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道德人格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责任教育;加强网上道德人格教育。高职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是:更新德育观念,促进道德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调整责任教育内容,突出责任教育的层次性;把道德人格培养与职业指导结合起来;实施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功能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专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学术研究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专业道德三个部分。当前,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养成过程中存在道德情感匮乏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道德能力平庸导致大学教师面临专业道德两难的实践困境;道德环境功利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缺乏外部支持等问题。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应深化道德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能力,增长实践智慧;重构社会秩序,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道德发展遵循了从集体规约到个性化建构的基本逻辑:专业道德知识上,由道德对象的审视走向道德自我的建构;专业道德实践范式上,由他律压力的道德实践走向自律自由的道德实践;专业道德行为模式上,由道德直觉模式走向道德自主模式;专业道德智慧上,由自在自为走向惠及他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道德舆论的功能及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舆论是道德的价值评价活动,是道德生活的重要表现,对整个社会道德具有支撑性和亲和力。道德舆论是道德意识的表现形式;是道德裁决的社会方式;是个体意识互动的合力;是新道德形成的中介。探索其内在本质和机制,可以为道德建设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立足个体道德选择教育的视角,试图从多方面建构个体道德选择的合理运行机制,达到对道德教育的突破和创新。如确立道德信仰;提高道德价值的判断力;开阔道德选择的视野;弘扬社会主导价值,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建立层次性道德价值体系,确立道德价值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道德人格的概念与结构要素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结构的特点,提出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措施: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完成道德知识到道德认知的转化;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尊重引导个体的道德选择权;强化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完成道德人格的构建;改进道德教育体制和方式,从传统说教中挣脱出来.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出现的大量市场道德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管理.文章探讨了网络道德问题及其成因,并且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文章认为,要注重网络道德建设的时效性、层次性;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青少年,应强调抓好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放在培育道德的自律精神上;网络道德建设要坚持进行多领域的综合教育和宣传;网络道德建设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网络道德建设需要组织全社会齐抓共管;网络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道德评价是一个复杂课题,存在多重悖论。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悖论;基础性与时代性的悖论;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悖论;动机与效果的悖论;等等。新时期应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化解道德评价悖论的指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重要的道德评价标准;将道德评价与个体生活世界相链接,使道德评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道德模范"作为青年道德学习的楷模,有效化解青年道德评价的矛盾问题,确定新时期青年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和行动方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网络社会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同时网络道德建设必将开创道德建设的全新方式,打破道德建设的传统模式。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理论探讨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先导;培养网络道德建设者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前提;开展网上道德教育活动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建立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大众传媒对社会道德的消极影响是:信息的泛滥与缺失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迷失;道德多元化导致了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冷漠,削弱了现实的道德关系;虚拟世界的反道德现象不断冲击着现实的道德生活;对大众传媒的瘾恋和错误利用导了致现实道德矛盾的增多。  相似文献   

12.
魏伟 《成才之路》2021,(14):28-29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   

13.
道德奉献具有利己属性,其表现有三,确立在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关系基础之上的道德回报理论,为道德奉献利己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道德回报机制的建立与日趋健全,为道德奉献利己提供了现实保障;道德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我道德的完善,则是道德奉献利己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需要道德维系。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德资本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道德资本建设。为此,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养道德资本的基础;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道德资本的方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增强道德资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道德回报是否应该存在,在追溯历史,考察文化,放眼现实之后结论便出现。道德回报自古有之,今人逐步重视。道德回报是道德的内在要求,体现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道德回报符合人的本质的需要;是社会道德发展的重要调控力量;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社会中应该多一些道德回报,以此来挽救时代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军校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道德需求意识淡薄;道德情感冷漠;尚未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为了促进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生成,荣辱观教育主要应坚持三大原则:教育者主导作用原则;尊重教育对象原则;激活能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界对道德的基本特征一般界定为两点:一是道德以善恶的行为准则进行判断和评价;二是道德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除此以外,道德还有如下的基本特征需要确认:道德产生的自发性和多元性;道德存在时间的恒久性和存在空间的广泛渗透性;道德制裁方式的多重性;道德价值定向的理想性等。对道德基本特征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对道德的本质以及伦理学其它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对道德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6-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具有道德发展的巨大潜能,教育应赋予学生充足的道德发展能量,激发道德潜能,促发道德行动,实现道德赋能过程.审视当前学校体育育德实践的困境主要有: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主体道德意向的内在生成;育德内容与生活世界相脱离,阻断了道德发展的完整链条;育德效果评价缺失,育德目标置空;体育教师育德意识薄弱,育德能力不足.道德赋...  相似文献   

20.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4-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