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教育变革是中国近代现代教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时 地处偏远、闭塞落后的左江河谷地区的教育面貌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旨在论述这一时 期左江河谷地区教育变革的情况,以及其历史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前,温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及至1877年温州开埠以后,新式交通对温州经济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式交通便利了温州乡村物产的对外运销,拓展了温州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刺激了温州本地商帮的崛起,促进了雁荡山旅游业的发展.关注新式交通与近代温州经济变迁,可为温州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交通地理变迁与城市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航运、铁路、公路等新式交通方式的兴起,中国传统的交通地理发生了巨大变迁,从而打破了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格局,部分位于新式交通干线上的城市出现快速发展,而许多传统交通重镇由于交通区位的变化,不再具备或丧失了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逐渐陷入停顿或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引发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的变更.贺州原来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渐渐被大庾岭通道、湘桂走廊通道所替代.优势交通区位的丧失,使贺州原来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日趋下降,不仅落后于广东东部地区,而且也落后于广西中部的湘桂走廊沿线.表明交通是贺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神经,在区域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交通状况的改善,贺州重新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甚至东南亚的重要陆路生命线之一,必将给这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皖北的正阳关、临淮关因优越的地理区位,明清时期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水陆交通中心。近代以来,新式交通方式冲击传统交通格局,导致皖北交通中心发生位移。随着安徽地方政府和绅商筹建以正阳关为中心的铁路计划相继流产,蚌埠势不可挡地取代了正阳关、临淮关,成为皖北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7.
近代秦东地区的商贸业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变迁。在商贸业兴盛时期,秦东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着东西部商品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由于自身经济缺乏足够的贡献力和吸引力,加之区位环境变迁、自然灾害侵袭、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冲击,以及秦东地区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淡漠,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商贸业日渐衰落。近代秦东地区商贸业的变迁给后人留下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河谷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得其受到的关注不多,在二十余年的研究中,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做出有意义的探讨和研究,但尚有一些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某些领域目前还没有受到关注,因此,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待于文化研究者及相关方面人员的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思潮由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历史舞台上积极的发挥着作用,本文以近代思潮为研究对象,与社会史相结合寻求这些社会思潮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全面解读,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条件、制度变迁的方式与过程、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较高层次的理性的角度看,中国近代人们对职业教育态度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抗拒排斥到功利性很强的选择接受,再到对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的认同;从较低层次的情绪化层面看,个体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判断却保持着一种强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左江崖壁画正面和侧面蹲式蛙形舞蹈的图像后,提出左江崖壁画的主题应该是壮族先民从狩猎时代进入到稻作农耕文明时期,通过对青蛙的崇拜,祈求农作物丰产和种族繁衍这两种生产的蛙神崇拜。这可以从左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生产方式、地下考古挖掘,以及当今遗留的民俗宗教节日和民间传说歌谣等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3.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者被植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诸多碰撞、冲突和调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闽地乡民铁路利权观念转变、铁路沿线乡民筑路态度转变、生活方式转变三方面来探讨漳厦铁路对近代闽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前,傣族的教育受封建领主制以及宗教的影响制约,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为解放后的发展埋下种种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学制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的长足发展更大大影响了傣族的文化 ,出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12-114
清朝时期,直隶省会为保定。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直隶省会正式迁往天津。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10月河北省会迁北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北平政局不稳,10月,河北省会又回迁天津。1935年,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制造"华北事变",天津形势危急,6月,河北省会再迁保定;抗战时期,河北没有固定的省会城市,直至1949年,河北省全省解放后,中央决定河北省会为保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交通消费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全社会运量猛增,居民交通消费出增加和个人拥有交通工具出现较大变化、多通道的运输网络形成等方面。中国居民交通消费将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和舒适,城市居民交通消费仍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旅游交通消费将有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的发展与交通结构、通畅程度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关联性在区域金融网的形成初期是比较显性的.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成为皖北区域经济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显然受惠于新型交通网络.但是,交通推动金融业发展是有限度的.铁路运输不畅和相对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制约蚌埠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近代湖南、湖北两省为时空背景,重点考察传统订婚习俗的变迁以及新式订婚习俗的兴起,试图从婚姻文化史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订婚习俗的变迁与婚姻纠纷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订婚习俗的冲突是婚姻纠纷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