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修宜撰写的《近代中国史新探》一书,即将付梓,这是他近20年来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结果。他在较为艰苦的学术环境里,创造条件,在搞好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同时,笔耕不辍,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求是·内部文稿》、《学术月刊》、《历史档案》等础余种报刊上发表论文叨余篇,主编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学历史教学法》等教材,为繁荣我国的史学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徐修宜作为我的国内访问学者,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他学习刻苦勤奋、治学严谨、基本功扎实,有一种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邵雍教授长期致力于底层社会和江湖社会的研究,2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中国帮会史》(下编)、《中国会道门》、《中国秘密社会·民国帮会》、《中国近代贩毒史》、《民国绿林史》等专著,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中国近代绿林史》是其近年的又一力作,此书描述近代绿林的发展历程,修补旧作《民国绿林史》的不足,延展中将时段研究为全景式研究,升华了研究的学术意义。1.“绿林”概念的进一步明确早在从事帮会、会道门研究时,邵雍就开始关  相似文献   

3.
苏北是中国东南经济高原中的低谷,这一低谷是如何形成的?历史赋予历经沧桑巨变的苏北有什么“启示”?在朝阳初升的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此低头沉思。姜新先生以其素有的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社会关怀意识对上述问题作了深长的思考,并以一部20余万言的专著——《苏北近代工业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记录了思考的轨迹。 区域史研究已经成为吸引史学工作者的极具魅力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多数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的目光集中于“开风气之先”、“经济率先发展”的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却几乎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近代通史》由张海鹏先生主编、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编纂。这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第一部完整的通史著作,造端宏大,体系鲜明,贯通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约110年的历史,篇幅达550万字之巨。全书共10卷: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丁成泉先生,积数年心力精心结撰的《中国山水诗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山水诗和自然美研究的空白。山水诗史的研究,难度颇大:一是千百年来,由于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以及“诗言志”传统的束缚,使山水诗的研究起步甚晚。客观上,中国历史深嵌于中国诗歌之中,大量的借物言志的抒情诗与表现自然美规律的山水诗杂揉一起,难以厘分。二是我们民族虽然创造出大量精美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受到世界其他民族的喜爱与艳羡,却没有形成自然美的理论,没有总结出山水诗创作的系统艺术经验。只是到了清代,沈德潜、叶燮、乔亿、朱庭珍、魏源等,才对自然美的本质有了些微理解,才开始探寻山水诗创作的艺术规律,但仍谈不上科学化系统化。这就造成了山水诗研究中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6.
比较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和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不同,阐述郭氏<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特色,编排体例以及成书意义.  相似文献   

7.
撰写过中国第一部文学史的东吴大学教授黄人在清帝逊位前一年刊市《国朝文汇》,这部五百卷的巨帙为清文的结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自SO年代初开始,钱仲联教授著《清文举要》授及门诸生,示以从入之途;谢飘云教授曾负笈吴门,从钱老受清代诗文,归粤潜研十余载,终于结出硕果,向学术界奉献了一部3O万言的《中国近代散文史》。面对优秀的清文及近代散文遗产,这三代学人都通过自己的探讨作出历史的回答,如果说,《国朝文汇》旨在存目传人,《清文举要》主要是传授师法和家法,那么,仲国近代散文史侧重于描述晚清、近代散文的文化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严昌洪先生积10年之苦功,撰写的一部力作,是我国第一部近代社会风俗史专著,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纵观全书既可以明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发展演变的轨迹,又能够把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1940年近百年间,在西俗东渐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大潮下,近代社会风俗呈现出的新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体系独特,脉络清楚。作者认为社会风俗是属于社会意识诸形态中的一种,与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独立的外观和自身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人教版)上下册,共49个章节,叙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跨时150多年。它的学科德育,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特点鲜明,有很强的时代精神。教材的宋体、楷体、竖体字,引言、表格和插图,人物、事件和过程,原因、意义和教训,述、论、评价和概念,章、节、目题和习题,大多是载德载道的“寓所”。笔者使用和研究这套新教材,仅在学步,写点德育分析,算作教海投石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现代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从 1 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 2 0世纪末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风雷激荡 ,风云变幻。其间包含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对年青一代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与教育作用。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几经修改 ,消除了许多明显的差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用高标准来要求总觉得不尽人意 ,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笔者不揣冒昧 ,本着知无不言的精神 ,略陈管见 ,求正于编者与同行。一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应高于初中 ,其教科书应与初中有很大不同 ,而不是初中教科书的扩充与延伸。首要的是将重大史实力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流传至今的诗歌,少说恐怕也有上百万首。然而,由于这些诗歌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封建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轻视农业,看不起农民,因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真正歌咏农事和农家生活的诗篇,简直寥若晨星,而对这些少得可怜的“农业诗歌”,从古至今,也极少有人注意,更说不上加以整理和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社会的困惑》一书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大背景下,运用经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以及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社会进步是多元互动的综合过程,其实质是人的发展进步和对生产力标准的超越。一个国家和民族应依靠自己特色的包含经济、文化、科技在内的综合国力来占有"球籍"。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有鲜明的国情意识和时代特点,体现了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但它是一套无“纲”(教学大纲)之“本”,用之者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一线教师深感它的难度太大,很不适应,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其中就有学科能力这一难题。笔者把这两年教学的感受“提要”出来,仅供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统一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时候,由于对某些知识点在空间、时间、地域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等方面出现偏差,造成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失误,为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教材,笔者利用教学中的积累,将其简单归纳,加以辨析,以供参考。1.《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的标志——误认为这一规定是  相似文献   

15.
1.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说明A.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B.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在非正当贸易中,中国存在贸易顺差D.在总体贸易中,中国存在贸易逆差2.鸦片战争中,在道光帝已将林则徐革职查办的情况下,英军后来仍扩大侵华战争,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府认为清政府A.对林则徐的处罚太轻  相似文献   

16.
17.
安宝凤 《历史学习》2003,(11):42-44
一、单项选择题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此回答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2.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B.在思想上消除左倾思想影响C.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D.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不同时期、不同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各不相同,据此回答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态度是A.承认B.否定C.限制D.剥夺4.1947年…  相似文献   

18.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误区 :教材没有详细解释这个概念 ,一般学生把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一个概念 ,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中国不独立 ,不完整 ,不能独立自主行使主权。侧重半殖民地 ,而忽略半封建。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是一个“复合”概念。要弄清它 ,先要明确什么是半殖民地 ,什么是半封建。所谓半殖民地 ,是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入侵 ,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这个形态下 ,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并未推翻封建政权 ,进行殖民地直接统治。而是在保留独立国家形式的同时 ,用军事的、政治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事件众多,头绪繁杂,是历史学习中的难点。根据其编写体例和事件发展顺序,我们可以将复习线索总结如下: 一、一条线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有两处史实有误,现考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