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刚刚被任命为副教导主任的我,在学区“校干领衔课”上执教了《黄继光》一课,引起了当时任教研室副主任的于永正老师的注意。不久,江苏省教委决定“江苏省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在徐州召开,市教育局准备安排一位年轻的教师上课。因为《黄继光》一课得到区教研室的好评,所以我被安排去参加市里的选拔赛。得知这一消息,我很兴奋,开始精心准备《繁星》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我特意上新华书店,  相似文献   

2.
李卫俊 《江苏教育》2000,(12):33-33
听完某老师《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一课时后,有位老师提了这样一个意见:“这节课字训练的力度不足,比如说‘为了……为了……为了……’;‘只要……就……,只要……就……’。”在这堂课上,让学生理解三个“为了”之间的关系,我赞同,但要马上安排造句训练我觉得欠妥。课中安排造句训练,一定要根据课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3.
胡征和 《教育文汇》2011,(11):61-62
上小学的时候,课文《黄继光》让我们认识并铭记了这位英雄的名字。我们跟着老师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得“惊天动地”,同学们都被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壮举所打动。当时,我们就知道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就在我们的家乡安徽也有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他叫许家朋。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梅花魂》这篇课文,可能这是因为梅花的“魂”让我有这样的情节。 这学期,参加了实验小学组织的语文大练课活动。4月30日在实验小学五一班上了《梅花魂》第一课时。课后,教研室徐老师、张老师等评委和同事们对我的课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也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自己冷静地思考了自己的课堂,觉得课堂中吸收了很多同事的建议,有的地方也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6.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的一天,我承担了金凤区教研室安排的一项教学任务,即“金凤区兼职体育教师优质课观摩培训”。我负责本次活动的做课及说课。这堂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水平三:支撑跳跃一《跳山羊》,所教的班级是六年级(5)班。  相似文献   

8.
缘起: 《人民教育》曾以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为例,提出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的话题,可谓是轰轰烈烈。无独有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走进新课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让我拍一节录像课,也指定了这一内容,当时,我心中一阵窃喜,心想只要照搬华老师的课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我教儿歌《吹泡泡》时,为了指导幼儿画好熊猫,我自己必须先画好圆圈。王老师还特别提醒我,在画圆时,自己必须侧过身子贴近黑板画,才能使幼儿都看清我画圈的过程。为此,我不知练了多少次。后来,我自作“聪明”,事先在小黑板上淡淡地画上虚线的圆,这样上课时只要一描就行了。可这一招被王老师看出来了,她不声不响地走过来,把黑板上的虚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对我说:“你要相信自己,认真画是可以画好的。”果然,在王老师的激励下,我顺利地上好了这节课,画的圆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巧创情境调动内需(上课铃响,于老师还没有来。一位陌生的年轻的女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女: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个教…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时候,恰逢参加区上的赛教,我选了《统计》一课。为了使课准备得充分一些,我四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并重点请教二年级带过这一课的老师。在备课期间,我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至此,我自认为对活动的过程安排得扎实、有序、有效。原本  相似文献   

12.
谁来帮助她     
读罢2003年7、8月第19、20期《山东教育》,我被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于春祥老师撰写的《反思与课改同行——新课改经典案例10则评析》一文深深吸引。记不清读了几遍,已是烂熟于心了,不禁为于老师的细心发现与精彩评析拍手叫好。我知道,是案例的魅力,让我如此倾迷。文不厌读。百读之中,也不免生发出自己的几点思索与感想来。例如,于老师在案例1“谁来帮助她”中写道:“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听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地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交谈。‘快,谁来帮帮她?’‘…  相似文献   

13.
拒绝虚假     
前段时间学校领导要听青年教师的课,恰巧我被选到了。领导给我一天的准备时间,我选择了《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为了给听课领导、老师留个好印象,课前我着实下了一番大功夫,多方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板书、推敲教学用语。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面对孙中山爷爷的挂图,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开头写一段话,为了让学生当堂表现精彩,我就让学生回家提前做些准备。果不其然,课堂上,学生宣读的内容丰富无比,语句感人肺腑,将教学推向了高潮。课结束了,我美滋滋地等待校领导的赞美,主抓教学的陈校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根治自身…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下半年,我市三年级学生也开始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自然教师,五六年级的《自然》课必须由我教,居然让我无缘与《科学》课亲密接触,只听全市科学教师同一句话:“科学课,不好教!”这更让我这个年青人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初赛我上《反冲》一课,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我上了一节科学课《一杯水的观察》,效果特别好,还使我觉得上科学课特别轻松!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一、课前准备多,课上约束少“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科学课是孩子们的探究课,没有东西,还探究什么呢?所需材料不仅老师应…  相似文献   

15.
安石先生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曾长时期被国内语言学界尊为经典的“老三篇”之一。所以读大学时 ,我就仰慕安石先生英名。 1 985年我随安石先生学习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老师主持教研室会议 ,第一次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安石先生 ,安石先生朴实谦逊、平易近人 ,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北大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安石先生主要上《语言学专题》和《理论语言学》课。当时 ,朱德熙先生上《汉语语法分析》课、叶蜚声先生上《外国语言学史》课 ,还有徐老师的《历史语言学》、陆老师的《语法研究》、郭老师的《汉语文》…  相似文献   

16.
明中心梳条理练能力——《赤壁之战》教学谈□昆明市盘龙区教研室李岚《赤壁之战》一课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课文紧紧围绕“火攻”这一条主线,按照“定计——行计——成计”的记叙顺序,条理清晰、概括精练地记叙了我国历史上著名赤壁大战的前因后果,显示...  相似文献   

17.
【案例】我上了《找规律》一课,教后的反思交到了学校教研室。没想到教研室竟把这篇文章在校刊上刊了出来。这下可就出事了,文章中提到的A老师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大家争相批评他不“进步”,没有跟上新课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存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来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可见课前准备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吕泽超 《小学生》2007,(2):49-49
星期一清早,我背着书包上学去。到了教室门口,忽然,躺在我课桌上的《一课四练》跳进了眼帘,我心里思量着:难道今天早自修还写这不成?一问同学,才知道这是昨天的家庭作业,我恍然大悟:“哦……啊!!……”这《一课四练》我昨天没有带回家!也就是说……我没写!  相似文献   

20.
我讲的公开课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朱自清的《绿》。刚开始,我完全站在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准备将这节课完全讲成文学欣赏课。所以在备课时,我拼命地在意境的开掘和审美联想上下功夫。比如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追捉”与“离合”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我举出《蒹葭》这首诗。再比如为了加深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