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一张《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全家福”,照片上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是他们手中写有“2005坚持就是胜利”的横幅却增加了些许凝重。从中不难看出,制作新闻调查性节目背后的艰辛,而正是他们对于信念的坚守,构建了《新闻调查》特有的媒介品质。为客观原  相似文献   

3.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1月26日播出<钱云会之死>,经过多天的实地调查,采访了与钱云会被碾压致死案有关的大量证人,部分还原了案发时的情形,解释了该案的几大疑点.(1月26日央视<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4.
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焦点访谈》到今年已经创办13年。在中央电视台,超过十年以上、至今仍在播出的电视栏目为数并不多。老品牌栏目面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该  相似文献   

5.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活跃在电视中女性记的身影越来越多,除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之外,笔认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女性记与电视新闻采访,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央视《新闻调查》记柴静,就是较好地利用并体现了这种优势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8.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调查》在采访形态、采访纬度、采访方式和采访目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以《新闻调查》为实例,对如何创新电视新闻采访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新闻调查》作为国内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电视新闻,入驻抖音时间比其他主流媒体稍晚,其抖音号《央视新闻调查》有丰富的研究价值.短视频新闻难以在短时间内合理取舍和选择内容,为用户理解造成困扰,且表达偏向情绪化,有损新闻客观性.因而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账号可以利用好用户资源,积极互动、提供最关键的内容,发挥好舆论引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魏珑 《新闻实践》2005,(6):45-46
如今,电视深度报道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甚至是不可动摇的牢固地位。《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一批央视的名牌栏目经久不衰即是佐证。对电视深度报道,本人比较赞同这种定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  相似文献   

12.
出镜记者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才催生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9,(6):12-12
《同一首歌》栏目国庆后在央视停播。这也是继《实话实说》之后,央视又一档金牌栏目遭遇停播。  相似文献   

14.
高贵武  薛翔 《青年记者》2020,(16):20-22
<正>《60分钟》始终坚持生产优质的深度内容新闻报道,既没有被新媒介技术所牵制,又没有排斥新媒介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1968年,曾经创造多项电视专业术语、被誉为天才制片人的唐·休伊特凭借对电视新闻的执着与热爱推出了一档电视栏目《60分钟》(60 Minutes)。该栏目不仅深受观众和专家好评,成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播出时间最长、获奖最多、记者最著名、变化最少的电视新闻栏目,还开创了世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电视杂志节目的历史先河,成为全世界电视新闻争相模仿的标杆。198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观察与思考》便深受其影响,随后播出的《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  相似文献   

15.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6.
于都 《军事记者》2002,(1):28-29
风和日丽的2001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四周年之际,主持人王志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缘于为电视栏目主持人(出镜记者)开专门的研讨会实属少见,所以王志格外引人注目。牵引人视线的是目光炯炯和一副厚嘴唇,这是王志给我的最初印象。接下来就回想起他在电视节目中探询的、质疑的、执着的、平和的、严肃的、冷峻的、出其不意的、环环相扣的各式各样的发问。《新闻调查》栏目的制片人赛纳这样评价王志,稳重、沉着、机智、悟性,编导想到的问题,他能提到;编导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也能提出来。王志的提问总能引发被…  相似文献   

17.
游雅玲 《视听界》2006,(3):96-97
一、定位要准。针对少儿年龄细分和兴趣不同而进行定位,选择播出时段。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以前播出时间多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可此时孩子们往往还在校或在放学途中,后来,该栏目将播出时间调整为下午6:00左右。连云港电视台以3~12岁少儿为收视主体的《红帆船》栏目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栏目采取小板块形式,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子栏目,为幼儿和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吸引少年儿童参与到节目中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娱乐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加强引导、寓教于乐的目的。二、遵循少儿心理,倡导全方位…  相似文献   

18.
走向春天     
当西部开发的热潮在大江南北、天山脚下如潮涌动,在湖南,开发湘西的伟大工程也已拉开帷幕。为大力推进这个新世纪的宏伟事业,湖南媒体与中央在湘媒体一起,在第五届中国记节到来之际,走进大湘西,吹响了开发湘西的号角。为此,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新闻工作协会主席覃晓光亲笔为本刊撰稿,记录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行程。湘西的神奇与美丽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好新闻作品有什么标准?央视《新闻调查》中著名的大眼睛记者柴静说:“好的新闻是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20.
王猛 《新闻前哨》2007,(7):65-6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栏目创立十多年来,创优创新、不断探索。《新闻调查》在过去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实践风格的“电视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