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幼儿体操启蒙训练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难度也就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些幼小年龄的体操受训者,情感多变,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中幼儿的情绪状态。笔者对上海市虹口少体校体操训练班1986年龄组队员在体操启蒙训练中的情绪状态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讨,以求在体操启蒙训练中,有意识地控制和提高幼儿的情绪状态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缩短启蒙训练过程,精选和培养体操后备力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高体育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体育专业是培养中等或初等学校的体育师资的。这一特定的任务,决定了教育方面的许多特定的方法、手段和特点。本文试图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操教学能力。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体操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因为任何一个体育教师,都必须掌握和运用队列、队形去组织教学;都要带领、指挥学生做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这些都属体操运动“基本体操”的范畴。此外,在各类中、初等学校的现行体育教材中,属体操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3.
培养良好情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南财经大学廖超英一、前言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只重视学生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略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这一因素。情绪的好坏,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样有着十...  相似文献   

4.
心理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简称职高)女生对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这对学习动作、掌握动作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女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差,加上比较胆怯,不喜爱运动等主客观因素,因此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比如学习体操的横箱分腿腾跃动作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5.
体操教学内容复杂,技术动体多样,且部分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之教学中的师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所以体操教师在教学突发事件(如师生对立、运动损伤等)发生时,常伴有强烈的愤慨,恐惧等情绪状态。而课堂应变是体操教师处理教学信息的一项复杂的运动过程,其能力的强弱与教师的自身心理素质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着它们的交融点——制定和运用应变策略的心理活动。在制定和运用应变策略的过程中,始终要受到教师心理活动的支配和制约,故体操教师自身的心理特征影响应变策略的制定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体操技巧项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学习项目,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养,懂得安全从事体操项目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在学练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能够根据自身能力主动参与各种体操技巧项目的学练活动,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后滚翻是小学技巧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教材,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会使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在后滚翻教学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一名学生的技巧能力与运动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师体操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体操运动的特点,概述了在体操教学中有目地,有意识地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蓝球运动是各中学广泛开展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教材中重要的一门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由于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和教学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绪变化较大。在篮球教学课中教师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出影响学生情绪变化的因素,并且根据学生情绪变化的特点,如何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利地调控,是对提高篮球课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操是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体操教学,从广义上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智力、培养技能的教育过程。具体讲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的规定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操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体操教学任务通常是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来完成的。理论课主要是传授体操知识,实践课主要是进行体操技术教学,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情绪可以是体育活动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体育活动的背景状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激活作用、动力作用和转化作用。因此,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形成体育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调控与运动竞赛中的情绪调控是不同的。早在80年代,我国运动心理学者祝蓓里教授就提出:体育教育心理学应与运动心理学分离。因此,本文拟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二、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情绪要对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控,首先要了解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情绪。斯…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系培养目标是中学体育师资,体操专修课是在普修课的基础上对有关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进一步地深入和提高,它是属于一种提高课。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方面靠教师课堂传授,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自学,因此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中,除传授体操专修课有关知识外,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体操专修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教学意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的教学意识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体操普修课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是搞好体操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体操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体操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能独立地正确地完成动作讲解、示范及保护帮助等。以前,体操教学一度出现过重运动技术,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技术水平相对是提高了,但教学能力降低了,以致造成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对体操术语、口令、队列、队形练习的使用不好,对基本体操的掌握不熟练或不准确,在教学方法上只习惯用老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组成的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一项双边活动。教师在授课时,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场地环境、教师本身的仪表、体态、谈吐、知识面、示范动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智力、体力及体能方面的活动能力,使学生迅速地形成动作表象,理解动作概念,并且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环节的顺序结构,完善运动技术细节的整体配合,既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  相似文献   

15.
<正>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因材因时因人”而异。 一、对不同教材的语言运用 在体操教材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存在着恐惧和犹豫的心理障碍。为此,在学生学习动作前,教师要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另外,在体操教材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学生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影响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体操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问题 ,通过对有关教师的访谈及对近年来运动系体操教学经验的总结 ,提出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重视身体素质训练、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严格考试制度等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系体操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游泳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它是在特殊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性较强的科目。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根据历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验谈谈几点看法。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作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活动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运动中,常常有伤害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体操教学和训练中,情况尤为严重。轻者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重者骨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严重的脑震荡。 人体解剖结构的弱点和体操运动项目对机体活动的特殊要求,是发生伤害事故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在体操教学和训练中只能说有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但不一定就能发生,而体操教学和训练中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与人的主、客观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教师及学生能高度重视,掌握规律,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1.主观因素 1.1 在体操教学和训练中,有麻痹思想,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这是发生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有人认为:“伤害事故不可避免”,这也是思想上认识不足,对体操教学和训练中安全意识没有足够  相似文献   

19.
前言在体操运动训练中,帮助运动员设立心理优势感对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技术,减少运动创伤和培养良好的训练作风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体操运动训练经验的教练都知道,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和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条件。但由于体操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在完成体操动作时运动员所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措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认为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观因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状态焦虑水平和人格特征,教师的业务素质、动作技术难度和教学环境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