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摸秋     
在我们土家族地区,古历八月十五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出门去“摸秋”的。所谓:“摸秋”,就是出去偷摸别人的瓜果。虽为偷,但不视为盗窃行为。八月十五,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同时这天又是月儿团圆之日,晚上不少人家,外出偷摸回瓜果,喻示这年家里顺喜,添人进口;如被人发现,摸不回瓜果,则视为不祥之兆,而且被摸的人家越骂,  相似文献   

2.
摸秋     
月儿又圆了。独坐在校园的花树下,我望着那皎洁的月儿,想起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想起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的,望月而思乡,大概是天涯游子普遍的一种情怀吧!今晚,在满月的清辉里,我的心,我的心也远远地飞回了家乡。家乡黄桥,有着中秋节晚上摸秋的风俗。这天晚上,孩子们可以结伙“偷”吃人家敬月光的食品。孩提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中秋节到来,因为中秋佳节不但可以与亲人团聚,而且还可以摸秋。盼呀盼,盼呀盼,好不容易盼到八月节晚上。遇到天气特别好的日子,一轮又圆又大,蜜…  相似文献   

3.
小叶 《新作文》2013,(Z1):83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这一天。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说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相似文献   

4.
照片的回忆     
每当看到桌上的那张相片,就会想到我的家乡——重庆,想到我的亲人。我日思夜想,希望能早日回到我的家乡,再看一看家乡的面貌,再一次享受亲人温暖的怀抱。  相似文献   

5.
我爸的前妻     
从小我就发现了一件似乎很奇怪的事:每年农历七月半请亡人(我家乡的一种习俗,供饭祭奠死去的亲人)时,除了我知道的姥爷姥婆之外,桌上总要多摆一副碗筷。当我问那是谁时,爸爸脸上就会显出一丝悲哀的神色,还声音低低地说“:小孩子问这  相似文献   

6.
问:我家宝宝半岁以前总睡不踏实,只要我抓住她的小手就能快速熟睡,好像这样她才有安全感。现在3岁,更变本加厉了,一定要双脚蹬在妈妈的肚子上,小手还要摸着身上的肉肉才肯睡。有时她摸自己的肚脐眼,有时摸大腿上的肉。我制止过、教育过,效果不明显,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摸秋     
<正> 摸秋,又称捞秋,流行于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摸秋始于何时已无记载,现在能见到这一风俗的最早记载,是清朝梁章矩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云:“鸠兹(今芜湖)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安徽的摸秋习俗现多存于皖南及皖西南各地。摸秋,一为祈求生育,它或为青年人摸摘瓜果相送,如黟县小伙子结伴到菜地偷瓜,将偷来的冬瓜、南瓜等送给新婚夫  相似文献   

8.
女儿是我的亲人,他是女儿的亲人,所以他就是我亲人的亲人。这样的关系,之前,我却从来没有梳理清晰过……  相似文献   

9.
爱抚     
一年级的班主任病了,她请我代一天班。天气很热,学校安排了午睡。由于是第一次午睡,野惯了的乡下孩子不大懂规矩。女孩们躺在条凳上窃窃私语,“男子汉”们则横七竖八地“摆”在课桌上,有的甚至还在手舞足蹈,教室里乱得像赶集。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纷纷向我报告:“老师,他挠我的痒痒”“老师,他摸我的耳朵”……孩子的顽皮、淘气让我忍俊不禁。我请男孩子穿好衣服,并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趴在桌上好好睡觉。我说:“谁趴得最好,老师就摸一下谁的脑袋瓜。”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我轻轻地抚摸了每一个孩子的头。…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一年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擅长吹箫奏笛,在我家干了半月的活儿。他教会了我吹笛子,但却舍不得将自己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亲人留下的。  相似文献   

11.
四季予您     
<正>若干年之后,我该用什么来铭记您对我的栽培,该拿什么来怀念您与我并肩作战的时光呢?思来想去,惊觉您早已像四季一般,镌刻于我的青春岁月里。秋·启程八月的风挟裹着热气,吹过林梢,吹过疯长的枝丫,吹过簌簌作响的绿叶,直直拂过少年的双颊。望着初一的学弟学妹们带着蓬勃的朝气,带着兴奋和好奇,带着昂扬斗志,我的思绪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燥热不已的初秋。  相似文献   

12.
1吃月饼喽!2你知道中秋节是哪天吗?3听我妈妈说是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丰收节”,俗称八月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恰逢三秋半,故称“中秋”。北宋太宗时规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节日里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风俗。5我听说中秋节又叫“果子节”呢!6因为很多果子收获!7为什么人们总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8这是指别的。9什么别的?在封建社会,八月十五虽然是团圆节,但已婚女人在这一天只能在婆家过,不能与亲生父母团圆。到了十六日才可以回娘家了,父母兄弟姐妹聚集到了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大团圆。1011你知…  相似文献   

13.
从小我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每年农历七月半请亡人(我们当地的一种习俗,摆供品祭奠死去的亲人)时,除了包括我知道的姥爷姥姥之外,桌上总要多摆一副碗筷。当我问那是谁时,爸爸脸上就会现出一丝悲哀的神色,声音低低地说:“小孩子问这做什么?”随着时间流逝,这个疑问在我的头脑里也越来越大。后来我问爷爷,爷爷告诉我说是我爸的第一个妻子。一听这话我就更疑惑了,因为有一次我分明听见妈妈在祭奠亡  相似文献   

14.
教育无痕     
秦铎 《班主任》2014,(9):65-65
天很冷。我一走进教室眼镜片立刻蒙上了一层雾,眼前一片模糊。我边讲课边摘下眼镜,在衣兜里摸纸巾未果,正在尴尬之际,坐在讲桌前的晓艺同学迅速打开自己桌上的眼镜盒,递上一块眼镜布,“危机”算是解除了。  相似文献   

15.
地球仪     
<正>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大姨家,看见表姐的桌上放着一个地球仪(yí),五颜(yán)六色的真好看。我连忙跑过去,用手一摸。地球仪就转起来,我接连拨了几下,球就不停地转着,真好玩。  相似文献   

16.
下午放学回家后,一吃完饭我就匆匆赶到办公室,发现半小时前我放在办公桌上的试卷被人动过了。这是下午刚考过的语文试卷,我并没有特别在意,立即着手阅卷,因为我想知道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的心情和孩子们一样迫切。刚阅了几份,突然发现其中的一份试卷  相似文献   

17.
诗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相似文献   

18.
卢燕 《山东教育》2005,(5):75-75
作为老师,我常常受累于看幼儿午睡,总是有那么几个“顽固分子”精神高涨,情绪活跃,他们一会把手伸出被子掰掰手指头,一会又瞪大眼睛看看你的举动,更有甚者还会以影响已经入睡的幼儿为乐趣,捏捏他们的鼻子,像摸洋娃娃一样摸他们的小脸蛋。中午幼儿入睡,老师原本可以做一些办公桌上的事情,但“顽固分子”们使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巡视,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有时甚至为此而生气。  相似文献   

19.
告别悲观     
《新作文》2006,(4)
桌上有半杯水——这是事实。桌上只有半杯水——说得没错。桌上还有半杯水——我看到了你的微笑。由此可见,不易改变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改变的是你的心态。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不同的心态,我要说:告别悲观。实验失败了,有人说:1000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1000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1000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细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观地…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县城读初二。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背杜甫的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突然,我眼前一黑倒在座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