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雪》(第七册)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描绘自然景物的一首诗。诗句形象逼真,读了诗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漫天大雪,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而江上却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钓鱼这一境地。  相似文献   

2.
五言绝句《江雪》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的传世之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将其作为推荐给学生背诵的120篇古诗文之一。对于这首诗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情分析:《江雪》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这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学生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应该说已经很熟悉了,有一大半的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背诵,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对诗的内容,尤其是诗人当时的写  相似文献   

4.
第七册第29课三首古诗,前两首是五言绝句,后一首是七言绝句。各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冬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江雪》这首诗是作者柳宗元被贬在柳州时  相似文献   

5.
本课取材于东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策划的一个小初高跨学段的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该活动由小学、初中、高中各一位语文教师分别给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讲同一首诗——柳宗元的《江雪》.高二年级的课是孙立权老师讲的,题为《经典重读:柳宗元诗<江雪>》.这节课以反刍理论为基础,从经典需要重读切入,重点探讨了《江雪》这首经典诗歌传诵不衰的不朽魅力.  相似文献   

6.
《江雪》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古今不少著名唐诗选本都选入《江雪》,历代画家纷纷为之作画,力争画出它的意境。可是关于《江雪》的意境、主旨,至今模糊不清,许多评论对诗人写《江雪》的时令、地望也都回避不谈,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渔翁》是宗元的力作,可是从苏东坡评论之后,历来争论纷纷,褒贬不一。奇怪的是争论双方对这首诗的写作时令、地望,亦都未涉及,仅仅根据各自的美学标准(有许多是偏爱)加以评头品足,这就  相似文献   

7.
《渔歌子》、《江雪》被安排在苏教版古诗教学的《古诗两首》一课中,显而易见,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一首词,一首诗,但却有相同的主题:垂钓。在这相同主题背景下,笔者尝试了一次对比教学,将两首古诗词放在一起,带领学生品读和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渔歌子》、《江雪》被安排在苏教版古诗教学的《古诗两首》一课中,显而易见,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一首词,一首诗,但却有相同的主题:垂钓。在这相同主题背景下,笔者尝试了一次对比教学,将两首古诗词放在一起,带领学生品读和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景物比对,走进诗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  相似文献   

9.
从《江雪》这首诗的独特用韵以及创作背景来深刻解析诗人所塑造的渔翁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它之所以能作为经典流传千古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森先生编著的《禅诗三百首译析》认为柳宗元的五绝《江雪》描写了“空寂之境”,而“这样空寂的境界无疑是最理想的禅境”。历代著名诗评家们从中读出的是“得天趣”、“傲然独往”的精神和骨气,而不是禅寂。因为从这首诗的创作心态来看,诗人当时被贬南荒,一以疑惧,一以坚持,正如《惩咎赋》所言:“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顾。死蛮夷固无所兮,虽显宠其焉加?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这种心态反映在《江雪》中,便成为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体现的是坚持大中之道、蔑视守旧势力的大无畏精神,而不是消极化解的禅思。  相似文献   

11.
张港 《语文知识》2003,(5):50-50
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传唱千年而不觉乏味,就是因为作者诗法的高妙。这首诗最为让人叫绝的是在短短的20个字中,竟然巧妙地使用了五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观摩了几节公开课之后,小组学习的形式便风靡开来。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们在那里热热闹闹地讨论。但效果又怎么样呢?不容乐观。比如一位老师讲《江雪》,老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完诗文后,组织小组讨论:《江雪》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我认为这一讨论意义不大,因为根据诗文想像情景,这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每个学生头脑里都有不同的景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学中,像这样“滥”用“小组讨论”的现象带有普遍性。问其“小组讨论”的作用,教师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很…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江雪》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柳宗元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描写雪景,此为整幅画的背景。后两句刻画了一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此为整幅  相似文献   

14.
讲完《湖心亭看雪》,我在幻灯片上打出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朗读) 师:课文附录了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假如时空可以穿越,让张岱与柳宗元在湖心亭相遇,张岱会和柳宗元成为知交吗? 生:我觉得会的,因为两入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古北路小学自开展诗教活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小诗人。小诗人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聪明才智闪烁出耀眼的光亮。 周易读三年级时,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写诗。周易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领会了一些写诗的窍门,写出了好几首诗。年底,学校里表扬十佳小诗人。著名老诗人圣野爷爷欣然到校辅导。他在一大叠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周易写的一首小诗《大黄河》,拍案叫好,情不自禁的在大会上朗诵起来:“大黄河,像条龙,声音响,轰隆隆。”他动情地评论说:“小小一首诗,气势这么大,这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不久,这首《大黄河》就在…  相似文献   

16.
改写 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7.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开始,上海小学一年级新教材删除了《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经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诗、文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消失,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诗、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冬日的林子》是艾青的一首很特别的小诗。与他的其它诗比起来,这首诗很少涉及政治和民族的寓意。这首诗之所以让人感到一种美丽和幸福,是因为它写得简单真实而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