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人们习惯地把地市县报称为“地方小报”。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报小作用大,自有广阔天地,这是任何大报所不能代替的。近几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随着自办发行的逐步推开,一些小报的发行量更有明显的上升。江苏铜山报由去年的32000份,今年猛升到53000份,增长62%以上。河南开封日报在市属五县的发行量,今年也比去年增加25%。最为突出的  相似文献   

2.
小报肩负的任务与大报是一样的县市报是小报,它发行范围小,发行量小,版面也小。但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不能因为县市报是小报,就妄自菲薄,放松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县市报同样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同样要坚持大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唱响主旋律。只有这样,县市报才能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有  相似文献   

3.
编委点击     
《中国地市报人》2009,(3):M0003-M0003
刀福祥(云南西双版的报社社长) 西双版纳报社社长刀福祥同志,从事新闻工作26年,发表新闻作品及论文600余篇,其中有40余篇获全国、省、州级奖。2003年,他带领报社全体职工,努力奋进,实现了《西双版纳报》小报改大报的目标。他认真抓报纸发行工作,在云南独创建设“报刊村”,  相似文献   

4.
地市县报,人们往往把她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习惯地称她为“地方小报”. 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小报小办,很受欢迎.许多读者反映,每当送来了各种报纸,大家首先抢看的是当地小报,“亲不亲,故乡情”.近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稳中有升.这是需要人们思考的. 现在各地的小报星罗棋布,展示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前景.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处在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稳定发展的上升时期,而作为为振兴  相似文献   

5.
地市县报同志经常议论这样一个怵头的问题:报纸的发行量越大,赔钱就越多。当今报竞人择。去年以来,报纸发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是,大报普遍下降.小报稳中有升。今年总的发行情况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地市县报稳中有升,少数小报上升幅度较大。江苏宜兴报今年发行54000份,比去年同期猛增49.4%;湖南澧县报来势  相似文献   

6.
费德明 《新闻界》2003,(1):51-51,61
《南充日报》自1952年10月1日创刊以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从1952年4月4版周3刊小报发展到1996年扩为对开4版大报。1987年《南充日报》成为日报,2001年创办了子报《南充晚报》,实现了报纸跨越式发展。发行量也由创刊时的1.5万份上升到1986年的16万份,这一数字一直保持了10年。1996年改为大报后仍发行8.6万份。加入WTO后《南充日报》与全国市州报同行一样,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特别是广大农村推行费税改革后,,将使地市报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与压力。因此,唯有与时俱…  相似文献   

7.
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报难,小报更难。我们在坚持开展批评中,尝到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小报抓批评性报道的困难,主要在于地市县报的天地有限,不仅当地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这个亲戚,就是那个朋友;而且可以找上门来,说情吵闹。因此:一是采写难,由于小报与群众靠得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0.
《河南电力报》创刊于1981年7月30日,前身是《河南电力消息》,不定期出版,赠阅发行,1984年正式更名为《河南电力报》。目前,《河南电力报》已成为由周一变周二,由小报变大报,由黑白变彩版,并增出月中和月末生活版,发行量由最初的3000多份增加到现在的7万多份,发行面覆盖全省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  相似文献   

11.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色。劣势之一:新闻来源少,怎么办? 基本思路——走出“自我”,横向开拓,扩大视野,从外延上找出路。  相似文献   

12.
报章和官司     
报业常见大报与小报之分。何为大何为小?好象无人给予明确的划界,但约定俗成的见解是,日报为大,晚报为小;大机关办的报为大,非此则视为小。总之,大和小是决不以发行数量、版面多寡为依据的。另外,小报售于街头闾尾,而大报则经邮局发送至大小机关再至大小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大与小“大报”、“小报”的提法,近几年来频频出现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口中,这一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已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报纸发展的正确判断。按照刘健同志的说法,“严肃的、庄重的综合性日报,特别是全国性综合新闻报”是大报,而那些“都市生活”类报则是街头小报。有了“大报”、“小报”的机械划分,接下来便是对所谓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上海小报以色情、无聊等负面形象遭到主流社会的批评,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以大报的对立面而存在。为挽救正当性危机,小报通过申述大报小报价值等同、自我夸赞、批评大报、攀附名人等话语策略以及呼吁“大报化”和建立小(型)报同业组织来建构其正当性。然而,由于小报浓厚的商业性、缺少合作精神,小报文人迫于谋生、知识结构陈旧,以及当局管制不力,小报未能剔除其身上的痼疾,扭转社会的认知,致使正当性的建构成为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新的政权立即中止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里要说的小报,不是街头叫卖的小报,而是连街上出售资格都没有的内部报纸。 按照国家规定,我国目前的报纸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统一刊号”,即广义上所说的“大报”;另一种持“内部报刊准印证”,对比前者通常称作“小报”。根据1992年底的统计数字,小报有4536种,是大报数量的两倍多。 小报,咱们自家的报 使小报不能被忽视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读者的需求。一位姓吴的工人说:“要说每期必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摆脱萎靡不振的困境,《晶报》以《立报》为师,学习其"小报大办"的成功经验。由于浓厚的商业性和对政治风险的规避,《晶报》"小报大报化"的实践不仅未能达到《立报》的高度,反而出现了时政新闻与色情文字共存的版面面貌。《晶报》的"小报大报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农业要上新台阶,地区报怎么办?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向我们指明了方向。地委主要精力抓农业,作为地委机关报,它的农业报道先要上台阶。这项使命,随着90年代第一春的到来,突出地摆在地报工作者面前。地报在这方面的倩况怎么样?去年以来,笔者对100种四开小报,其中包括32种地市报的浏览与拜读,总的印象是各家地报对农业报道是重视的,并且都有一定的风格和特点。但是与五中全会的要求和农业再上新台阶的要求相比。距离还不小。其中带倾向性的问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以来,我们聊城日报社以全员聘任制为突破口。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全面配套改革,使报社内部活力大增,各项事业长足发展:8年中固定资产增长了120倍,报纸发行份数增长了10倍,报纸由周二小报发展为周六大报,报纸质量由全省倒数第一逐步跨入全省地市报先进行列。聊城日报改革的经验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去年以来,地委、行署在全区事业单位中大力推广聊城日报  相似文献   

19.
纽约、伦敦同样是一城多报,而“大报”“小报”“专业报”的定位泾渭分明,与广州报业都一味强调主流相比,显然成熟许多  相似文献   

20.
小报蜂起,大报怎么办?我认为,首先要清醒地看到大报的优势和劣势。大报的劣势简要地说是信息量不如小报多,知识性不如小报强,服务性不如小报好,版面不如小报活。大报要学习小报的长处,适应形势的发展,把报纸办得活一些,丰富多采一些。大报的优势主要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