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2.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吴双平 《广东教育》2007,(12):81-81
"教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练习卷.一份完整的"教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学目标;预习练习;双基一典精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提高练习. 一、先学,学生课前完成预习练习 教师把"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并且完成"教学案"中的预习练习.  相似文献   

4.
一、解读"三部曲"方案背景(一)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要求1.新课标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 案例一:"认识角" 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安排了"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学会辨认角.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关于科学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三因素说"、"四因素说"、"五因素说"、"六因素说"等不同观点.我们认为科学素质是一种视野、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观念.中学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化学科学方法、发展学生化学科学能力、提升学生化学科学观和培养学生化学科学品质等基本内容.中学化学教育必须采取课程、教学和学习三大策略,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分一分,讲一讲,剪一剪,使学生玩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从而真正完成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学法指导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尝试将相声中的基本功——"说学逗唱"引入课堂,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寓于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说"——畅游知识的海洋 数学课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相当重要,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说就说,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出示练习题:"一个玩具8元,可以怎样付钱?"  相似文献   

10.
"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人" 1963年,丁榕还是北京艺术学院附中(现在是中国音乐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那年周总理到学校去,说现在中小学特别需要音乐、美术教师.于是,丁榕放下画笔,走进学校.这一走,就使未来的北京多了一位特级教师,未来的中国多了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多了一位虔诚做教育、用"心"研究学生需求、用"心"培育学生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一些领导和老师讲,现在职业学校招的学生大多是"差生".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大谈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的教育经验.似乎只有用改造这些"差生"的说法,才能说明学校的功绩.所谓"差生",习惯上是指那些文化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有时也指行为有过失的学生.说实话,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都比较差.  相似文献   

12.
批改学生的作业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反馈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批改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习惯对学生做错的题目用"×"表示.笔者认为这一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伤害.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为"?",下面试析理由.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鼓励自主阅读、个性体验、自由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理念的革新,不少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灵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学生随时发表意见、随时提出问题.教师暗中操作的那只手被坚决消灭了.一堂初二语文公开课上,课始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纸条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交给老师.接下来语文老师几乎收到了每个学生或多或少的问题纸条,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针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就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解决.一堂课就这样由学生唱戏,教师就隐身幕后.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没有学生应和,没有被教师牵着走,没有上演一出教学的"木偶戏".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呢? 一、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教学观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学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教而教,固守"教师一知识一学生"的教学路线,忽视了"学生学会"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摈弃陈旧的教学观,真正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基于这一认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是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进一步使学校更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  相似文献   

18.
"问题学生"转化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如何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仅从形成原因入手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转化只是一种被动性的教育方法.如何从更本质的角度促进其转化,减少其人群数量的产生,文章将从"希望教育"这一模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职教学互动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教学过程中的多数教学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网络一学生"、"教师一网络一学生"四种互动子模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互动子模式应体现实践性的特征,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基于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SDSPR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局域网络平台、博客、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实施"专业+公司"等实训模式,促进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执教人教版"一分钟"一课时,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全班35名学生全体起立站好,两臂伸直平举,我开始计时,和学生一起数数,一秒、两秒、三秒……一直数到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有的同学早就坚持不住了,坚持住的长出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