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因房屋征收所导致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诸多争议。房屋征收是涉及到行政相对人利益的行政行为,因此只有符合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才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才能被百姓所接受,最终也只有这种行政行为才能避免此类悲剧事件再次上演。论文主要探讨了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对房屋征收中体现的公共利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地征收中的违法行政主要有非法批准征地、合法批准后非法实施两大方面。加强依法行政的路径选择有:转变征收理念,增强依法征收的观念;完善农地征收制度;健全与完善农地征收法律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制裁农地征收中的违法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未对物权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作出界定,而此界定事关征收各方的利益。界定公共利益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由立法机关对公共利益作出界定,行政机关则依法遵循相应的程序对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作出决定.最后由司法机关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对行政机关的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作出终局裁决。  相似文献   

4.
物权征收的实质在于国家以行政权力拥有者的身份通过国有化而实现公共利益,其价值基础是分配正义而非交换正义。物权征收属公法领域命题,核心在于对行政权力的限制而非被征收人的所有权社会化,征收问题的私法化是困扰征收理论与实践的症结。应该以公共利益实现作为征收制度创新的逻辑起点,具体表现为:我国应该强调立足于公有制促成公共利益之实现,而将征收作为例外手段,征收过程中树立"房屋优先于土地"的思想以保障被征收人权益;征收的启动及完成都要接受公共利益之检测;征收补偿应该充分考虑被征收人对公共利益之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法学上历来存在“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的体系。但随着我国法治进步和公民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完善,传统的征收与征用的制度已经突破,在行政法学上应确立新的体系———行政征收、公用征收和公用征用。公用征收和公用征用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确立,有两方面的意义:既是因公共利益而对财产权的限制,又是对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禹晗 《教师》2010,(22):111-112
“公共利益是最高的法律”,源于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公共利益不但是公共行政合法性的来源,也是行政征收权的依据和前提;既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合法限制,又是对国家行政征收权的基本约束。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征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的宪法和相关的法律都规定了土地征收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但规定不明确,程序缺位,导致土地征收权滥用问题十分严重,并由此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很多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现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防止土地征收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对所涉补偿协议纠纷,采取何种诉讼予以救济不置可否,极易导致法院受理案件与民众维护权益时无所适从,因而,应辨明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从基本法理分析得知,征收补偿协议契合行政契约的内在逻辑,并且,当前"民事契约论"的形成多囿于补偿协议的契约性而径直定性,抑或受制于现有制度框架造成的惯性思维。而把征收补偿协议定位为行政契约,既可以使征收补偿协议得到理性回归,推进行政契约理论在行政活动中获得本真拓展,又可以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9,(4):62-62
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09年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次取消和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教育部门的有10项。  相似文献   

9.
禹晗 《教师》2010,(19)
"公共利益是最高的法律",源于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公共利益不但是公共行政合法性的来源,也是行政征收权的依据和前提;既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合法限制,又是对国家行政征收权的基本约束.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征地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尽管我国的宪法和相关的法律都规定了土地征收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但规定不明确,程序缺位,导致土地征收权滥用问题十分严重,并由此引发各种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很多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现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防止土地征收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了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行为。征收管理有着广泛的内容,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的、大量的工作主要就是进行征收管理,它主要包括征收、管理、检查三方面。征收管理是...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国对土地被征收人的权利保护都着眼于补偿标准的制定上,对行政机关作出土地征收决定本身的合法性并没有过多探讨,司法机关对相关诉讼也多采取不予受理的态度。但是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逻辑上看,应当肯定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权利。首先,征收行为已经被明确列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律亦明确了应诉机关。其次,将征地行为视作行政终裁是属于明显的扩大解释,违背终裁行为的立法初衷。最后,立法机关在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中也将"公共利益"设为土地征收的前置条件。为了破解法院在审理征地案件中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法院对“司法强拆”的申请的审查包括对征收决定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审查,实体性审查包括是否超越权限、遵循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合乎比例,重在约束行政机关克服怠惰和恣意,依据公益和补偿的法律授权,作出不掺杂其他目标、事实清楚的合理的征收决定;程序性审查包括行政机关是否满足被征收人的受告知权、听证权和知情权,旨在克服行政意思决定的单方性,真实有效地保护私主体一方的利益,提高行政效能。法院的裁定不仅仅为被征收人及其财产权获得公平的对待和补偿,而且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协议应为行政合同,合同的行政主体一方为国家行政机关即省、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而被征收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模糊。结合物权法,征收补偿协议的另一方主体应认定为"本集体成员集体",即村委会及土地范围内确权后的本村成员或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土地范围内确权后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被认为是一部好法规。通过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行政法规,指出新法规环境下征收与补偿的特点与效力,分析被征收人的应对原则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行政公产仍然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概念,但行政公产作为行政的物的手段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在对大陆法系国家公产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行政公产的理论内涵,其次结合行政公产的分类进一步说明了行政公产的内容,最后从行政公产的融通、强制执行以及公用征收等都严格受到一定条件和目的的限制角度分析了行政公产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虽然是保护和实现物权人物权的私法法典,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涵了较多的行政法规范。《物权法》中的行政法规范主要包括关于政府行政机关对物权的保护职责的规范、政府行政机关物权监管制度的规范、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规范以及关于物权行政相关法律责任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7.
吴淑霞 《考试周刊》2009,(32):238-239
公益性房屋拆迁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拆迁许可决定的性质是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拆迁许可决定非行政许可和行政征收行为,而是公益征收行为.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益征收补偿原则是公益征收制度的最为核心的问题,行政补偿应以民法赔偿范围为基础,以充分填补当事人损失为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公民财产权的补偿原则和标准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基于公益征收之特殊性及现实条件限制,现实的补偿只能是不断接近理想补偿的公正性补偿。  相似文献   

19.
护理保险制度—日本养老保障新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保险是针对急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所实施的,对陷于卧床不起等老年人,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支援的制度。护理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的方式导入,各地方行政机构作为保险者,对40岁以上的国民征收保险费,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有义务给予经济和发展护理保险事业的支持与援助。护理保险的财政来源以国家公费和所征收的保险费为主。  相似文献   

20.
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我在《明前期耕地数新探》一文中曾经指出,明代的卫所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组织。这个论点的重要根据之一是卫所制度在清代仍然延续了很长时间。道理很明显,如果卫所仅仅是军事组织,我们就很难解释在改朝换代以后,清朝会允许它继续存在。只是因为大部分卫所管辖一块地盘,它们对辖区内军、旗、舍、余征收的子粒同行政系统的州县征收的赋税在数量上和方法上相距甚远,力役制度也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