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报贩与便利店抢客情况日趋激烈,除大送礼物外,近来还发现部分便利店上午11时便将每份5元的报纸减价至每份3元,或5元两份。 港报贩协会批评便利店销售报纸杂志有多项优惠,迫使报贩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因此致函报社要求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 据报道,自去年中开始,便利店和报贩便以买报纸送小礼品吸引顾客,包括买报纸送纸巾,加1元送利是封、香口胶或饮品等,“战况”愈演愈烈,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2.
恶性竞争下的香港新闻业黄煜,俞旭1995年12月,香港报业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减价大战,几份主要中文报纸突然间分别大幅减价,从原先的5元一份下降至4元,2元,1元不等。这场报业减价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传媒竞争激烈、劣败强胜的情形。在以下几个部分中,...  相似文献   

3.
香港是中国现代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香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约有六百五十万人口的香港,当地出版的报刊共有749家,其中包括44份注册报纸,705份注册期刊。目前香港报纸发行量平均每千人逾三百份。 自1995年以来,香港报业经历了三次空前激烈的“减价战”。这些“减价战”的硝烟至今依然弥漫,在“文人办报”时代一去不复返的今天,香港媒体长期受制于市场,以及任由商品因素主导沉浮的特征越来 越明显。在商品及市场因素的压力 下,香港多家综合性报纸自觉或不  相似文献   

4.
徐晓芳  范高农  杨小红 《传媒》2007,(11):89-90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发行工作愈来愈被报人所重视,发行营销能力强弱与否成为衡量一家报社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家报社在发行上"重兵集结",发行市场硝烟弥漫:报纸越来越厚,定价却越来越便宜,甚至出现"0元订报纸,新闻免费看",导致"卖报纸不如卖废报",报贩直接将印出的报纸送收购站的现象;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社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甚至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5.
3月18日,香港最大的报业公司——东方报业集团推出一份售价仅为2港元的新报纸,这一事件引起香港报业再次爆发减价战。 东方报业集团拥有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该集团最新推出的《太阳报》售价仅为2港元,低于香港各报5港元的统一订价。为了迎接《太阳报》的挑战,香港第二大报——《苹果日报》随即将售价由5港元降至3港元。另一家香港报纸《新报》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8日,香港又一张报纸问世,这就是香港东方报业集团斥资20亿港币新出的《太阳报》。这张报纸企以年轻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每张报纸五到六叠,约100多个版,仅售价两元。报纸出台前后,充分造势,“太阳”一出,顿使香港报界风起云涌,危机再现。曾几何时,《苹果日报》即是以廉价出售报纸,在1995年时挑起报纸减价战,而使香港报业竞争加剧。壮阳报》问世,无疑给本就在生死线上挣扎的香港报业雪上加霜。“东方”创办出版《太阳报》.就是对着“苹果”来的。香港现有中文报纸12家,据有关方面分析,东方集团和苹果集团约占整个报业…  相似文献   

7.
媒体新景观:报纸袋装卖 去年12月29日,南京街头上千家报摊上的报贩们,脸上绽开了笑容。上午8:30,用塑料袋装好的、对开、116版、零售价5元的《南京日报·世纪特刊》刚一上市,立即引起热心市民的围观与抢购,仅半个小时,5万多份报纸就被抢购一空。解放路一个报贩一次进了200份,20分钟即告售罄,小老板又派人到报社发行部去补货。  相似文献   

8.
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的第一天,当地发行的报纸成为收藏者在纪念邮票、钱币和手表之外的抢手货。为了满足收藏者的需要,中文的《大公报》重印了当天的报纸。报贩们说,大多数香港的中文和英文报纸上市几小时内便销售一空。据报道,一些人将香港的15家主要中文报纸和2家英文报纸都买齐  相似文献   

9.
刘绩辉 《新闻实践》2008,(10):62-63
2005年初,香港仅有一份免费报纸:都市日报.至2008年,在全球纸质媒体广告全面下滑、报社裁员、报业将会消亡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环境下,香港免费报纸却有了惊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6,(7):43-43
广播电台使用报纸的新闻制作《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广播电台获取新闻版面通常采用报社每天凌晨送报纸大样到电台的收发室.或者放在报社自己的收发室.等电台来取这样的传统方式;而电台播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在拿到大样至选稿这段时间非常紧迫.一旦遇上“两会”报道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报纸截稿出版很晚.电台选稿的时间就更紧了。  相似文献   

11.
范润涛  王贺临 《新闻传播》2007,(7):50-50,5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大城市相继爆发了报业大战,对报刊市场的争夺差不多成了各家报社的重头任务。特别是同城报纸间竞争更为惨烈:竞相改版、扩版进行内容战,同时还有贴身肉搏的广告战、发行战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五、香港报纸发行系统的形成香港报纸发行,战前各报都鼓励订阅,一般订阅价比零售价要优惠20%左右。外埠另加邮费。战后,多数报纸进不了内地市场,即使要进入内地市场也要通过内地的图书进出口公司中介,因此,各报不存在内地订阅和邮寄问题。而香港本地市场则逐步趋向代理制,订报和派报已很少。1950年,香港著名的报纸总代理有3家。报纸总代理专门代理报纸发行,他们批发到报纸后。再批发给湾仔、铜锣湾、北角名箕湾和九龙油麻地。旺角、深水步等“区头”(分区代理),再由“区头’份发给报贩。随着新报纸的产生及发行量的扩大,有些…  相似文献   

13.
经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国档案报贩甘肃记者站近日成立。《中国档案报》是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国家级档案专业报,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份档案专业报纸,国内外发行,每周一期,对开四版。甘肃记者站的建立,为沟通报社与我省新闻、档案部门以及特约记者和广大读者的联系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目前,设在省档案局机关院内的记者站已经开始工作。《中国档案报》驻甘肃记者站成立@姜洪源  相似文献   

14.
由香港经济导报社报经新华社香港分社主管部门同意,于1996年7月24日至29日第7届香港书展期间,举办第2届中国年鉴推介专题展览,并由年鉴界同行们作专题介绍。在1995年香港书  相似文献   

15.
白利君 《今传媒》2006,(1X):46-47
报刊亭主立处于整个报刊发行网络的末端,对于报刊发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旧中国,报贩团伙操纵报纸发行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新中国,报贩操纵报纸发行已难觅踪影。但是,作为一个天天从报刊亭买报纸的读,笔发现个别常销报纸在某一段时间里会从一些报刊亭消失,一些报刊亭的老板会把同类报纸中的某一份压在其他报纸的下面,只有读问起,才会拿出来销售。根据个人长期观察经验,得出如下基本判断:报刊亭主对所卖的报纸有积极性高和积极性低的区别。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报刊亭主的售报积极胜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和西安外国语学院2003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西安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理区域里,对近百个报刊亭主进行了面访调查。  相似文献   

16.
买卖版面考     
以送刊广告名义,买下报纸的一部分版面,进行非商业性的宣传,这在中国报纸的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中国报纸上就有一部分稿件,是由作者自付刊资,当作广告交给报馆付印的。当时报纸的广告版上,既有商情、船期、出租、转让、减价、拍卖之类的商业和商品广告;也有表彰某大官人乐善好施,某大老爷关心民瘼之类的宣传文字。  相似文献   

17.
所谓报贩,即旧社会沿街叫卖报纸的无业贫民和流浪儿。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跑到各报馆去买报,然后再沿街叫卖,往往是劳碌终日,也赚不了几个钱,有时卖不出去报纸甚至会亏本。自然,卖报也有它的诀窍,三四十年代成都有名的、外号叫“成都鲁迅”的陈名儒,就比一般报贩会卖报。  相似文献   

18.
(成都商报)创办迄今已经三年。报纸从一张内部报纸发展成为在成部地区有较高知名官,在读者中较有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几张报纸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这得益于改革。报纸创办之初,因为头一回J]限,有人戏称第一张报纸“像书”,经过了几个月的改革,终于使“一本书”变成为一张略嫌稚嫩的内部报纸;又是几个月的改革,使一张内部报纸终于成为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半年过后,面对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报社提出了增大新闻容量、改变呆板面孔、增强新闻时效的改革措施,报纸从此开始真正成为一张“新闻纸”,逐渐获得了大量的读者;大约一…  相似文献   

19.
大量流动报贩沿街卖报,既方便了读者买报,又为打开报纸的销路出了力。然而,也应看到,有些报贩社会责任感不强,为了多卖报多赚钱,常有不负责任的行为。“制造”耸人听闻的“口播新闻”以吸引读者便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王泰玄同志编著的《外国著名报纸概略》一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并由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行。该书在编著过程中曾参照国内外大量报刊资料以及中外学者和新闻工作者的论著、文章等。书中着重介绍了当今世界上27个国家著名报纸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发展过程、基本立场、政治态度、世界影响、专业性质、报道内容、报社对记者等的选拔、录用方式以及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