花草)请看,从童话王国中来了两个小朋友,快点与它们打声招呼!(出示松鼠与小熊的图片,学生向小动物们问好)老师手中有两座小房子,一座是小熊的家,另一座是小松鼠的家,谁能到前边来把这两个家安在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和运用“飘”和“漂”二字。2.学习利用重点词语串讲故事,培养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孙艳 《语文知识》2015,(2):16-22
师:今天我们穿越到90年前,走进鲁迅回忆故乡春二月放风筝的情景中。首先,我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朗读这一段文字的。生:集体读文章第二小节。(平淡而无感觉)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以后,你们读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我觉得是一种祥和温馨的画面。师:很好。你通过哪些字眼读出来的呢?生:比如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一件往事,以及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清。“我”向来不喜欢放风筝,甚至嫌恶放风筝,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强加于小兄弟身上,致使有一次粗暴地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给毁掉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已是中年人,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而作者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后悔、煎熬,以致渴望能得到补救,于是我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一同和他放,但亦无济于事,当我提及此事时,弟弟却已全然不知,全然忘却。所以,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  相似文献   

18.
师:上课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最近的作业多吗?生:(很整齐的)多!师:有没有觉得作业少的?觉得自己作业少的同学举个手好不好?(没有学生举手)师:看来大家意见很一致。那么作业多到什么程度?XX,你来说说。生:反正就是不停地做啊做。师:“不停”,呵呵,“不停”这个词比较模糊,我们精确  相似文献   

19.
长者对幼者的精神“虐杀”——《风筝》着力表现的这个主题,是与鲁迅对现实社会一贯持有的理性、批判精神相一致的,也是与作者从《狂人日记》肇始的对传统文化的清算、批判精神一脉相承的。透过摧毁一个“将要完工”的风筝这一件生活小事,于习焉不察中见出传统文化里潜藏着的“  相似文献   

20.
《风筝》短小精悍,全文不足一千四百字,却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本文开头写道:“地上还有积雪”,“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这“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凉异”的是在这肃杀的严冬里,竟有报导春天讯息的风筝浮动于空中,“悲哀”的是忆起幼时对精神的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