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文学书简     
九十二一句当中,有一个字安排得准确而新鲜,可使整句生辉,可使全篇增色;这个字,可成为全句乃至全文的“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中的“翼”字,用得最妙,最为生动传神。翼就是鸟儿的翅膀。这个比喻真不落套。试想,亭在山上,下临酿泉,亭的飞檐凌空挑起,当然很像鸟翅。也就有了飘然欲飞的情势。一个“翼”字,不仅写出了亭之形状,而且写出了静物的动态,这就逼真地表现了作者独享其“山林之乐”的欢悦心情,是其它任何别的字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书简     
五十二你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多属一般化。人各有一副面孔,绝不与他人相同,即使孪生兄弟,也有差别。但想说出一个人的长相特征,确难;他或她越漂亮,越标致,越难说出到底如何漂亮,如何标致(倒是一些丑八怪的长相特征容易说出)。“仪态由来画不成。”(王安石句)丹青尚且难以描绘,何况语言文字乎?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物肖像,多用套话,或编一篇赋、几句赞,夸张其辞地把脸皮、头发、耳目口鼻说一遍,效果极差。连名著《红楼梦》也不能免俗。如写贾宝玉:“面若中  相似文献   

3.
文学书简     
三十七……要以平等态度对待读者。执笔为文,不可拿架子,不可盛气凌人,不可板着面孔训读者。好的文章,应是如絮语,如恳谈,如叙家常,如诉肺腑;像巴金老人一样,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这样,读者便容易接受。有道是:“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是真佛只说家常话。”你亲近读者,读者才亲近你。再,不要总想表示自己有“学问”,总想拐弯抹角使上几个“词儿”.那样,往  相似文献   

4.
文学书简     
五八不少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轻视民间文艺、嫌它鄙俗,粗糙,往往不屑一顾。其实,民间文艺中有很多好东西。民歌、民间故事、民间戏曲、俚语谣谚,曾哺育过不少古今中外的大作家。我喜欢民歌,爱听地方戏和曲艺。我觉着,这些民间作品有着清新质朴的美,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我们耍笔杆的人所创造不出来的。我写作时,在立意、构思、语言、韵味、节奏等各方面,都从民间文学得到启  相似文献   

5.
文学书简     
八十四肚里空了,没啥写了,咋办?我采用两个办法。一是撂开纸笔,专心读书,读自己爱读的书。通过读书,开扩思路,调理情绪,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艺术感悟力。往往,读着读着,不期而想起某个题材可写,而且很快有了构思。这,可以叫作借别人的思想和艺术,激发自己的灵感。二是立即下乡,到丰富多彩、斑斓驳杂的生活中去,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去了解新新奇奇的事。往往,不仅能发现新题材,还能唤起记忆,发掘出忘掉了的“库存”。每下乡一次,总是收获颇丰。这,可以叫做让现实生活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6.
文学书简     
……我喜欢短句子。我觉着中国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短句子。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本来也是多用短句。这,古代作品可证。由于受翻译文学作品影响,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多音节词的增加,新文学作品的句子变长了。适当的长些,是可以的,但故意地模仿外国人,任意把句子拉长,本来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总要拽成鸡肠子似的没头没尾,再故意把它摆扭得古古怪怪,佶屈聱牙,对读者,简直是罪过。曾记得某位新潮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满眼都是长句,句法又十分刁钻,最长的一句近60个字,其中一个定语就18个字。这作品,不硬着头皮读,很难读下去。我怕读这样的语句,读起来胸闷、头疼,出气不顺。偏偏有人爱制造这样长而别扭的句子,何苦呢?近年来作品越写越长,恐怕与句子越写越长也有关。我爱读孙犁散文,特别喜欢他的语言。句子简短,而内涵丰厚,余味悠长,有古典散文遗风。不信,你读读他新时期以来出版的《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远道集》、《无为集》、《陋巷集》……读后你就服了。  相似文献   

7.
文学书简     
七十……我也曾应邀到外地参加笔会,住高楼大厦,吃珍馐美味,生活舒适,环境优雅,时间充裕。但总写不出作品,像漂在水上的葫芦,总沉浸不下去,便只能和文友们侃大山,云天雾地闲扯。而每当深入农村,住在乡镇的简陋的旅店里,或借宿农民的低矮的厢房里,倒往往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因为,我要写的生活就在身边,我要写的人物就在面前,就有那么一种气氛,那么一种韵味,那么一种无形的“场”,时时濡染着我,激励着我,感化着我,使我大脑里的文学细胞自由而亢  相似文献   

8.
文学书简     
七十七朴素自然的语言,并不是容易随随便便写出的。随随便便地写,必然拖拖沓沓,拉拉杂杂。朴素自然是一种语言的境界,相当高的境界,看似毫无斧凿印痕,实则字字句句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看似毫无辞采藻饰,实则字字句句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如大匠运斤,得心应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深厚的内在的美,本质本分本色的美。这需要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功夫。“功夫成就之后,信笔写来,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清气澄彻中,自然古雅有风神,是一家数也。”(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前几年,我的儿子遵照语  相似文献   

9.
文学书简     
六十四年轻人易于激动,写诗作文,总是抒不完的情,恨不得每写一句都感叹一声“啊”。有人说,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抒情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孙犁在给一个业余作者的信中说:“即使是散文,抒情也要有所控制;抒情而又有含蓄,方是文章精美之路。一味抒情,则等于没有抒情。”(《远道集·芸斋书简》)你这篇散文中,抒情的句子太多了,反而把本来很浓的情感冲淡了,稀释了。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要把自己想到的直陈感情的话统统说出,而是在情不能自已时点到即可。也就是说,要使自己一腔真情蕴含在、浸润在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中,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而不可由作者时时站出来大发感慨。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含情脉脉的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书简     
三十写作,也叫做文章。这个“做”字,大有讲究。不“做”,文章出不来;太“做”,文章就做作了,不自然了,斧凿痕太重,人工味太浓,就可能显得不真实了.写散文,尤其不能太“做”.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立意、构思、语言,都应力求自然,本质,本分,本色,而不可硬要改变它的本来面目。这个意思,我说不圆满,想起鲁迅两段话,抄给你做参考:“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果全体雕  相似文献   

11.
文学书简     
十四……你的语言,干巴,枯涩,文学性太差,好似先天营养不良。叫人读着,如吃锯末,如嚼干草,没一点味儿.个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读书太少.我常对业余作者讲,如果把作品的语言比作禾苗,则读书犹如施肥,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更是施长效底肥。读书多了,语言就可能丰美了,鲜活了,也就有了文学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太少,下笔如有鬼,鬼缠得你语言干枯,令人读之伤口,品之乏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就更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2.
文学书简     
二十二……不要迷信天才。写东西前,不必先自问:“我有没有创作的才能?”既然你有相当的生活积累,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写作的冲动,那就开笔写吧。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我说,每个正常的人脑子里都有文学细胞,只要条件许可,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都可能写出文学作品。文学大师们可能有天才。但他们总不承认。鲁迅就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列·托尔斯泰也说:“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分勤奋。”  相似文献   

13.
文学书简     
缘起近年来,不少文学青年投书求教,或寄来文稿,征求意见。其诚可感,其情难却。我虽忙,也总挤出时间,一一回复,尽心尽力。经年累月,信稿竟积了厚厚一册。近日忽想到,那些书信对其他文学爱好者或许也有点儿用处。便翻检旧稿,再作润色,稍加编次,抄付《新闻爱好者》。为节省篇幅计,前言后语,题外闲话,悉删去。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视写作为“巨大的幸福”,却并不把当作家作为他追求的目的。因此,对于他,什么样的体裁是不大在乎的,只要能宣泄他那“庞大的内心世界”。无怪乎在《卡夫卡全集》中又出现一个奇观:社交圈子并不大的卡夫卡,其书信之多几达五分之二,其中给两位情人的情书又占一半以上。这里选译的自然只能是凤毛麟角。就人数论只有三人:他的终身至友 M·勃罗德和他先后相爱过的两位情人。三人中,收信最多的是第一个情人菲莉斯·鲍威尔,达527封之多,德文版共八百多页。但以感情投入之热烈、真挚看,当推他晚年致密伦娜·耶申斯卡的18万字情书,它们是卡夫卡爱情的最后绝唱,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故这里的选择以这部分书简为重点。卡夫卡书简除了感情投入这一主要特点外,一个次要特点是落款简略,一般都不写地点,署名常用一个缩写字母。尤其是致密伦娜的信,因属“偷情”性质,一般都不写日期和地名,也很少署名。  相似文献   

15.
四月书简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Z1)
艾克恩评“延安文学”──北京书简(摘要)编者按:“老陕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艾克恩致函《延安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曹谷溪,对近年来的《延安文学》杂志给了热情的鼓励和恳切的批评。艾克恩同志拖着病体,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这封长信,情深意切,用心良...  相似文献   

17.
(一) 贵忱同志: 近检弢翁遗箧,发现古钱藏家方地山先生所书扇面(当年捐献时未接受者),其中有论古泉者若干条。考虑您可能有兴趣,请人录出寄奉,不知有用处否?抄件即留尊处,不必退还。原扇已分为十份,分散各地,因争取在分配之前匆匆录出,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创刊160周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60周年。喜逢“双甲子”之际,我们特邀这两个当代中国报纸名牌副刊的部分编辑撰文.诠释编辑副刊的理念,诉说“为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以此表示庆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恩师甘惜分先生喜逢百岁大寿,我应当毕恭毕敬地站在这位泰斗面前,认认真真地执弟子礼才是。甘先生被称为泰斗,当之无愧!因为他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教育家,是他担任导师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童兵先生。我国当代著名大学新闻学界的著名博导,除童兵先生外,还有喻国明先生、刘建明先生、刘燕南先生等多位大腕学者和教授,都出于他的门下。我一生最幸运的事情之一是也能忝列他的门墙。不过,我属于“不才弟子”。但是,恰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这本通信选集共搜集了他们来往的74封书信.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也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故旧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是深入了解、研究和学习两位政治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