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博 《传媒》2015,(23):40-41
类型化电台是频率不再分拆时段播出各式各样的节目,而是以频率为整体打造统一风格的电台.2002年,国内首家类型化音乐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正式落地,由此开启了国内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发展之路.从那以后,国内各级类型化电台迅速崛起,为传统广播注入了新活力,类型化广播也因其特色鲜明,成为全媒体时代音乐广播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对此,本文结合类型化广播发展的现状,探讨其发展的障碍与应对策略,以期为音乐广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类型化音乐广播是从传统综合广播中分离出来的,它改变了分时段固定播出的形式,不再将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节目集中在一个频率里,而是围绕音乐艺术,以音乐主题贯穿广播的全过程.类型化音乐广播有针对性地选择受众类型,因而能有效锁定受众需求,提高受众忠诚度.类型化音乐广播定位传播价值,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实现由传统广播向类型化广播转型.河北张家口品味音乐广播是地方音乐频道的一个品牌栏目,作为典型的类型化电台,它凭借三个第一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包括第一家“节目减法,广告加法”电台、第一家“完全公司化运作”电台和第一家“19小时音乐不间断”电台,在类型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孟阳 《东南传播》2013,(6):78-80
媒体市场竞争促使广播向专业化、类型化方向发展,故事广播是典型的类型化广播,经历几年同质化发展后,各地故事广播经过改版后推出各自特色的节目,用不同风格形式的故事节目为故事广播立台,本文从节目题材、品牌活动、入驻微电台、读书节目创新等方面谈故事广播频率的新特点,并通过分析其出现的问题来讨论如何实现故事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蕊 《传媒》2017,(18)
《音乐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的节目,于2002年12月2日正式开播.节目打破了以往音乐广播板块播出的传统形态,全天18个小时的音乐节目,以统一的风格呈现出来,成为一档与国际接轨的流行音乐节目.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类型化音乐广播既面临着巨大冲击,也迎来了重要机遇.广播媒体如何创新运营,探索新的发展出路,对类型化音乐广播未来发展尤为关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可谓成绩骄人,极具示范意义.在经过近14年的实践探索后,成为业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音乐广播电台,也是类型化音乐广播运营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张慧娴  张允 《新闻世界》2010,(8):140-141
我国广播业面临节目的同质化和媒体间的恶性竞争两大难题。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国内,成为了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本文通过分析广播电台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归纳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以期为我国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08,(12):25-25
今天,广播媒体的类型化生存与发展已经是我国广播业界、学界及许多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现象。为对类型化广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11月21-23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研讨会暨全国第八届城市电台发展协作会上,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等相关问题成为与会专家与代表们热议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7.
汪茜 《新闻世界》2014,(5):45-47
类型化电台以其低成本、受众定位明确精准等优势,在各地成长的势头很快。某一地区往往汇集好几家类型化电台,彼此之间差异日益减少。用类型化的运营思路管理传统的栏目化节目,使之既保持栏目化特色又能实现稳定的节目质量,将成为一种广播运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播已经步入了频道专业化时代,目前国内各地电台都已经或正在进行频道专业化改革,由广播向窄播转变。其中发展态势较好的是交通台和音乐台。台湾类型化电台较大陆出现的早,音乐电台的类型化发展特点是小型化、民营。笔者经实地探访台湾四家类型化音乐电台后发现,其在整合营销和节目形态整体设计上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故事广播的孕育及兴起 近年来,广播电台类型化的春风一路从中央吹到地方,各地方电台纷纷开办类型化新闻台、音乐台等。2004年元月改版推出的上海东广新闻台,被称为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纯新闻类型化电台。2005年10月30日东北第一家类型化音乐广播大连音乐台开播,它以“打造城市背景音乐”为频率定位,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城市电台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电台。2006年3月28日开始,改版后的南京音乐台定位于江苏地区最专业的流行音乐频率。兼容新闻资讯,节目形态(Format)严格执行AC(当代成人流行音乐电台adults contemporary)节目标准,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家完全按照类型化模式操作的电台。  相似文献   

10.
陈健声 《视听》2016,(12):18-20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横空出世,成为内地首家类型化的流行音乐专业频率。自此全国各地类型化电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但我国广播电台的类型化水平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现有的类型化电台多分布在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一些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类型化电台尚未成气候。尽管类型化电台的数量不多,但其发展潜力却不可小觑。本文仅以贺州交通音乐广播为例,探讨了贺州交通音乐广播在类型化音乐电台定位和节目编排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试图为地市级广播频率的类型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施彦涵  赵琼 《中国广播》2012,(11):77-79
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具有其他任何媒体包括新媒体都不具备的独家优势。云南电台新闻广播新闻+谈话的类型化广播节目,以灵活的节目构架、台网互动的模式,为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广阔、权威的节目平台,并提高了采编播队伍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强势广播媒体。  相似文献   

12.
广播实现类型化、专业化操作是近些年来发展的热点.广播的"窄播"定位使得广播的分化越来越多样和细微,随着专业类形态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频率经营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市场的变化以及效率原则对频率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调整.通过对听众类型的细分.从而确定电台的节目架构、播出方式、广告设置等,以达到最大的收听可能性和经济效益,这在广播的地位不断受到质疑的今天尤为重要.当然,各地广播专业化改革都已经陆续进行了10多年,电台改革和实践者们反复进行摸索,专业台陆续出炉;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电台类型化、专业化的走向和发展空间如何更成为让人思考的新课题;而面对各种新媒体、新传播渠道的出现,广播更应考虑如何与之结合、形成自己新的特色,结合广播的传统优势达到对受众的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在地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类型化音乐电台,福建音乐广播用了五年的时间探索类型化音乐台的发展之路。本文从听众需求、节目编排、核心内容、活动推广等方面对类型化音乐电台的在地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伴随着广播专业化、类型化的发展,全国各地许多电台纷纷在原有新闻综合电台的基础上成立了新闻广播.虽然广播的名称改了,但由于历史的因为,它固有的机制和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新闻广播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守旧、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用人和分配机制不灵活,节目呆板没有新意等.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闻广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涛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12,(12):97-I0005
音乐之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以纯粹的节目内容、独特的运行模式、精准的目标定位,开启了中国广播类型化运营的全新时代。为中国广播史册镌刻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闪光标识,以“品质节目”和“品牌活动”,成为全球华语流行音乐最具领先性的指标电台。  相似文献   

16.
正《类型化电台研究》、《媒介融合台网互动解析》两部学术专著近期分别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覃信刚,是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国家二级记者、博士生导师。覃信刚是中国广播界类型化电台研究的拓荒者和领军人物。《类型化电台研究》共52万字,详细论述了类型化电台产生的媒介背景、历程以及全新闻电台、新闻/谈话电台、流行音乐类型化电台的节目编排,运营战略,填补了国内广播  相似文献   

17.
孔莎 《传媒》2015,(24):51-52
社区电台是一种社区媒体,以社区民众为目标受众,关注社区生活,传递社区信息,进而影响主流媒体.美国是最早发展广播业的国家,并构建了非常完善的广播运营体系,在类型化广播电台发展上提供了许多成功模式.社区电台立足于社区,为社区范围内的受众提供广播服务,它的发展能够为广播电台的地方化转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广播是当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近年来中央及部分省级电台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在地方电台却少有涉及。随着广播改革和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广播在经历了大而全和频率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后,分众化特点日益明显,借鉴国外以及中央和部分省级台的经验,类型化广播是在传统电台基础上更加符合听众收听习惯而又尊重传播规律的一种播出模式的改革,更是地市电台再次快速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类型化广播的定义及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电台发展类型化广播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成为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但湖北的听众格局并不适合全盘接受,照搬美国类型化广播的模式和以"京沪"为代表的本土化格式电台的发展思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FM1026在不具备音乐、新闻、交通等格式化广播的传统专业优势背景之下,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格式化之路,那就是:综合型广播和专题类节目的格式化。本文通过分析FM1026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听众背景、棘手问题、实践举措和创新思维,归纳了在专题节目基础之上如何做到格式化布局和品牌化栏目的有效统一,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