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诱饵的力量     
《钓鱼》2007,(15)
诱饵,是捕捉动物时用来引诱它的食物。一般的诱饵都不会太大。钓鱼少不了诱饵,诱饵是决定钓鱼成败的关键,这在许多谚语中都有所体现:"诱饵不奇,难以诱鱼,钓饵不优,鱼难上钩"、"钓饵不对口,进窝也游走,饵食不对路,鱼儿游别处"……  相似文献   

2.
管察 《钓鱼》2006,(7):26-27
诱饵粗,钓饵精。几千年了,我们都是遵循这个法则。可是现在有了变化——诱饵也要精炼。比如竞技钓鱼,虽说诱饵是它,钓饵也是它,诱钓不分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诱饵优于钓饵已成了一种共识,只有诱饵的精致是才能将鱼源源不断地引来,至于钓饵怎么样,到反而退为其次了,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原塘颗粒。  相似文献   

3.
华歆 《钓鱼》2003,(21)
传统钓鱼的特色是诱钓分离,先撒诱饵,在鱼引来之后再用精练的钓饵挂钩。所以,抱着传统不放的人只会在钓饵上动脑筋,常常忽略了诱饵的作用。商品饵诱钓同步,边诱边钓,鱼来得快,聚得多,但诱和钓并不统一。现象之一是钓点聚鱼很多,但咬钩信号杂乱,忙死了钓不上鱼;现象之二是钩沉不到底,半路上就被小杂鱼叨走了;现象之三是诱不来鱼,却有一条钓一条,鱼不多,但钓得实在。之所以出现这三种异象是因为钓手不识饵,只知道用鼻子去认识钓饵,不懂得合理钓饵状态是决定诱鱼与能否把鱼钓上来的关键。刚接触“本味”饵的时候觉得其貌不扬,颜色白不白、黄不…  相似文献   

4.
王志运 《中国钓鱼》2000,(11):11-12
一、诱鱼的几种方法 1.钓饵代诱饵法(即是钓饵窝儿)。垂钓时不需专门打窝,当钓饵用面饵时(颗粒料用塘水泡开后,加适量面探合成团,要松软一些,其他面饵也可),双钩挂饵,一个似大红枣大小,一个似小枣大小,投向钓点即成。因为提竿没有上鱼,钓饵就脱落河(塘)底,再甩竿时又会有钓饵甩落,这些钓饵自然就形成了窝子,鱼儿就会光顾,向窝子聚拢起来。 此法,钓饵与诱饵相同,鱼儿会形成“受食”惯性,无形中起到了麻痹鱼的作用,容易“上当”而被钓上来。 2.钓饵外包诱饵法(即捏饵诱饵法)。是在手竿钓饵外面再捏上一块沉底即…  相似文献   

5.
肖奇国 《钓鱼》2004,(1):42-42
在广大的钓鱼爱好者中,不论使用诱饵还是钓饵都是以香甜或是稍带酸味调配而使用“咸味鱼饵”垂钓者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6.
一米之差     
徐廷国 《垂钓》2002,2(6):60-60
2001年5月的一天,我去一水库钓鱼。此库野生鲤鱼较多,我是专为钓鲤而去的。我的钓具是:两支海竿挂“炸弹”钓远,一支带轮的手竿钓近。诱饵、钓饵均用煮熟的红薯,只是钓饵比诱饵的成色好些,形状有别。  相似文献   

7.
1992年第四期《中国钓鱼》(总第33期)“鱼的知识”专栏刊登了《鱼在被钓过程中的通讯奥秘》一文,说经常有人垂钓的河塘,鱼特别刁滑,甚至只吃诱饵,不食钓饵。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整整18个月的实验,发现鱼不仅具有生物通讯,而且有一定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8.
严实 《钓鱼》2010,(10):16-17
传统钓鱼都是先撒诱饵,等鱼聚来了再用精致的钓饵挂钩垂线而钓。这样钓鱼虽显得闲适却难免被动,多为老年人采用,是为守势。现代钓鱼是快节奏,抛钩快、扬竿快、脱鱼快,弃攻为守或攻守结合。钓对象鱼1分钟抛钩7~8次,1小时钓150~200尾鲫鱼是中等水平。不管钓快鱼还是钓慢鱼,认准对象,用对钓饵是钓鱼最基本的入门功夫。  相似文献   

9.
何文江 《钓鱼》2010,(18):45-45
去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和钓友老余、小张等人到距县城不远的七里觯水库钓鱼。刚到钓鱼场放下渔具时,水库养鱼老板主动告诉我们,你们不需调饵料,就用我存放的板栗作钓饵效果会更好。并且说凡来钓鱼者都说板栗好钓鱼。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都利用板栗作诱饵和钓饵,不到6个小时都钓获各类鱼10余斤。这天的感受是人乐鱼丰。  相似文献   

10.
野钓特效饵     
张仲斌 《钓鱼》2013,(14):46-47
我们一起钓鱼的一位钓友使用的诱饵和钓饵,钓鱼的上鱼率明显提高,使我迫切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秘密。那位钓友稍许透露了一些内幕,说是在制造鱼饵时候,稍许添加一些"白蛋白、氨基酸"这样的鱼饵做诱饵,聚鱼多,聚鱼时间长;做钓饵的时候,鱼儿咬钩频率也能显著提高。听了他的透露,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具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个人小秘密,我也不好过分详细咨询。我又向他索要了一些鱼饵做诱  相似文献   

11.
孙书静 《垂钓》2005,5(11):44-44
“渔夫鱼”是我们对以钓鱼为捕食方法的海洋鱼类的统称,包括鹅鱼、和尚鱼、青蛙鱼、蝙蝠鱼等.它们都是“钓鱼高手”,“渔夫鱼”的背部一般都有一根长剌.这就是“钓竿”;长刺的末端长有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7,(3)
配制饵料,不论荤饵和素饵,都讲究色、香、味、形。按钓鱼的用途划分,鱼饵有两大类:一是撒窝聚鱼的饵料,称诱饵;二是穿在钩子上钓鱼的饵料,称钓饵。  相似文献   

13.
管察 《钓鱼》2006,(9):19-20
“台钓”的贡献是把我们从两步走,诱饵粗、钓饵精的诱钓分离引导到诱钓合一。众所周知,我们称为“台钓”的钓鱼方法典出日本,是在“日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于日本人原来怎么钓,《丸九钓饵词典》的说法是“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是让鱼咬钩的”。显然,主诱和主钓是分开的。最近,看了一个韩国的光碟,他们钓鱼是上钩用商品饵,下钩装蚯蚓,诱和钓分离,只是操作时是把我们的两步走缩短为一步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不少从事传统钓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诱饵和钓饵既不相同,味道又各异的问题。 诱饵、钓饵不同料,味道不一致,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各司其职:即诱饵只起诱鱼、聚鱼的作用,只要能将鱼引进窝中,留在窝内,似乎就算尽到了责任,完成了使命。至于鱼咬钩与否,则是钓饵的事。因此,许多时候出现窝中鱼星不断(表明鱼已进窝并正在吃诱饵),就是不肯咬钩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绝大多数人将其归结为气侯、水情和鱼的刁滑,并没有意识到是诱、钓饵饵料不同和味道相左所造成的。 当前风起云涌的竟技钓,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诱…  相似文献   

15.
吴芜 《钓鱼》2010,(12):10-11
自钓鱼比赛放弃“单尾大”之后,竞技钓鱼主要是凭软实力说话。即在线组、浮标、操作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按鱼情调整钓饵成了取胜关键。所谓拿鱼说话,其实就是拼钓饵。可是钓饵是看得明白,用得糊涂,一样的配方在甲能连续上鱼,在乙却是十竿八空,所以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还得有硬实力。  相似文献   

16.
配组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9):17-17
传统手竿钓鱼以一线一钩为主,操作两步走,先用手抛或借助工具将诱饵投到钓点,估计鱼诱来后再在钩上挂饵垂钓,由此而有诱饵粗、钓饵精的习惯。日本人合二为一,配合着坠下两钩和浮标,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用另一种饵,主钓。这种上钩主诱,下钩主钓,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的钓鱼方法称为配组钓法。  相似文献   

17.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18.
辞源说:“诱而取之谓之钓”。用诱骗的方法去达到目的,曰钓取。所以钓钩也被比作圈套。把钓鱼用的鱼食称为饵,饵也是引诱的意思,“以此饵鱼”。不论是诱饵或钓饵,都是钓鱼人引诱鱼类上钩的陷阱。所以,钓鱼人将钓鱼用的鱼食称作饵料,而不称为饲料,而养鱼人将鱼食称为饲料,不称为饵料。同样是喂鱼,其因在于目的动机不同,一个是要钓取,一个是要养育。钓的含义很广,其中充满玄机。这里不说钓官钓誉,只说钓鱼。备芳饵,投鱼之好,隐钓线,不令鱼骇,布雾化,诱鱼集聚,打频率、聚鱼不散,搓和拉,适时变饵,备利器,得心应手;熟钓技,事半功倍。所有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9.
陈中春 《钓鱼》2011,(24):44-45
在钓鱼活动中,诱饵和钓饵的运用,都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三分钓位七分饵,能否聚食在色香。”尤其是冬天,在鱼类懒动少吃的情况下,如何把它引诱进窝,让其很快张嘴摄食,对饵料的品质就有更高的要求,比起春夏秋三季,要更为讲究。  相似文献   

20.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