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初发生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20世纪美国黑人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在这次文艺复兴运动中,新黑人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主要的,但这一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也离不开少数有见识、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白人知识分子的支持,其中被公认为是对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人就是卡尔·范维克顿。他对黑人文化一往情深,利用自己的小说《黑鬼楼座》引起人们对黑人文化的广泛关注,资助了不少黑人作家和艺术家,努力保存黑人文化,为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试析人权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又称美国非洲裔文学,它的发展同美国的黑人文化、种族身份、政治地位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黑人文艺复兴”(又称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文学以成熟的姿态进入美国文坛的标志。本文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观点出发,回顾了黑人文学发展繁荣的简要历史,透析了人权状况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展现的"黑人艺术"举世瞩目。这个黑人文学家辈出的年代,不仅把黑人小说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后来美国黑人戏剧的崛起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主题与思考,为后期黑人女性戏剧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整体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引起了“新黑人”思潮的发端.以哈莱姆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黑人文艺运动,常常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新黑人们拥有鲜明的种族意识,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自豪.左拉·尼尔·赫斯顿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赫斯顿在创作中突破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障碍,塑造了积极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先河.一些后起的黑人女性作家,如爱丽斯·沃克就把赫斯顿视为自己的“女性祖先”.赫斯顿对黑人作家创作立场的认识,对黑人女性自我的积极肯定,对南方文化艺术特征的真正传承,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6.
兰斯顿&;#183;休斯是美国现代优秀黑人诗人,小说家和尉作家。“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的杰出代表。这首诗以明快的节春天,将一个充满自豪感,要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黑人刻画得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7.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8.
《他们仰望上苍》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赫斯顿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引入话语概念,解析了女主人公——黑人妇女简妮从"失语状态"到"发出声音",最终争取到话语权力,达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描绘了一个黑人女性争取生存权、反对种族歧视、男权主义的曲折成长过程,从而开启了探索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兰斯顿·休斯:黑人文化的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之一。休斯主张黑人文学保持黑人特色,最终达到与主流文化的平等,他的诗歌引入黑人方言与音乐,首开“美国黑人诗歌”的先河。休斯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克劳德·麦凯是20世纪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锋,黑人解放运动的最早支持者之一。《如果我们终有一死》是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本文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表层结构变异,深层结构变异现象和过分规则化现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增加对该诗的理解和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先河。赫斯顿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对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骡子、梨树、服饰、命名等象征的分析,诠释作品中所体现的黑人两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几个世纪以来,种族歧视(Racial Discrimination)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毒瘤,黑人被排斥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长期受到白人的轻视、谩骂、殴打,甚至是人格的侮辱.二战期间崛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使新一代黑人正式登上美国文坛.在这些"黑人"作家中,克劳德·麦凯以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具有战斗力的诗篇,唤起了黑人的种族自豪感,使这些黑人有了心灵的依托与归宿.<哈莱姆的舞女>即是麦凯早期诗歌创作中一首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文学经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莱特式反抗小说"和"寻求黑白融合小说"三个阶段.黑人文学以其厚重的历史使命感,深刻的现实意义,影响并推动着美国黑人争取权利斗争的历程.美国黑人文学与美国黑人运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克劳德·麦凯的《回到哈莱姆》描摹了20世纪早期的黑人跨国体验。学界主要阐释了作者个人的跨国经历与黑人国际主义思想对小说塑造主要人物的影响,而忽视了小说中副线主人公雷的国籍及其旅居哈莱姆的意义。雷的跨国移民经历既再现了麦凯的复杂跨国情感与认同经历,又观照了哈莱姆作为流散非裔移居的理想家园与城市黑人社区所承载的空间意涵。论文提出哈莱姆具有三个维度,作为移民唤起历史记忆的地理空间、建构跨国身份的政治空间及容纳差异的多元文化空间,并考察移民在跨国流动中历经的现代性体验,以此揭示他们通过改变既定身份与重新定义自我而竭力摆脱传统的民族、种族和阶级观念的束缚与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而参与到美国城市的种族空间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诗人兰斯顿·休斯在他的许多诗歌作品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乌托邦情境.他的“黑即美”、“泛非洲主义”和“种族融合”主张是对种族主义的黑人“亚人性”、非洲“无文明”理论以及种族隔离制度等的解构.他的乌托邦带有一定的神秘虚幻性,有着浓厚的唯美色彩,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更是对现实生活中恶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6.
庄严宏伟的自由女神像、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美丽迷人的中央公园……,是的,这些都是国际大都市纽约的完美象征。然而,或许很少会有人想到,位于这座都市最北面的哈莱姆,在很大程度上曾经是真正20世纪初期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20世纪20年代,就是在这个凌乱肮脏的黑人社区里,有史以来人们第一次听到,长期受尽欺辱剥削的美国黑人身上,会迸发出一种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一、黯然神伤的历史“啊,他们拿鞭子赶他上山,赶他上山,赶他上山,啊,他们拿鞭子赶他上山,他从不抱怨,……他只是低着头流泪。”早年在美国的黑人奴隶,就…  相似文献   

17.
奥弗德在《白脸》里描写了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深层意识和欲望冲动,探测同时代作家未曾触及的阴暗角落,揭示了种族歧视文化如何使黑人变成精神"奴隶"的主体性生产过程。该小说在创作手法上顺应了自我暴露和自我悲哀的城市自然主义文学传统,强化了性恶书写的色彩。从津巴多的人性观来看,奥弗德在这部小说里对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交织描写凸显了美国社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复杂种族形势和黑人社区的内在问题,展示了系统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情境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和个体力量之下的人性之恶。奥弗德关于人性之恶的描写和主题阐释极大地提升了美国黑人城市自然主义作品的文学价值,其主题寓意与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品相比,的确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兰斯顿·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他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地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与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桂冠诗人"。  相似文献   

19.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以美国的赫斯顿研究为参照,从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评述,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内赫斯顿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