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闻知识》编辑部: 最近,听说在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持的1988年晚报头题大赛中,《西安晚报》的一篇新闻稿《英廉洁,你在哪里?》获得二等奖。我作为晚报的一员,自然也是高兴的,特意找到这篇文章,准备写点褒奖推荐性的文  相似文献   

2.
我酷爱新闻事业,在省市县新闻单位领导和编辑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我采写新闻的能力明显提高,5年获得全国、全省好新闻奖16个(其中,《女麦客王转战陕甘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二等奖),4年获得了5个全省好新闻一等奖。最近,我回顾了自己10年新闻生涯,请教了一些老师,觉得我连年获奖可能与“五个一点”有很大关系。“五个一点”是:多向思维有一点,哲学思想学一点,求实精神强一点,创新意识多一点,无冕王气少一点。 多向思维有一点 多年来采写新闻的实践使我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新闻是历史的记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1995年是我步入人生的50周年,这一年也是我从事新闻写作30多年来出现精品最多的一年,先后有7篇作品16次获得本台、全省乃至全国新闻奖,其中有3篇作品获得国家级政府奖——中国广播二、三等奖,1篇作品获中国经济新闻三等奖,4篇作品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细细回想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受益非浅。我采写的《街头“地摊”煤球俏》在《中国物资报》举办的1991年现场短新闻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先是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接着捧回韬奋提名奖奖状,这次又获得首届全国新闻“百佳” 称号。 戴上这么多光彩的花环,我踌躇不安了:作为一个编辑,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谈不上什么贡献,荣誉使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但又沉甸甸的压力。 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我想把荣誉作为奋进的阶梯,继续攀登,在我的有生之年,为党的新闻事业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12,(10):69-69
初学新闻时,战友们都说,新闻工作是件苦差事。估计我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样子来。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几次面临转业,几次面对地方报社抛来的橄榄枝,我都选择了留队。这是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军事新闻岗位,舍不得脱下身上这套空军蓝。  相似文献   

7.
想不到,轮椅上这位衣着朴素的干瘦老头,就是当年反右时鼎鼎大名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家”王中。几十年风风雨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次次提出并坚持自己屡遭批判的新闻学术观点?是深刻犀利的睿智之思,还是直面人生的勇气和魄力? “对真理的坚信。”72岁的王中教授挥动着他那瘦瘦的右手,久病初愈的他,声音略弱,却仿佛充满了力量。采访就这样开始了。这是1986年10月22日晚,在全国新闻理论教育讨论会代表和南京新闻大学生联谊会上。点上一支烟,王老理了理记忆的思绪……1949年5月,上海解放。随军南下的王中作为上海市军管会的工作人员,参加接管上海新闻单位的工作。第二年,复旦大学负责  相似文献   

8.
在1995年全国铁路好新闻评选中,我为一篇报道撰写的短评《抓廉政就是抓经营》获得一等奖。一篇小文获此殊荣,这是我绝对没有料到的。 我从事新闻工作18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干一些同志不太乐意干的编辑工作。尽管以前我的作品也在全路或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多次获奖,但这次获奖格外让我感触深沉,觉得意义不同往常,心情也比较激动。这是因为,以前的获奖作品,都是我自己直接采写的稿件,都是以记者的身份获奖。而这次的获奖作品,则是在别人的来稿上“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9.
赵媛 《新闻战线》2012,(5):104-105
舆论之所以能较好地发挥其引导能力,在于媒体用大量新闻事实,用读者自己的感受去谈,形成了强大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今年3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晚会公布调查结果:在发放调查问卷的104个城市中,太原名列幸福感较高城市第二位。这是在连续6年的《经济生活大  相似文献   

10.
侯月华 《新闻通讯》2012,(12):12-12
《小小公厕走出全国道德模范》这篇报道获得了2011年江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和第十五届江苏新闻奖。这对一个地方台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也是最好的鼓励。作为这篇专题的主创人员之一,我个人认为.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奖,正是紧扣了小人物大时代这样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0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关怀、信任和支持。这给我以巨大鼓励和鞭策。我出生在一个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家庭里。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我才上了学,受到了教育.才使我成为哈萨克族的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回顾自己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多在新闻实践中磨砺自己,多采写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精品,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我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感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身边的新闻。2001年我采写的一篇深度报道《西瓜啊西瓜,农民的伤心瓜》获得了2001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三等奖。回想起这篇新闻稿件的采写经历,的确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要有精品意识要想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必须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市场上闲逛,由于天气太热,准备买个西瓜解渴,到瓜摊一问价,6分钱1斤,我吃了一惊:2000…  相似文献   

13.
晚报要晚出     
2002年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当天上午由于种种原因,我周围的一些同志没有能够在媒体(电视和广播)上看到或听到这次大会的开幕式盛况,心中留下下了深深的遗憾。人们在议论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想,如果西宁地区有一张下午出版发行的报纸就可以为因此而苦恼的人们解困了。那么《西宁晚报》何不充分利用自身作为“晚”报的优势,挖掘”当日新闻”资源,做到晚报晚出,占领晚报自己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既填补西宁地区没有晚报出版的空白,又解决众多读者看晚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采写了3篇新闻,这3篇新闻在《川东南报》发表后。均被新华社采用,我从中悟出了如何采写全国性新闻的“秘诀”。一、在比较中找新闻新闻界一位老前辈说过:“新闻没有同全国比较,就不能说明问题。”作为地方报的记者,要使自己采写的新闻跳出小天地,走向大市场,就得善于  相似文献   

15.
办好法制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好法制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丁地树刘自贤我国法制新闻作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类别,其出现不过是二十年的事,尽管起步迟,发展却很快。目前,除全国性的《法制日报》外,各省都有自己的法制报,大多数省会城市以及一些中等城市也创办了自己的法制报,法制领域的...  相似文献   

16.
(一) 《30万临时工在深圳》获得了由中宣部和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1987——1988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评选系列报道唯一的一等奖。其实,这的确是一组意料之外中“捡来”的新闻。(二) 1988年6月,我准备采写一篇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稿件,为了全面了解情况,我想从南至北多走几个城市,从面到点跑跑。于是,我来到了深圳,从深圳大学开始采访。一天,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中,我偶然地获得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甚至有人在遗嘱中还将追求未竟的事业转告后辈。而我,执着追求、28年坚持不懈的是业余新闻写作。乃至我所获得的荣誉证书,还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之最”呢!1972年,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不间断地辛勤笔耕,收获颇丰:在全国45家报刊上发表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游记等作品3200多篇,1981年至今所获《人民日报》、《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普通的广播新闻工作者,从事广播播音、主持、创作20余年。今天,我荣获了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感到十分高兴。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些年,作为一个地方城市台的创作者、新闻实践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在全国邮电记协工作会上,针对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实际,提出了邮电新闻(包括新闻摄影),要“走出绿色围墙”的要求.这无疑为提高邮电新闻摄影在观念更新上和拍摄思路上,选择了一个切合实际的“突破口”,从而也为打破邮电新闻摄影存在的程式化、模式化、概念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使邮电新闻摄影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我自己近几年来的拍摄实践证明,“走出绿色围墙”绝不是一句口号式的语言,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邮电新闻的摄影记者,我清醒地认识到,邮电事业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佳话,源于一个小荒村 7次采访一个小荒村,是我28年记者生涯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2011年9月,在中宣部召开的全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座谈会上,我介绍了自己6访黎明村(7访是在此后完成的)的收获和体会,也引起领导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