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澄江县凤麓镇西龙潭戏台坐落于澄江县凤麓镇西浦公园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檐枋上彩绘有精美图案。戏台台基高1.2米,两侧摆放的一对石狮雕刻精美。戏台有楹联云:"歌管楼台声细细;闲云潭影日悠悠。""锣鼓喧嚣看剑影刀光天惊地动歌喉婉转多神酌;龙泉澄清喜藤缠树古石异台奇烟雨苍茫惹梦思。"  相似文献   

2.
<正>大龙祠坐落于禄丰县黑井镇后山坡,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六年(1659)遭兵燹焚毁后,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后经多次维修,民国初年重修。大龙祠由山门、大殿、南北厢房和戏台等组成。山门上层内侧为戏台,坐东向西,平面呈凸字形,面阔10米,进深6.8米,单檐歇山顶。戏台左右两边为化妆室,各宽4.5米,进深3.3米。厢板上彩绘有戏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会馆位于会泽县钟屏镇三道巷49号,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雍正八年(1730)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戏台位于会馆门楼之上,坐南向北,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前檐三重,后檐五重,檐下斗拱繁复密集。屋顶前后共42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戏台面阔五间16米,进深6.5米,高13.6米,台高2米,可供较大型的传统戏曲演出。台中用木屏扇分隔,设上下场门五道,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4.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是目前发现的我国第二座石窟寺戏台,其特征是面对窟龛而建,其修建年代为清末光绪年间。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中国戏曲志·甘肃省卷》《甘肃省庆阳地区戏曲志》等书著录。戏台依附于佛寺而建,而佛寺早在宋明时期已有盂兰盆会,清道光间有了"灯戏",戏台正是民间礼佛和庙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正>石雕,以石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品。2007年,海派石雕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品主要取材于海边的贝壳类、田野里常见的小动物和瓜果之类的植物,具有鲜明的海派风格。1994年,王金根第一次出访美国,竟"带回"一幢房子,成为当地一段传奇。二十三年过去了,王金根还住在这幢用一把石壶换回来的房子里。屋里,除了他们一家人,还有一个工作室、一个作品陈列室,以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桥梁     
北京卢沟桥由于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而名震中外,实际上它也是北京地区最长、最古老的联拱石桥.金朝在北京建都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6月,下令造石桥,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3月建成,定名广利桥,因为这条河当时叫卢沟河,人们还是叫它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造,桥长266.5米,桥面宽7.5米.  相似文献   

7.
2014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发掘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南,北距原凤雏甲组基址约40米,编号为2014ZYIIC4F3(凤雏三号基址)。基址平面呈"回"字形,四面为夯土台基,中间为长方形庭院;总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是迄今发掘的最大规模的西周建筑遗址。三号基址庭院中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立石和铺石遗迹;外围出土了金箔、绿松石、原始瓷器残片等贵重物品。基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前后曾大面积失火;庭院中的立石、铺石遗迹在西周晚期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8.
张卫东 《北京档案》2014,(3):46-47,49
正旧时,京城百姓将营业性演出场所统称为茶园,这与古代的茶肆、酒楼的演出形式分不开,古称勾栏、瓦肆。无论宫廷戏台、庙宇戏台、府邸戏台、会馆戏台、饭庄戏台等在戏曲演出史上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但是真正为观众服务的商业性茶园戏台才是戏曲演出的重要部分。京城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商业性茶园戏台在清代堪称全国之冠。  相似文献   

9.
正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请来了雪窦寺长老太虚,向太虚说明自己的意图。太虚奉命后,在紫金山四周为其寻找"龙穴"。六朝故都金陵的东郊紫金山南麓有座梅花山。梅花山因广植梅花而得名。三国吴大帝孙权就葬在梅花山,故此山又名"孙陵岗"。明孝陵地处梅花山北,建于1381年。陵墓全为巨砖筑城,下有石雕须弥座,宛如一座大城门楼。门前为石桥,24尊巨大石兽,8尊石雕翁仲排列两端。墓四周  相似文献   

10.
海淀区的清代墓碑 1.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的清代墓碑 西直门外动物园后身的长河北岸,有一座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真觉寺,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大修后,因避雍正帝胤稹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上世纪初,大正觉寺被毁,仅存建于明成化九年的金刚宝座佛塔,成为大正觉寺具有代表性的象征。须弥座式台基上的五座金刚宝塔,其造型兼有古印度与中国古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外合璧建筑。久而久之,以五座金刚佛塔叫响的五塔寺成为该寺之俗称,真觉寺或大正觉寺反倒没人提及了。1986年10月,五塔寺被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十多年来,该馆共收集保存了2400余件珍贵石刻文物,分成功德碑、墓志铭、会馆碑、宗教碑、石雕艺术等七个展区供游人参观。  相似文献   

11.
<正>宝林寺位于大理市下关镇苍山斜阳峰麓宝林村,始建于明初,原寺在明朝后期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现存大殿、戏台。戏台面阔三间,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近年重修,装饰一新,显得富丽堂皇。戏台前檐柱有红底黄字楹联一副:"虽然讲经说法;也是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2.
山西沁水土沃村东之舜汤二帝行宫内,存有一元代戏台遗址,并有元代、民国两通碑刻,分别记载了此戏台初建重修时间,以及当地元代以来的戏曲活动.这是山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元代戏台遗址.元代碑刻中所记女真、蒙古官员参预戏台修建之事,在现存元代戏台文字记载中,仅见此例,其资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民国碑刻中所记村社演戏不遵古风,破坏旧章,竟被刻碑传世,以示惩戒,这在古今戏曲史上,亦仅为见,也算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3.
目耕园的第一位主人杨珍元末明初人王逢写过一首题为《目耕轩》的诗,其中有“身耕劳百骸,目耕劳两瞳”的诗句。“目耕”二字用农夫躬耕田亩为比喻,形象地道出读书人笔耕不辍的辛劳。今日北京台基厂二条中间路北,北抵东长安街,在清代是一座规制颇高的王府。王府的东北...  相似文献   

14.
<正>登村魁阁戏台坐落于剑川沙溪镇段家登村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台顶梁上题"清光绪癸卯年大吕月下浣毂旦重修",既光绪二十九年(1903)。魁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戏台设于二层,平面呈凸字形。戏台由四根木柱支撑,台口两根外柱立于一对造型生动的石狮上,木柱上书楹联:"水秀山青何处得琼楼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12,(4):2
正朝宗桥:位于昌平区城南10公里,跨北沙河水(温榆河),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建。朝宗桥为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柱53对。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与卢沟  相似文献   

16.
广佛地区古戏台向称较少,但其实不然。就迄今看到的文献史料而论,广佛地区寺庙戏台密集,北方那种“村村有庙,庙庙有台”的情况在广佛地区也存在。此外,广州的衙署戏台、广佛两地的会馆戏台,成为这一地区古戏台的两个亮点。其中,作为古戏台一个类别的衙署戏台以往被忽略,而道光时期佛山的“班馆”因市场需求而产生,近似于现代剧场,迄今尚未受到关注。而西方人笔下、镜头下的广州戏台资料,对于剧场史的研究也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易门县龙乐镇大龙泉戏台坐落于易门县龙泉镇龙泉寺外空旷广场上,始建时间不详,后毁于兵燹,清乾隆年间重建。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琉璃瓦顶,面阔12米,进深11.5米。屋顶主脊装饰两条纹龙,脊角安一组鸱吻,副脊与戗脊立吻兽若干。台前两柱盘绕蟠龙一对,台中隔板绘有"海水太阳"彩图。戏  相似文献   

18.
石雕创作与艺术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祥 《新闻世界》2009,(5):142-143
石雕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枝灿烂奇葩。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而石雕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它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该墓葬坐西朝东,为不规则多室墓,由主室及五个侧室组成,其中主室内绘制有壁画。根据造墓题记可知此墓是家族迁葬墓,修建年代为金大定八年(1168年)。墓葬发现以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清理,撰写《沁源县交口乡正中村金代砖室壁画墓葬考察记录》,并临摹壁画。这套壁画摹本包括亡灵过桥图1幅,男女对坐宴饮图4幅,骑马出猎图2幅,庄客生产生活图2幅,二十四孝图8幅,构件彩饰图案6幅,共计23幅,现由山西博物院收藏。在壁画图像中,人物旁边有题记表明人物身份,与该墓造墓题记呼应,为解读这一地区的壁画内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太王陵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坐落在禹山南麓一座小丘上,其南侧百米有集安至青石的公路和集安至朝鲜满浦市的铁路各一条,墓北为乡路,西侧陡坎下是一条沟谷,谷中有一条俗名马莲河的小溪向南注入鸭绿江。墓葬东北360米公路边上有一座和太王陵密切相关的好太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