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导者,多与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扣题导读,不仅能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定向反射。同时,促使教师从容不迫地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乐学会读,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愿将学习积累的一些浅见综述出来,供同行参考。(一)一字定骨法。此法指教师紧紧围绕文题中某一个关键性的字或词大作文章。如教《蛇与庄稼》一文,教师板书课题时,先写下“蛇”让学生思考:同学们见过它吗?谁了解它?经此一问,学生立即进  相似文献   

2.
“导读”的内涵什么是“导读”?“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自学力和创造力的新的教学方法。导读的核心就是要“导”。叶老说:“导者,多与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自求得之”,形成自学力,这是导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导读法”简介□广东揭西县美德中心小学刘绍辉一、什么是“导读法”导读——“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先生语)“读,就是口读、念书、轻读、朗读、轮读、齐读等。”(教学“大纲”)长期以来,我探索出一种以读...  相似文献   

4.
钱斌 《教育艺术》2004,(3):26-2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读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是教师导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语文导读法”旨在达到“不待老师讲而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其核心是“导”。叶老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侍教师教授之调也。”因此,导读教学应在“导之趣,导之思,导之法”等环节上下功夫。下面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谈谈导读法的教学实践。一、设置悬念诱“导”以“趣”导读,首先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论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读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读书。张志公先生很喜欢“导读”这个说法,强调指出:“‘导读’涉及两方面——‘导’者和‘读’者。”“‘读’者是主体,但是要‘导’。‘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终于能够自己去读。”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7.
近 20年来,语文教育界可谓百花盛开、流派纷呈,其中“导读派”出类拔萃,生命力强、影响大,成效最为显著。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直备受专家和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青睐。 什么是“导读”呢?导,指教师的指导、引导、因势利导,也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读,指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与“读”的统一,揭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彼此合作又互相制约的双边关系。 关于“导读”,张志公先生是这样阐释的:“导读”与“导演”、“导游”结构完全相同,都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导”,一方面是“读”、“…  相似文献   

8.
《粜米》导读设计●广东揭西美德华侨学校刘绍辉叶圣陶先生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学叶圣陶先生名篇《粜米》,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导读方法,使学生自求得之。一、导预读,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大纲”要求:“阅读教学要着...  相似文献   

9.
有许多老师把“导读”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答,这是很偏颇的。其实你问的越细,学生因无品评回味的余地而越厌烦。上述那种华而不实的导读方法看起来热热闹闹,而究其本质仍然是逼迫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思维。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表现在这里,语文教学的低效性也表现在这里。教师的“导”应该是采取措施讲清教学重点,而不是一意孤行地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讲下去;教师的“导”应该是千方百计导出知识的“关键点”,导出各种语文能力的“纽带”处;教师的导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引起思维联想的大跨度的逻辑飞跃,而不是幼稚的具体解…  相似文献   

10.
“导读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双向信息交流,体察学生心理,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导读式”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读式”教学有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所谓“导读”,指的是教师站在“导”的位置上,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朗读或默读),让他们在摸索中读懂课文,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导读”授法常言道: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读课文,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书才能越教越薄,学生的书也才能越读越薄。例如,我在教《长城》一文时,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开展了初中思想政治“指导———讨论”式课题实验,通过尝试深感“导读提纲”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的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师课前必须认真设计“导读提纲”,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导读提纲”的设计“导读提纲”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它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导读提纲”要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尽量使“导读提纲”成为学生表演的剧本,教师只能扮成导演的角色。“导读提纲”的设计与教案完全不同,它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自检题、讨论题…  相似文献   

13.
[开栏语] 有很多同学写作文总是“目中无题”,导致扣题不紧,中心不明。可见,作文之扣题点睛“非一般”的重要!所谓扣题点睛,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相似文献   

14.
语丝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课外更读选本,用意亦复如是。”这段话,足以指导我们怎样进行阅读课文的导读。目的明确——培养学生自读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导读法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而学生能否成为积极的认知主体,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根本谈不上“导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导读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导读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可以不扣题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进入中年级,写命题作文时,虽经教师一番指导,学生往往还是咬着笔杆写不出文章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命题的指导不够得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中、高年级的命题作文可.分为“可以不扣题”与“非扣题不可”两个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7.
钱梦龙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老师的语文导读法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的。“教师着眼于‘导’,且导之有方;学生致力于‘读’,并读得其法;这就使得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语文导读法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中“循循善诱”、“不愤不  相似文献   

18.
导读法的教学反馈艺术牡丹江市教科所李守仁小学语文导读法,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阅读之法。因此,在导读过程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顺畅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反馈渠道。当然,实现教学反馈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首先,必须克服教师“讲书”,学生被动“听...  相似文献   

19.
黄平 《贵州教育》2010,(20):36-36,40
如果依据最新的课改理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可以命名为“课文导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导”,它是这样一种教学理念——课堂导学必须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强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师导读的任务是:设置情境,然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最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传,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剑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本次训练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行文中的扣题意识,教会学生行文中扣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