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2007,(15)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咬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宜,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2.
文摘     
哪些鱼容易咬钩? 在钓鱼迷心目中,鱼儿咬钩时堪称“令心灵震颤”的“美妙刹那”。遗憾的是,即使在同一种鱼中,从不咬钩的也占了至少1/4的比例。究竟哪些鱼较容易咬钩呢?日本鹿儿岛钓鱼协会的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一项有趣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胜喜  李安景 《钓鱼》2012,(11):50-51
钓鱼嘛,当然需要钩,什么进口钩、国产钩、倒刺、无倒刺钩等等,多种产地和钩形的钓钩是能钓到鱼儿的先决条件。可是笔者在海军某都战舰上当水时,却经历过一次用鱼刺当“钩”钓鱼的事情,痛快快地钓了一回鱼,而且收获还不小。当然,个中原因实属偶然,或者说该海域的鱼儿当时是多得扎了。  相似文献   

4.
孙美理 《钓鱼》2008,(14):44-45
一、夜钓天时与地利 夜钓天时。夏夜里钓鱼在钓时的选择上虽然与白天不同但我认为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总之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钓鱼,在钓时选择上都要选气压高的时段,气压高水中含氧量大,鱼儿活跃,觅食咬钩积极,钓者的钓获量相应就大。一般情况下选阴天、多云、小雨、晴朗白天的黑夜里钓鱼较好,这样的黑夜气温水温适宜鱼儿咬钩的条件,鱼儿活动范围大,较易中钩,对于一整个夜晚的最佳的上鱼时段为晚上7—11时和次日2—5时这两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佐政  施德祥 《垂钓》2001,(5):46-47
钓鱼要用竿、用钩,但诱鱼吃钩却要依靠饵料,如何选择与和制鱼儿最爱吃的饵料也就成了诱鱼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刘国信 《钓鱼》2006,(16):37-38
夏去秋来,天气渐渐转凉,饱受盛夏苦日的鱼儿开始活跃起来。此时,正是鱼儿四处游弋,觅食增肥的时候,因此也进入了钓鱼的又一个黄金季节。尤其在晚秋,鱼儿为准备越冬更显得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不少钓鱼爱好者往往会把握这一大好时机,纷纷扛上鱼竿,走出家  相似文献   

7.
淡水夜钓,主要是在夏秋进行。夜间钓鱼,独有乐趣:夜晚凉快,边乘凉边钓鱼;鱼儿饿了,吃食迅猛,频频上钩,大过钓瘾;凭手感、听觉、灯光判断鱼儿咬钩程度,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8.
以鱼钓鱼     
自古以来,大海大江的鱼儿就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当您遇到鱼儿频频咬钩所带钓饵用尽时,不妨试试以鱼钓鱼这一应急方法,兴许会给您带来出乎预料的战果。  相似文献   

9.
陈彦斌 《垂钓》2006,6(10):60-61
在黑龙江下游,四季都能钓鱼。 开江以后,最早咬钩的是嘎牙子。江里的冰排还没有完全淌尽,嘎牙子就开始咬钩了。四月末的北方依旧天冷水凉,鱼儿不喜欢动,咬钩也轻,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信号。有时钓鱼人等得实在不耐烦了,索性把钓线拽上岸来,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一条嘎牙子咬在钩上了。  相似文献   

10.
钓鱼是一件悠闲自得的事儿,是一种闲情逸致,必备平常宁静之心,勿存杂念,切忌浮躁。人怀浮躁之心是难耐钓鱼的“煎熬”的,说来也怪,人愈急躁,鱼儿就愈不咬钩;鱼儿愈不咬钩,人儿就愈急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只能是空手而归,无功而返。 钓鱼心态因人而异,有的主张为鱼而钓,有的只为钓不惟鱼,还  相似文献   

11.
王跃进 《钓鱼》2004,(2):25-25
我是个钓瘾极大的人,白天工作忙碌,休息日又常常加班,没有时间钓鱼就感到难受。于是我找了个鱼密度不大,即便是夏秋季节也不易获鱼的鱼池,和塘主商量,下午四五点钟下班后去,钓到晚上10—11点。塘主也是位钓鱼高手,他知道这个季节白天鱼儿咬钩都不积极,况且晚上气温更低,鱼儿咬钩的可能性就更小,便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有了个过瘾和探索冬季夜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3):12-13
鱼钩:“钓鱼要用鱼钩”小儿科的常识谁都懂,但如何正确地选用鱼钩,可是有讲究的。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鱼钩,它在整套钓系中是唯一能与鱼儿做亲密接触的“家什”。所以用钩的正确与否,对鱼获的意义比较重大,初学者往往在这一点上比较盲目或者概念上模糊不清。市面上出售的鱼钩品种很多,样式有宽或窄钩门的、长柄或短柄的,倒刺与无倒刺的、钩条有粗有细的这些钩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痴迷的钓鱼爱好者。有一次,他在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往往会因为刺痛而拼命地挣扎。可它越是挣扎,鱼钩就会扎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儿后来侥幸逃脱了,那枚鱼钩也不会从它的嘴里掉下来,而是一直留在嘴上。所以很  相似文献   

14.
摸清水底     
徐刚 《垂钓》2006,6(11):14-16
绝大多数钓友在平时钓鱼时都以底钓为主,所以我在这里想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关于“底”的话题。当把钓组抛到水里后,水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用眼睛就没法看得到了。我们在期待鱼儿上钩的同时,也非常希望知道水底钓组是什么样的状态。换句话说,不知道水底的状况,心里自然就没底,鱼钓得也糊里糊涂的。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掌握这个“底”,清楚钩饵在水下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都是通过浮标来了解水下的情况,即通过浮标的调整来了解水底的各种状况,所以找底是用手竿钓鱼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到秋天,鱼儿都游向深水,若想钓到它们就必须把钩甩到远处的深水区。“飞毛腿”式爆炸钩是各种组钩中甩得最远的,故我们这里秋天钓鱼时,都用“飞毛腿”式爆炸钩,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咬钩瞬间     
曹治文 《钓鱼》2010,(3):62-62
鱼儿咬钩时是生死攸关一刻,挣脱了就是生,挣不脱就是死。而对于钓鱼者来说,这是个既兴奋又紧张的瞬间。我不善钓鱼,喜欢看钓鱼,特别喜欢聚焦于鱼咬钩后的动作。2009年9月20日上午1O点10分,我在吉林市松花江边终于扑捉到这一瞬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气转凉,鱼儿开始喜食虫饵。钓友们选用红虫或线虫钓鱼,效果往往更好。但这两种虫饵装钩时如不捆扎,则持钩性较差。直接影响中鱼率。  相似文献   

18.
放生的惦念     
有一位女教师,退休后被喜欢钓鱼的丈夫“拉下水”。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她不仅很快学会绑钩上饵调漂遛鱼,还时不时钓上一两条不大不小的鱼。和粗线条的丈夫不同,她每每给鱼儿摘钩,都要柔声细气地说一声“对不起”,丈夫听了不以为然,说她是“妇人之见”,她笑而不辩。那副神秘莫测的表情,让丈夫好一通琢磨。也许是悟到了什么,他现在也常常向鱼儿道声“对不起”。  相似文献   

19.
请善待鱼获     
陆发祥 《钓鱼》2010,(15):1-1
这是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各种关于钓鱼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从竹竿到碳素竿,从单钩到串钩、爆炸钩,以至于各种漂型的漂、绕线轮、钓箱、钓鱼服、钓鱼眼镜,甚至于探鱼机。短短的几十年,科技为我们鞠躬尽瘁,只差鱼儿从水里跳出来自己进鱼护。  相似文献   

20.
善用味诱     
王启 《钓鱼》2007,(3S):20-20
味诱,就是根据鱼类喜爱的味道诱使它们集中,钓而取之。 过去,钓鱼爱好者为了提高鱼儿的吃钩率,常用鱼儿吃不到的食物作诱饵,以其味诱鱼,然后钓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