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应征入伍前,曾做过四年的小学教育工作。我在工作中曾经碰到过这样两件事: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到农民翻身当主人时,以班里一个贫农出身的学生为例,说明这个学生家庭在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房屋,在党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这时候,忽然从角落里传来一句:“这些土地房屋过去都是我家的。”接着,我还清楚地看到这个地主家庭出身的学生冷冷一笑。还有一次,两个学生在看《王孝和》连环画时,突然争吵起来,原来,他们看到王孝和烈士昂首阔步赴刑场一页时,烈士家庭出身的学生说:“王孝和叔叔光荣牺牲了,多勇敢!……”但出身于反革命分子家庭  相似文献   

2.
关于这个问题,从一份材料中得知,北京的一位史学权威坚持认为,中学历史教材中莫斯科战役“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国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的说法是正确的。笔者所见到的世界现代史著作不下数十种,却一致认为是“不列颠之战”。现略述如下:(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卢文璞教授主编、该校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世界现代史》第375页指出:不列颠之战以德国空军惨败告终。……这是希特勒自战争爆发以来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第383页指出:莫斯科战役是德国继不列颠空战失败之后一次更大的失败。(2)国际关系学院王绳祖教授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 七十年代末,王元化先生在《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一文所提出的刘勰出身于庶族说(以下简称庶族说),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王先生在《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自述:对于这一说法,季羡林同志来信“表示赞同”;周振甫同志来信说,“大著刘勰出身庶族,掌握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证极为有力,使人信服,极好”。就笔者所见,近年来其他专家、学者所发表出版的“龙学”研究论文、专著,凡涉及到刘勰的出身问题,也大都沿用王先生的说法。但笔者最近在考索刘勰的生平思想时却发现,王先生用来证明刘勰是出身于庶族的理由颇有疑窦,庶族说似难成立。而又诚如王先生在其文中所说,  相似文献   

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第29页《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节有如下说法:“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阿古柏兵败自杀。”关于清朝中后期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的死因.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是这样说的:“阿古柏退到了库尔勒.几天以后即在这里死去,死因迄今不明。”笔者查阅“百度百科”词条“阿古柏”,也得到了与《剑桥中国晚清史》相同的说法,即“关于他(指阿古柏)的死因,有着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2007年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111页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2009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67页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10月”。2013年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94页说“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在重庆成立”,三教材存在差异。《中国民主党派史丛书·中国民主同盟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15页)载,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35页“春秋战国文化大事一览表”:“甘德、石申著《甘石星经》”。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65页《甘石星经》条:“甘德和石申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且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的著作名为《天文》,……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是出于后来学者之手”。课本第31页也有类似表述。建议将表中文字改为“甘德、石申所著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定名为《甘石星经》”。《甘石星经》之名实$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第87页说:“南诏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稻谷收割后,叉种大麦。这是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而第38页说:“汉水流域还出现了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到底哪一种说法准确呢?  相似文献   

8.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1953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统一了河南,占领了荆襄”。(第352页)  相似文献   

9.
一、三段论一般规则的性质与作用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分说:“三段论的规则是三段论正确形式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诸葛殷同等著《形式逻辑原理》说:“一个三段论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了所有这五条规则。”其他如说规则是“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的标准。”等,这是一种说法。另一说法是,如朱志凯主编《形式逻辑基础》说:“三段论规则是任何一个形式正确的三段论的必要条件。”近似这说法的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代无名氏著的《浪史》,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记云:“存,日本传抄本。啸风轩刊大字本。书名《巧姻缘》,半时九行,行二十一字。日本千叶掬香藏啸风轩刊小本,书名《浪史奇观》。清末《京报》房印活字本,书名《梅梦缘》,上海书局排印本。”日本按本的四十回《浪史》,题“风月轩又玄子著”,后有跋亦署“又玄子”。我们所见的《浪史》则为抄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前面的《浪史·序》署“又玄子题”。次有“凡例四则”,版心书“奚疑斋”。正文前也题“风月轩又玄子著”,无目录,四卷四十回。实于《京报》第一至第二十四期(1897.8—1898. 6)刊出。《浪史》演元代至洛间钱塘“浪子”梅素先事。属明  相似文献   

11.
刘武周兵败被杀年代考刘武周兵败被杀于何年?大致有两种说法:武德三年(620)和武德五年(622)。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韩国磐著《隋唐五代史纲》等皆持武德三年说。我们知道,武周起兵于617年。以此为据,我们往下再深入考证本文的主题。《新唐书·刘...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93页:“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场”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第107页又说:“19世纪中期,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应该称为“世界工场”还是“世界工厂”呢?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讲到法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在美国和德国后面,由原来的世界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关于其原因,教材第107页首先提到“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高中物理课本(甲种本)第六章“物体的平衡”里(194页),有这样一段叙述:“如果一个物体既不做平动,也不做转动,即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翻开其他书籍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在《大学物理学》(第一册,[美]F.W.SEARS等著,郭泰运等译)的23页上写道:“……在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长征究竟何时自何地出发?出发时人数多少?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关于时间:目前见到的有三种说法,一种比较笼统但又比较普遍的说法是“1934年10月”,未指明具体日期(如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二分册第165页及其他教科书等);一种说是“10月10日”如《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一辑载《伍修权回忆录(之一)》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第92页等);一种则说是“10月21日”(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46页,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00页的宋体字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等建成投产。”楷体字则说:“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建成,举行开工典礼。”新课标人教版《必修②》仍沿用“三大工厂”的说法。那么,到底是“三大工厂”还是“三大工程”呢?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概念和虚词关系问题,在一些逻辑学和语言学著作里,有种种说法:1、所有的虚词都不表达概念。(见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第36页)2、“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普通逻辑》1984年版第18页)3、“有些虚词是表达概念的。”(《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第21页)4、“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可以利用名词化的方法用作概念的名称……”。(《逻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人教版上册)在44页摘引“八月法令”第六条:“一切永久地租,无论是实物的或货币的……概得赎回”。同页正文写道“但是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里说的“赎回”即指的“赎偿”政策。教材此处“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显然是指的没有“无偿”废除封建地租,是君主立宪派的阶级局限性之表现。这个结论是否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l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教参答案是D美国。很多复习资料上也引用该题。笔者认为,这道习题值得商榷。本册教材第19页上面小字部分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