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教材一般都认为: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的确,没有社会生活就没有文学,没有作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文学创作也很难成功.但是,在作家的亲身经历中,有一段生活——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它有时直接进入作家的创作,有时则间接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并且常常影响到作家一生的创作倾向,创作基调,创作风格及价值取向,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却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以为文学创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钦定为文学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只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仨是又是次要的前提和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表现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思想意识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里的,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倘若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任何的作品也都是绝对不会产生的.正是作家自身经验和情感的发展,需要自身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这是创作得以不断发生的原发性动因.确切地说,作家的体验,尤其是其自身所受的双重缺失体验是造成其追求心理制衡的助推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在主体主导上述两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日俄三位作家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 ,揭示出作家作为叙述者、体验者、编码者的创作奥秘 ,力图准确地把握同类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术欣赏,是欣赏主体在面对美术客体时的能动的审美活动。一方面,美术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客体有感知与体验的评价能力。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于文学性等等。只有用历史的辩证唯物的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揭示多种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阅读记忆不能直接成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否则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就目前阅读视野看,把阅读记忆直接转化为作家创作的精神资源(仅以经典文本研究为视角)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对局部细节的记忆模仿,二是对故事整体的记忆模仿,三是对复合文体的记忆模仿。作家只能把阅读记忆作为间接因素化为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处理,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经验的有机部分,并以自己生命体验而再度出发,才能真正创作出令人信服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巴金的创作成就、创作经验启示我们,从有切肤之痛的生活体验感受提炼出来的真话,符合人民意志和历史发展要求,且又通过生动形象体现出来,才能对读者有强大的审美感染力。作家的真实、强烈的感情,须从长期深入的生活体验中蓄积酝酿而成,并且作家要善于依赖形象(人物和情景)体现作家的审美情感,以激起读者的审美共鸣。审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欣赏优关,而应理解为通过感觉观赏形象而引起愉悦、快适、震撼等感情。巴金有追求真善美,为人类自由幸福解放的美好理想而奋斗的真情,他塑造了追求真善美的新时代青年,激动人心。文艺作家和作品必须有巴金的这种真情,以使作品产生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和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体折射着作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因素。创作主体的气质对其作品的文体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家反映生活,实际上是表达对人生的看法,而作家笔下的文体也总是其人生观的一种折射;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与文体也总是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文体是由主体主观的独特的思想个性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通常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因而,从根本上说,文体不单是语言技巧的运用问题和表达方式的特色问题,而是主体思想、性格、气质、心理、精神个性等因素的显现或标志。  相似文献   

9.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曹禺最富个性的创作.年轻的创作者通过作品人物和场景描写,作家个体的感性体验、自我或终极本体的深入思考,都或隐或显地改装成撼人心魄的悲剧故事.其中"热"的环境和人物的"热"情、"热"力共同酿成了雷雨大作.创作者的"热"的内驱力和接受者的"热"泪共同阐释着"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明 《现代语文》2002,(8):20-21
钱钟认为,人格与格并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观人。他精辟地批量出:“‘心声心画’,本为成事这说,实少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钱先生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如其人中的“”与“人”不应被理解为作品的道德品格和作家的道德人格,而应理解为作品的总体格调和作的创作个性。所渭格调,指的是作创作个性在作品的语言结构中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持久审美享受的整体风貌。所谓创作个性、指的是作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等所有精神特点的总和。在钱钟书看来,一个作家写什么(内容)容易作伪,而怎么写(形式)却不易作伪,所以如其人的要旨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如语言的格调、行的笔性等)。放以此来评说作品,当“不据其所言之物,而察其宵之之词气”。此言所论,甚为精当,可谓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如其人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作品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染。他创作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作家要长期地、全身心地深入到生活中,体验同时代人的甘苦和要求,产生强烈的爱憎感情,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材料的变化和改组,找到准确表达思想感情、善于引导读者进入规定情境、激动人心的艺术形象的形式,使读者激起美感,美化灵魂。  相似文献   

13.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相交融的产物。作家的主观情感、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审美理想以及作家的个性气质都在作品中有着若隐若现、或多或少的体现。对曹禺的《日出》而言,他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而且它又属于一种“更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领域”(恩格斯:《致康·施米特》)。作家在审美反映过程中,由审美情感的渗透所赋予作品的审美特性,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论接受它哪一方面的影响,都必须以审美体验作为它的心理中介。因此,没有其他任何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今天,大陆新武侠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武侠“战国时代”,一批优秀的创作以自己的独特体验继续着对侠的精神的阐释和侠的审美的呈现。对他们作品的精心汇编,表现当下对于侠的体悟。在此背景下,北方艺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了韩云波主编的《武侠新力量排行榜》,选取了12位前沿武侠作家的作品并配以颇有特色的主编点评和读评论,呈现了当下武侠的多样面目。就大陆新武侠较之港台新派武侠的新发展而言考察本书,则在作化背景的丰富性、人物心灵世界的复杂性、本审美价值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有集中而良好的呈现。但我们也注意到,正如主编本人所言,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是入选的最重要标准,整部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就是对作品审美风貌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级情感活动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建构式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的深在动机是源于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的,也就是说,是作家出于审美地表现人的需要缺乏的体验,而作家个体需要与社会集体需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创作动机研究,又进一步揭示作家优势需要体验在创作心理中诸如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思维等因素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两期《六盘山·回族作家作品专号》,可以看出1980年代宁夏回族作家创作情况。民族情感成为宁夏回族作家唯一永远坚守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体验,而对现代意识的诉求则成为宁夏回族作家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具体到绘画艺术,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从创作动机的发生、艺术构思的展开到绘画作品的完成、意境的生成等.绘画是画家个体审美体验的转换状态,其视觉形象所表达的是源自画家心灵的个体体验.正因为艺术独特的审美体验,才使艺术成为一种个体创造的必然存在,才使艺术作品中隐含了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