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咏蝉”诗中以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最为人称道,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相似文献   

2.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3.
文若 《初中生之友》2014,(10):60-6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主要著作之一,也叫《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世界》。这是法布尔一生对昆虫(当中几册也描述了蜘蛛)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晶。数十年间.作者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中选取一些种类进行观察,如蜜蜂、蚂蚁、蟋蟀、圣甲虫、金龟子、蝉等,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5.
《说文·女部》声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女部》声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被释词(字)和解释词(字)是同源词(字);在释义里面包含着语源性义素或·在里面包含着同源词;被释字和解释字虽非同源,但在读音和意义上都有相似点;被释字和解释字实际上是异体宇。声训因其主观任意性历来遭到学者的批判,但《说文》中的声训却有很高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因为它多数以同源词(字)为训,或者训释中含有语源性的成分,因而可信度较高,而《说文》的声训对后世的“右文说”、“声义同源”说、“声近义通”说的创立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文学》的岁末作别,有奉君橄榄之美。如11期曹征路的《真相》(中篇)、须一瓜《西风的话》(中篇)、12期滕肖澜的《你来我往》(中篇)虽难言惊艳,可禁咀耐嚼,让人回味生津。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多年来学术界对《文心雕龙》性质的不同认识,从《文心雕龙》的写作动因、内容体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辨析,论证《文心雕龙》不是文体论专著或文章学专著,也不是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虽曾被誉为古代文论的“百科全书”,但就其本体而言,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8.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文素养拼盘(25分) 1.名著我知道。(17分)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作品中刘备曾告诫儿子刘禅,大意是: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它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故事新编》与《呐喊》、《彷徨》相比,呈现出诸多“异端”的色彩,历来难以界定,成为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把它归于“(新)历史小说”,也有的称它是“寓言”。因之也出现了许多评述,而各自的路向都不相同。在众声喧哗中,虽不乏发人深省之作,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合适的理论视角,未能把《故事新编》的文本置于其共时与历时的背景中作宏观的考察,存在着单纯文本解读法中盲人摸象的通病。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坛上,残雪以先锋写作而知名。她的新作《最后的情人》延续了其惯有的特点,即作品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思路或结论,属于潜意识流动。但与其前期作品比较,又表现出新的变化:(1)故事的主要场景移到西方。但又不局限于西方,小说中空间、人物是杂合的,西方与东方(不管是文化、精神或行为方式)处在一种浑然的、但又不互融的矛盾状态;(2)有意识地使用了魔幻手法,甚至整个故事的线索都很难用常态思维进行概括;(3)在思维层面上,有了明显的西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它能给你一种安详、温暖的感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赋《离骚》……他们之所以能完成如此巨著,不是因为他们虽“累”却心中有一种精神动力,在“累”中发奋,攀登高峰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会遇到或此或彼的挫折,然而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寄托,让自己的心灵在精神家园中透透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对《史记》文学性给予界定。它从前人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过程及今人对这一认识的分歧谈起,指出如今问题的症结和焦点已经不是《史记》是否使用了文学手法问题,而是《史记》是否具有文学创作的性质问题了。文章分别从道理上和实质上─—着重从所写内容对象(以人物为中心,对人物“为人”特别关注,使笔下人物具有了文学上“人学”的人的特点;写进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发现以及作者的理想、追求,是经过审美观照之后的审美创作)、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动机(不但有历史家的强烈使命感,还有文学家的创作冲动;不但为中华民族述史,而且为中华民族写心,把自己作为民族的良心)、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重点从心理描写、人物语言、人物典型化考察分析)、以及将《史记》及《史记》据以为素材的那些先秦典籍中得到的实证几方面进行论证。同时,本文就《史记》文学性的概念、《史记》的文学创作性质与《史记》作为“实录”的关系作了简要界说。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曾说过:“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做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说的是前朝的事,但这种现象现在也很普遍。  相似文献   

14.
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一般认为嵇康与山涛就此绝交。但卢弼《三国志集解》、徐公持《魏晋学史》、林家骊《嵇康与山涛“绝交”说质疑》(《史》第五十二辑)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两人并未绝交。以下试从献角度进一步申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用书》(高语第三册)对《泪珠与珍珠》的思想意义有如下分析:“琦君曾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尽管琦君的写作题材相当广泛,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思乡怀人之作,而这一点又构成了她写作的一个重心。  相似文献   

16.
王进 《新疆教育》2013,(16):133-133
在新教本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和《赤壁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虽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同在苏轼被贬黄州之际,同以赤壁为题,都写了赤壁景色,都缅怀了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两篇文章的主旨是否相同,他们的情感是否又一致,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篇课文的理解,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7.
读词五记     
①调啸词的演变。②晏殊历来有奉养送清俭的美名,但他却因殖私、规利而罢相。他的《山亭柳&;#183;赠歌者》表达了他对罢官和数年流徙在外的不满。③作《洞仙歌》的林外字岂尘,福建晋江人,林枢孙,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四年(1168)为兴化令。林外工诗词,有《懒窝类稿》今不传。④《莺啼序》始于王Zhe。⑤《词苑丛谈》卷九《纪事》四误龚鼎孳为龙松先生。⑥凌廷堪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⑦《词系》是一部空前的大型词著。它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但它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隋唐志传》大量抄袭、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一)大段抄袭原文,仅对相关人名、地名等稍作改动;(二)袭取《三国演义》某些情节片断,穿插于小说中:(三)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模仿。《隋唐志传》这种抄袭、模仿《三国演义》编撰成书的写作方式,虽导致作品思想艺术水平的低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解放,即摆脱史官“实录”原则的约束,促成其文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许岩 《新疆教育》2012,(10):91-92
欣赏诗歌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中所选的《秋天》(何其芳)、《纸船》(冰心)、《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都是名篇,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群芳亭》与沈复《浮生六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的《群芳亭》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印痕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与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有许多相似之处。赛珍珠可能藉由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著作的启发而关注到这部清代随笔。《群芳亭》在情节基础和人物性格设计上虽受该作启发,但人物身份地位、生活目标和生命轨迹都发生了现代性转变。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为中国传统女性探索一条通向现代的自救之路,体现了她特殊的东西方文化观,但人物形象难免因观念先行而有失自然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