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67):149-150
<正>遗体捐献是一项造福社会、荫及后人的善举。我国遗体捐献起步较晚,遗体来源的稀缺已成为医学教育及临床医学的最大"瓶颈",阻碍了医学生的培养,牵制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较为活跃的一支群体,他们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和意愿对全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专业特性决定了对待遗体捐献事业应更为敏感。了解大学生群体对遗体捐献的认知度及自身意愿,从而折射社会大众的意愿,进而为遗体捐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和意愿在逐步发生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下伦理认知与现代医学教学的现状间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遗体捐献制度不规范,科普教育不足等多种原因阻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模式的概况与分析,以《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情怀和现代社会主义观念进行探讨,从医学伦理角度对遗体捐献的制度建设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淮南市及周边地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识程度、看法及捐献现状,以便分析出遗体与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走访、个别交谈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行业人群开展调查。结果:76.56%的人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用途了解,23.44%则完全不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对遗体与器官捐献的看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不同人们对遗体及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增加本地遗体与器官捐献数量。  相似文献   

4.
自愿和无偿是有关器官移植与捐献的首要伦理原则,然而,这两个原则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能否恰当地回应这一矛盾取决于我们对自主的理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的自主原则主要地来自康德,但是长久以来,康德的自主概念并没有在生命伦理研究中得到恰当、充分的阐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自主原则的应用越发困难。当代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行动者的自我反思有力地促进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推进了康德对于道德义务的论证,同时构建了一个逻辑上更加自洽,并且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自主概念,即将自主阐释为理解理由并与他人交换理由的能力。这一自主概念的应用不仅能够化解自愿和无偿原则在表面上的矛盾,也能为理解和应对当代各种生命伦理难题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推进道德哲学中对于普遍性道德义务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杨巳炜  杨宝珍 《海外英语》2013,(19):220-221
影视作品反映了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通过分析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所体现的中美关于器官移植与捐献的文化差异,表明在医疗中应本着尊重不同文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鼓励自愿器官捐献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医学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也应除教授语言知识之外,加入更多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入土为安"一直是国人对待身后事的传统观念,不过温州有一家子信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活有意义,死不占地"的理念,作为企业家的吴永安一家五口都在当地红十字会签署了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协议。"死了,还能对社会有点贡献不是很好吗?"带头签署捐献器官和遗体协议的温州商人吴永安说,"捐器官能救人,捐遗体对医学事  相似文献   

7.
自愿承担风险原则时美国侵权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对美国侵权法中的自愿承担风险原则的历史渊源、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进入深入探讨后,提出我国应引入自愿承担风险作为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8.
针对器官移植和捐献认知度和意愿度的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逻辑赋值,二值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人群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比较、不同人群对器官捐献的意愿程度比较、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等模型,综合使用了EXCEL、SPSS、SAS等软件编程,得到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主要影响器官移植和捐献认知度和意愿度的结论,并由此提出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大样本横断面随机抽样法,对1580名社会公众进行关于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认知及意愿问卷调查.结果:1580名社会公众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问答的平均准确率约58.17%;对我国器官捐献伦理法规相关规定的知晓度差异较高;影响公众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包...  相似文献   

10.
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合同主体在进行合同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即合同主体在从事合同活动时,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合同自由原则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从合同解释的角度来讨论合同自由原则,第三部分是从合同漏洞的填补来讨论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1.
器官捐献中的自我决定权,是捐献人在充分知悉有关风险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对自己的器官作出捐献与否的决定。捐献人充分的知情权是其前提和保证,撤销捐献则是其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器官捐献中自我决定权的主体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权利的行使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活体器官捐献率低下,其原因是活体器官来源不足。而现行法律规定活体器官的捐献者只能是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排除了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主体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需求变化是法律所不能预见的,法律不可固执一端,不应将活体器官捐献囿于当事人是否具备行为能力。作为客体的法,其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所以,法律的制定更应考虑社会实际和体现人的本性。据此,立法应赋予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主体地位,但应对其活体器官捐献进行特别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野外生存教育纳入高校课程的背景进行切入,由生命教育理念探析野外生存教学中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价值生命教育、智慧生命教育的表达,认为野外生存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应坚持生命性原则、生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以及全面性原则,通过生命教育内容在野外生存教育课程中的渗透,最终实现"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每年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约有150万人,但是能够真正完成移植的只有大约1万人,而器官捐献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巨大差额,许多病人在绝望的等待中渐渐死去。说起遗体捐赠,多少有点儿犯了中国人的忌讳,认为这会扰了逝者的安宁——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捐赠器官的一个原因。但是,这种想法应该慢慢地被改变,人们应该去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这样的话,将会有无数条生命因此而受惠。如果有一天,我将要面临死亡,那么我愿意捐赠出自己的遗体吗?在初次接触到器官捐赠这个观念的时候,我就这么问过自己,答案是愿意,所以我也去网上登记注册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自己死了,但是自己的一些器官却能在其他人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感动     
来自社会的感动■讲故事:四川的王女士罹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一点什么给这个曾经让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可是她的全身已经开始溃烂,捐献遗体已经不可能。一日,来探病的弟弟说,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哟。这句话提醒了王女士,病床上的她顿时兴奋起来:我要捐献眼角膜。可她的遗愿立刻遭到亲友们的反对,沉浸在悲痛中的他们苦苦哀求,面对劝说,王女士含泪坚持,她支撑着写了申请书,请丈夫签了字。可是癌细胞已经肆虐扩散,加大用药,就会影响角膜的质量。疼痛不断加剧,死亡临近,她的一只眼睛已经无法闭合。她知道,生命已无法挽留。她最…  相似文献   

16.
施媛 《中学生物学》2009,25(11):23-25
对全国五个省市304名高中生生命伦理道德认知现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生命伦理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女生的生命伦理道德认知水平极其显著地高于男生;高中生对拒绝毒品、尊重残疾人、保护森林和不能捕杀野生动物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较高,对关爱月经出血期的女性、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不能伤害动物和尊重死者生前捐献器官的意愿等方面的认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8日,对卢吟菊和刘忠库两位老人来说,是个值得终生纪念的日子.他们终于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领到了志愿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主体原则”是一个带有“哲学性困惑”的概念,它应被“学生自由表达”所取代,“自由表达”是西方教育长期保持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优良教育传统,学生“自由表达”彰显的正是学生主体性之张扬,它是“教育对话”的必要前提,它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激情和理性承担,是学生主体价值寻获式的实现方式。“自由表达”作为“鲜明清澈”的普通语言还原,使较为抽象的“学生主体性”变得有行为特征,使“学生主体论”具体化,实践化,便于教育工作理解和操作,学生天性中的表达欲决定了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教育工作应予保护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自愿原则是仲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仲裁的基本属性,在我国仲裁中主要体现于国内经济合同仲裁、技术合同仲裁和涉外仲裁中,这种体现还不统一、有差异。我国新颁布的《仲裁法》对自愿原则作了全面规定,使自愿原则体现趋于统一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教育学生注重观念更新.目前,应着重培养学生下列八种观念:1.市场观念.营销人员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的目的不是给予、馈赠或捐献,而是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实现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