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暗夜行路》中的〈序词〉的雏形是<谦作的追忆>。从<谦作的追忆>到〈序词〉,内容上的变动不大,但在形式上却有着相当大的改动。即第三人称全部变为第一人称。运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比阅读第三人称叙事的<谦作的追忆>与第一人称叙事的〈序词〉可知,第一人称叙事有着第三人称叙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更适合〈序词〉的创作。而这很有可能是志贺直哉作出形式上的改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任一实数x,以〈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2004〉=2004,〈√2〉=2,<-3.56>=-3,<-1/2>=0.  相似文献   

3.
<〈物种起源〉导言>是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若要很好地体现教学意图,就必须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几个问题 (一)关于学习重点.<<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比较艰深,阅读难度很大.一是因为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二是内容与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有较大距离,三是文章结构及语言表述与传统的中文表述形式有很大区别.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样一篇纯学术文章读懂弄通,课文前面的"学习重点"是把有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解放之后,以金陵局本为底本的<史记>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但此本仍算不上是善本.暨南大学张玉春教授利用北宋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史记>与今本<史记>进行校对,指出了今本<史记>的某些讹、误、衍、夺,丰富了<史记>异文的研究.本文就张玉春<今本〈史记〉校读记>一文有待商榷之处加以探讨,希冀为今本<史记>整理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师:提起鲁迅先生,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学习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到的那位讲述美女蛇传说的故事高手--长妈妈,是对鲁迅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曾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她,有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即专门回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而对一个普通的保姆却花了不少的笔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2007年秋季高中二年级选修的是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这册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本学年浙江使用的是2007年6月第2版(由浙江省出版总社重印)的本子.……  相似文献   

7.
陈建初先生大著<〈释名〉考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考论>),是关于<释名>的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成果,也是近年来汉语语源学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著作.该书主要从语源学的角度对汉代刘熙<释名>进行了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素质教育的总指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规划,围绕公选课<〈孟子〉讲读>的革新模式,本文从<孟子>讲读课程的历史与现状、指导思想、讲授内容、解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8期刊载李雪麟、康艳梅文章<质疑〈人生的境界〉>一文,笔者看后,觉得不妥. 该文把"境界"和"价值"等同起来,用"冯文的境界说就是它的价值观"一句偷换概念,由此展开立论,是极其错误的.该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准,用于证明人生的价值即可,而用来证明人生的境界则不可.  相似文献   

10.
周建成的<〈语言的演变〉质疑>中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认识.针对其错误,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评:1.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特别是语音的变化足以让千年以后的人听不懂当时的谈话的;2.语言发展的事实是先有雅言,后有方言.  相似文献   

11.
杜甫对李白的叙写主要有三类,正是这三类描写,刻画了全方位的李白形象。在整个唐代,也只有杜甫这般细致描摹出了李白姿态,这最早同时也是最真实的描绘,于后人认识李白,具有非凡之意义。社甫对李白诗歌的推崇,也正是体现了南北文化合流在李白身上的体现,奏出了真正的盛唐之音。可以说,杜甫叙写李白,在树立了李白形象及诗坛地位的同时,也问接确立了李杜的并列地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一书,归纳分析梁启超对李鸿章的看法。梁认为李鸿章是“真将将之才”的兵家,是“为时势所造”的洋务“英雄”,是“应龙入井”的外交家;认为把晚清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将“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是不公道的。梁与李“政治上为公敌”,然能以公平之心为史,所述凿凿,所论淳淳,为今天评价李鸿章提供了一个值得认真审视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4.
梁肃是唐古文运动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师从独孤及、李华,擢拔韩愈、李观、李翱诸古文运动干将。梁肃《绣观世音菩萨像赞》明确交代了其与李华的师生关系,因此李华女所绣观世音菩萨像并非为其亡夫崔绰祈福,而是为其父李华祈福。  相似文献   

15.
李世熊是明清易代之际,福建宁化的代表文人,迄今为止对他的关注甚少。关于其李氏一族的《李氏族谱》目前是否存在尚未明确,但其李氏一族各成员在明季宁化抗击寇乱、保护乡里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李世熊一生的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试通过对史料的整理考证,对其祖籍、家世及家族成员作出初步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关中方言词语数量较多,文章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关中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相似文献   

18.
对李贽写作目的的探讨是李贽研究问题域中的首要之义和应有之题。笔者以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对李贽的论述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李贽“为己”与“经世”,“自适”与“教化”相互冲突而又对立统一的写作目的,并深入剖析其成因及思想来源,指出李贽的写作在晚明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李贽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明代徽州里的编制与增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里甲制的研究是明代社会经济史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主要针对明代徽州里的编制及其演变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其一,徽州的里,从最初编成到万历这段时间内,相当数量的里慢慢消失的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明中期以后里甲的崩溃,而是反映了明初里的整顿。其二,明代徽州里的改编是在大造之年进行的。和其他地区一样,户数的增减,成了决定里的产生和消灭的根本原因。其三,在整个明代,徽州也不能脱离里甲体制的变化压力。不过,到了明末,徽州里改编的主要倾向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仅从里甲编制的侧面来看,徽州通过里的增减方式,终于缓解了其内部变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张静如先生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张先生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李大钊研究,在李大钊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李大钊生平活动与思想体系、李大钊研究史、李大钊研究的新领域开辟、李大钊研究国际化以及培养李大钊研究后备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先生从事李大钊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张先生李大钊研究的丰富学术思想包括:知世论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研究理念;学科交融、视域宽广的研究视角;加强基础、还原本真的学术追求;总结得失、不断开拓的治学风格。张静如先生对中国李大钊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与创新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