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思想的,并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建立精确、可操作的研究结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但在反思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指导思想之后,特别是在中西学术交汇过程中逐渐地接受了非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多元化。展望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将在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并获得突破,这将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构成了所有重大理论问题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学者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观点各异的高等教育本质观。通过梳理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质观,提出了在研究高等教育本质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变迁历程和高等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其产生和存在其深层蕴含了关于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等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跟踪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就是跟踪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把握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仅永恒,而且"势利"。  相似文献   

4.
研究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有人为抽象方法论和自然生成方法论两种基本的类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范畴具有认识起点科学、认识过程合理、认识步骤明晰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的范畴进行研究发现,教育现象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组成。应用四个范畴的应然逻辑,可以建构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为基本范畴的新教育学逻辑体系,也可以厘清教育改革的思路。另外,可以从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四个范畴来认识整个社会现象,也可以按这四大范畴的应然逻辑所体现的思路来推进整个社会的改革,还可以从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四个范畴去认识相关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从而建构这些学科的学科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整体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民族高等教育理论是一个薄弱环节。探讨有特色的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范畴,对确立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近年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范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期的高等教育研究比较多地聚焦于高校教学等微观层面的问题,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最初目的也在于探索高校办学和培养人才的特殊规律。后来,高等教育研究逐渐转向宏观问题,不仅偏离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初衷,也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形成较大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基金项目起了很大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今后,应在各级各类基金项目中增加高校教学问题研究;同时,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成教学研究机构,加强高等教育专职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原则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完善,主要问题是对高等教育特有的原则挖掘不够,并且多数“高等教育原则”的提出缺乏明确的依据.基于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初步构建出以下五项高等教育原则:教学中心原则;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术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8.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因而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就构成了管理理论的逻辑基础.当前,高等教育管理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面临着改革传统高校管理弊端的迫切需求,面临着高校功能扩展带来的种种不适,这需要人性假设理论的有效支持.笔者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功利化、产业化、政治化等不良现象与问题,并多角度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进行深刻剖析,提出对高等教育管理人性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焦点之一。其主要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享有教育权利的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地理位置的差异,校园贫富反差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不均等等几方面。要改变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应加强对教育公共政策和教育公平的研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等教育环境,加强贫困生精神贫困和物质贫困救助力度,完善招生就业制度,合理分配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除了存在社会性这一根本特性,人还存在自己独有的非本质特性。本文认为,人的非本质特性主要包括可能性、唯一性、独特性、选择性、珍贵性、超越性等特性。在揭示人的非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对人的非本质特性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作了初步探讨,强调在重视人的本质特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非本质特性,并认为以人的非本质特性为主要内容的人性假设对于新型教育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服务领域、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成为有别于其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分类管理提供了依据,也增强了文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格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其本质则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教育,如果教育中舍弃了学生人格塑造,那就等于舍弃了根本,充其量是一种职业的训练。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来看,其着力点还是大学生的成才教育,这当然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却忽视了大学生的成人教育。其中,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无论是理论和方式、方法尤其滞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务之急,高校必须强化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注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要求,着重论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在扩大高等教育招生容量、创设高等教育多种办学形式、为社会人们提供多途径多形式的高等教育学习机会,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方面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洪荣 《江苏高教》2021,(10):57-60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身份歧视现象一直都存在,而这一身份歧视是社会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身份歧视主要表现为招生生源歧视、学位授予歧视、就业歧视与认知观念歧视等四个方面.而破除这一身份歧视可以从转换认知观念、提升教育层次、优化投入结构与提高学生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惠及学生终生的教育,应尽快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上海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20年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上海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作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以及获得自身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把握大局,顺应发展,利用上海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既是上海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获得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范畴体系必然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学科理论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创造或提升一些新的重要范畴。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为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重要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  相似文献   

18.
冯契认为,作为具体人的认识活动起源于疑问;疑问是由于人们意识到主、客观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疑问既有心理状态方面的特点,也有认识方面的特点;疑问和问题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疑问是有客观根据的;疑问在认识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依附现象。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应把握主体性、本土性、开放性等原则,合理定位课程目标,注意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寻求国外课程内容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欧洲教育》2013,45(1):48-60
The build-up of Swedish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function in society has been in progres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70s. This work has been conducted under a special programme whose steering forms assure that the selection of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ventures is influenced both by research criteria and by practitioners' assessments of relevance.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programme is to articulate and analyse basic issues of higher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higher education is best able to fulfill its tasks. The following is a short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m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ogether with a few examples of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me, and some concluding remarks on working procedure. There are also four appendices with information on programme cos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dvisory groups, and with lists of the programme's current projects and surve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