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莉群 《兰台世界》2007,(10S):59-60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黄宗羲(南雷)、硕炎武(亭林)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对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批判总结,并建立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本文试就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作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其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阳明心学的总结者和革新者与孙奇逢(夏峰)、李颗(二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与顾炎武(亭林)、王夫之(船山)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整个封建制度陷入重重危机之中的历史背景下,黄宗羲于1662年(康熙元年)写出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书中对封建专制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充分反映早期市民运动影响下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中国民权宣言.  相似文献   

3.
杨星野 《新闻传播》2006,(11):55-56
客观地讲,都市类报纸的兴起是国家经济社会下于总体进步的一个产物,而且应该说是一个积极产物。然而,某些都市类报纸是否真的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相当一部分都市类报纸所登载的内容(通称为“四大支柱”)、所代表的倾向作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前后,我采写的几篇反映基层干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稿件在人民日报连续刊登出来,分别是《县委书记与“背篓公寓”的故事》(8月29日)、《“党员形象是干出来的”》(9月2日)、《挑担稻谷谢支书》(9月5日)、《“背包警察”进山村》(9月30日)、《巴中建新村农民尽开颜》(10月7日)等。这些稿件,记者部编辑组作了精心修改,总编室在版面上作了突出处理。稿件刊出以后,编辑组和总编室的同志分别两次给我打电话,认为这些稿件“以小见大”、“可读性强”,鼓励和要求我多抓一些这样的稿件。与此同时,每…  相似文献   

5.
汉字误读错用辨析(三)若谷燕燕,甲骨文作个,小篆作若,象形字。本义玄鸟(《说文解字注》),即燕子。燕,上都是“甘”,不是“、,,。“甘”象燕街泥。燕,有两个读音:作为候鸟的“燕”,读ydn(艳);作为古代国名的“燕”,读van(烟)。常见的错误是燕国...  相似文献   

6.
李永红 《兰台世界》2007,(3S):65-66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又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述《史通义》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公元1666年宁古塔将军衙门由老城(今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迁至新城(今宁安市),遂将老城称为“旧街”。本文试就“旧街”时期有关宁古塔的几个问题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彭香萍 《图书馆》2002,(1):70-72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议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馆系共建专业数据库、专业阅览室”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袁红军 《中国档案》2006,(9):36-36,41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将黄宗羲倡导的“经世致用”奉为自己治学的原则。章学诚有关档案文献编撰思想的论述,大部分体现在他的著述《文史通义》中。他在总结承继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史料的作用、范围、方法与原则等提出许多创新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有一个叫马特·里德利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呵斥某些媒体和记者:“记者实在太笨”,“绝对不要低估媒体的愚蠢”。(见《海外文摘》2002年12期)作为在媒体工作过30多年、名字曾被误认为是“阻假”(即“祖甲”的谐音)的笔者,初看这个批评,觉得有一点别扭、刺耳。令人惊讶的是,里德利竟是一种被称为“麦田怪圈”(也称“庄稼圈”)假象的制造者。里德利自称是“一个在银幕下制造‘天兆’的淘气鬼”。他的文章坦陈了这个英国人和他的妹婿一起造假的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他们用一根长钉扌契在麦田里,钉子上栓着绳…  相似文献   

11.
一、互联网产业与信息全球化 互联网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92年到94年,互联网还不叫互联网,它被人们称为"在线服务",那时候的投资热点主要是一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代表的公司是"美国在线" (AOL);(2)94年开始,互联网软件,特别是测览器开始受到投资界的关注,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公司就有“网景”。()96年开始,互联网开始进入“门户”和“搜索引擎”这样的阶段,它主要是通过信息集成以及搜索引擎的导引,这时的投资热点如“雅虎”; (4)而97年以后,网上零售开始受到关…  相似文献   

12.
时下,打开很多网站甚至门户网站的首页,一股被网民戏称作“黄气”(涉黄)、“杀气”(凶杀)、“毒气”(制贩毒)、“赌气”(赌博)、“腥气”(名人绯闻)种种“不明”之气扑面而来,占据了“头条”和大部分位置,唯独“正气”看不见、很少见,或者干脆被挤到了“中条”乃至“末条”!看到这些,不免让网民疑窦丛生: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是这样“阴暗潮湿”吗?  相似文献   

13.
从银信看“开平碉楼与村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浴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5.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16.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13,(11):27-28
问题性报道因多为“揭短”“揭丑”甚至“揭黑”而又被称为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①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受众对媒体的期待是“解惑”(与新闻和资讯相关的意义系统的提供)、“解闷”(休闲和心理的调适)、“解气”(舆论监督和社会宣泄)。  相似文献   

17.
张惠卿 《出版史料》2007,(1):112-118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配合中央反修斗争,特别是中苏大论战的需要,根据中宣部的指示,在中央编译局等有关单位的共同合作和配合下,由几家出版单位,主要是人民出版社(以副牌三联书店的名义),以及商务印书馆、世界知识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陆续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所谓新老修正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的著作,都是作为“反面材料”,属“毒草”性质,封面一律用灰色纸,不作任务装饰,大家习惯上就称为“灰皮书”。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美国微软公司为了打击盗版开始了世界知名的“WGA”计划的实施。所谓“WGA”就是指“视窗的真正优势”(Windows Genuine Advantage)。仿照这个概念,我们不妨把Linux的真正优势称为Linux Genuine Advantage(LGA)。然而,Linux的真正优势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甄西 《出版参考》2006,(3S):36-36
回首2005年的德国出版市场,话题最多的莫过于“不景气”。然而,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也出现了不少亮点。比如,一批德国籍的伊斯兰女性作家创作的手记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被德国读者统称为“告发本小说”),风靡国中,使许多德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情不自禁,掩卷而泣。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卷253王之涣下注存诗6首,列首位的是《登鹳雀楼,一作朱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639页)。此诗被称为“盛唐代表作”,千百年来盛传不衰,赞不绝口。凡唐诗选本不选此诗者几乎未有。此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酣畅易记,虽三岁顽童,亦记忆不爽。又气势雄浑,哲理深远,千载而下,无人疑义。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5:“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瞩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