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秀梅 《大观周刊》2012,(20):189-190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守望者,传递美、感受美的能力如何将决定其作品的价值,因为媒体能够引导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对美的感知、欣赏能力,从而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能作出积极的反应,在“美无处不在”的生活世界中感知美、欣赏美。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  相似文献   

5.
刁权芳 《大观周刊》2012,(8):292-292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索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技法技巧和各种能力。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技巧,更要加强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即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刘莹 《大观周刊》2012,(41):355-355
针对边远山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边缘化问题,用素描这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实现美术课对学生的美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松 《大观周刊》2011,(16):245-245
审荑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素质,我们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生活才能多姿多彩。那我们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来完成对这一伟大课题呢?我们思考与尝试的结果是,把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同时在合理的课堂中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便可以强化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创作的艺术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节目的创作是门艺术,主持人自身的艺术气质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不论是哪一类节目,哪一样式的主持人,都不可缺少艺术气质。主持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是主持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和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卢春宣 《大观周刊》2012,(40):193-193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曾指出:美术等欣赏领域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学生美术直觉敏感度的培养,这一切都要借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这个前提,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广告审美消费的批判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为审美消费对象的广告产品一定程度上将重塑审美主体,这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广告的外在审美消费,是指对广告内容之外与广告有关的媒介产品或广告形式上的认知,这些审美实践可以改变主体的审美意识结构,影响审美主体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是广告的内在审美消费,是指审美主体对广告内容本身的认知。广告审美客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审美主体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理想,改变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方式,从而确立新的社会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2.
谭常深 《大观周刊》2012,(51):292-29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相似文献   

13.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代红 《大观周刊》2011,(30):146-146
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靳春会 《大观周刊》2011,(40):156-156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杜京华 《大观周刊》2012,(32):263-263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指导人们自觉、正确的处理自己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纯洁粜高.最终培养起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学习、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李荣 《新闻窗》2012,(4):124-125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对读者进行审美宣传教育的义务,由此,我们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一个分不清美丑的人,在美的事物面前不能产生激动的人,是当不了好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