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只有让思想品德课返朴归真,才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行和谐统一,使思想品德课富有实效。思想品德课"返朴归真"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4.
李勤 《华章》2005,(11)
长期以来,聋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普遍不高,最终还是归结为知与行的断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现行聋校德育过“于理想化”,只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失去效果。笔者认为,只有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聋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这也是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目的就是让聋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现在”的不知不觉中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聋校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一、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生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起点与归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界一直以来也都进行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改革尝试,然而调查发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重知识掌握,轻德性养成;重教学结果,轻过程引导;重抽象理论灌输,轻结合实际分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各行其道,无法统整生活的德育价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研究生活德育理论可以从学理视角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打开崭新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给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说教,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是1984年春开始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至今已整整八年了。八年来,我遵循儿童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坚持启发式教学,对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坚持启发式,把思想品德课上活。 思品课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这是由儿童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对小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都必须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参加才能收效。而当前思品课教学的现状是:因为它是  相似文献   

8.
正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忽视德育的状况依然存在。面对日益突现的中学生德育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对学生德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注重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细节,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德育的主渠道为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决不能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方面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0.
王林 《考试周刊》2015,(21):143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新课标德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课程,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成与呈现。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阵地,如何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介绍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一些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落实德育的首位,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之一。而上好思想品德课,则是落实德育首位的重要环节。上好思想品德课,搞好教书育人,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课题。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上好思想品德课,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德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开设思想品德课十年来,大纲、教材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但是,农村小学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却被无意识地降低了,教学工作被“软化”,思想品德课的奠基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思想品德课是担负初中智育、德育功能的综合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观,但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缺乏实效性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从转变教学观念、鼓励自主体验、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以身作则四个方面出发,为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策略帮助。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效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革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使思想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是以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指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为目标。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比较突出,正是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独有功能和课程性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必须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探索新课程需要的有效教学方式。而活动教学方式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而小学的德育教学又是关键,它决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提升。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是首要的,是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也不是孤立纯粹的工作,它渗透到其它各个方面的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学应当多角化。一、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系统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各种教学内容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有系列化的、完整的德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些抽象…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